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3月线上自我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3877113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3月线上自我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3月线上自我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3月线上自我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3月线上自我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3月线上自我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3月线上自我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3月线上自我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3月线上自我检测(一模)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西周时期,统治者在分封诸侯的同时又逐渐建立了一条环形防线(如图)其主要目的是A. 巩固分封宗法秩序B. 阻止周边少数民族内侵C. 防止殷商旧族叛乱D.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据图中信息可知,西周的环形防线是由同姓诸侯国如“蔡、鲁、燕、晋”组成,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这些地区比较富庶且战略地位重要,故D正确;而“巩固分封宗法秩序、防止周边少数民族内侵及防止殷商旧族叛乱”都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BC错误。2.战国时代,中国的名家讲求辨别名实异同,注重文字的意义和逻辑关系,强调论辩技巧。由此可见,名家与

2、雅典智者学派的相同点在于A. 忽视评价事物的客观标准B. 有统一的政治追求C. 普遍忽视民众的政治需求D. 仅契合贵族的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的名家注重文字和逻辑关系,强调论辩技巧,善于语言分析。这与智者学派注重实利,以逻辑方法作为辩论的工具,辩论方式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有共同之处,都忽视“评价事物的客观标准”,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二者名家的政治追求及民众的政治需求,BC错误;D与材料无关。3.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初令郡国铸五铢钱。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由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规定“三官钱”为全国通行的统一货币。其做法旨在A. 统一财政经济B. 打击王国势力C

3、. 加强中央集权D. 方便赋税征收【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规定“三官钱”( 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为全国通行的统一货币,其目的是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C正确;五铢钱的铸造与使用只是货币的统一,不能体现“统一财政经济”,A错误;B不是主旨;D与材料无关。4.隋文帝“下令在黄河沿岸交通枢纽要地设置官仓,把关东地区的粮食集中在仓里”。当时著名的官仓主要有广通仓、常平仓等,每仓各有地窖至少数百个。隋代官仓的设置A.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新突破B. 有利于保障都城的粮食供应C. 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D. 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在黄河沿岸交通枢纽

4、要地设官仓,把关东地区的粮食集中在仓里,如“广通仓、常平仓”的设置,其目的是保障都城长安的粮食供应,B正确;粮仓的设置不能反映商品经济的新突破,A错误;C、D与材料无关。5.如图为学者估算的公元200年至1851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解释较为准确的是A. 首次过亿得益于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B. 世界联系加强背景下首次达到两亿C. 1700年后直线上升根源于赋税制度改革D. 国家分裂时期人口都呈现下降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到,1600年中国人口达到了两亿,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B正确;生产技术革命性变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技术,

5、A错误;1700年后人口直线上升是因为高产农作物引进,可以养活更多人口,同时也与赋税制度改革有关,但不是根源,C错误;220年以后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此时期国家分裂但人口是上升的,D错误。6.1860年11月,太平天国政权在常熟贴出告示:“谕各业户,各粮户,不论庙田、公田、学田等俱要造册,收租、完粮。”第二年再出告示:“勒令百长司马,细查田数,尽数补出,如再隐匿,察出二罪俱罚。”这些内容反映出太平天国政权A. 重视地方经济的恢复B. 力图恢复传统的经济秩序C. 注重削弱地主的实力D. 与农民的关系在日趋紧张【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征收租税,这表明其“力图恢复传

6、统的经济秩序”,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征收租税,ACD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不论庙田、公田、学田等俱要造册,收租、完粮。”,考查的是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土地政策的理解,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照旧完粮纳税”,天朝田亩制度并未实行。7.1870年,清政府修改大清律例,规定:“内地奸民在洋行充当通事买办,设计诱骗愚民,雇于洋人承工。诱拐已成,为首斩立决,为从绞立决”,“其华民情甘出口仍准其立约”。这反映出A. 诱骗华工出国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 清政府以华工出国来讨好西方列强C. 清政府已初步意识到维护主权的重要性D. 中国律例的修订具有半殖民地色彩【答案】D【解

7、析】【详解】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规定,允许华工出国,材料中说明只要华工情愿出国,就允许订立合同,这反映了中国律例的修订具有半殖民地色彩,D正确;19世纪末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资本输出”,而不是“诱骗华工出国”,A错误;BC与材料不符,排除。8.1921年,北京大学预科招生文言译白话的题目取材世说新语,白话译文言题目取材儒林外史,标点文章题则选了稼轩词,这些选材都是一些难入“正统”序列的稗官野史和笔记小说。这说明当时的北京大学A. 具有勇于挑战正统观念的精神B. 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阵地C. 西式的教育理念占据主导地位D. 揭开了反思新文化的序幕【答案】A【解析】【详解】北京大学在招生考试

8、中的选材选是一些难入正统序列的稗官野史和笔记小说的做法体现了“挑战正统观念的精神”,A正确; B不是材料主旨;C、D与材料无关。【点睛】材料的关键词是“难入正统序列的稗官野史和笔记小说”,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读取能力。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是要稳步地促进相互联系的两个转变。其中一个转变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另一个转变则是A. 由半殖民地向独立自主的转变B. 由专制独裁向民主政治的转变C. 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D. 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答案】C【解析】【详解】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指出全国胜利后,中国从农业

9、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C正确;A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排除;B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排除;D是三大改造的意义,排除。【点睛】材料中的关键词是“两个转变”,考查的是学生对七届二中全会内容的掌握。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指出全国胜利后,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10.如表是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一些知识分子的论述或做法。如表这反映出当时A. 对艺术的人文价值有了新的认识B. 对艺术家的赞美成为新时尚C. 对人文主义内涵有了新的理解D. 对人生的目标有了新的追求【答案】A【解析】【

10、详解】表格中知识分子的论述和做法都强调了绘画中“人的非凡能力”,A符合题意;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当时的新时尚,而对艺术家的赞美是人文主义的具体表现之一,B不是材料主旨;材料未体现“新的理解”,C错误;D与材料无关。【点睛】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论述或做法”,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11.1781年,美国大陆会议主席约翰杰伊发如表封致各州的公开信,详细介绍了当时的财政状况,呼吁各州为了共同的福利,向国库交纳应缴的派款,但其呼吁收效甚微。这种状况出现主要是由于A. 战争对美国经济造成极大破坏B. 大陆会议没有强制性的征收权力C. 美国各州之间存在着复杂矛

11、盾D. 各州普遍存在对中央政府的疑虑【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1781年”可知,此时美国是“邦联制”,(大陆会议)中央政府无实权,故B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12.1921年10月21日,美国纽约时报载文指出,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虽是“明智之举”,但“如果认为他们能解决问题,就大错特错了”,中国“还没有成长到足以获取尊重和显示力量的地步”。这反映出美国的主流媒体A. 对列强的外交规则有清醒认识B. 低估了中国人民维护主权的决心和能力C. 能够正视中国问题出现的原因D. 为美国逃避国际责任的行为作积极辩护【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华盛顿会议讨论中国问题的时候,中国代表团

12、向会议提出了收回山东权益的要求,最终中国收回了“日本在一战期间占领的山东”。因此材料中美国的主流媒体“低估了中国人民维护主权的决心和能力”,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13.1932年1月,美国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取代国家金融公司,该公司有权在取得足够担保的条件下,向银行、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工商企业放款。第二年,国会允许贷款给各州救济失业机构和自负盈亏的公共工程。美国的这些做法旨在A. 缓解日趋尖锐社会矛盾B.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 为全面推行新政创造条件D. 刺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此时美国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政府采取了贷款的方式给工商企业、救济失业机构和

13、公共工程,目的是刺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D正确;材料不仅有对救济机构的贷款,而且还有对企业的贷款救助,故A片面;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是胡佛政府时期,而强化国家对经济干预是罗斯福新政,B错误;C与材料无关。14.如表为19411945年苏联和德国各个武器门类产量方面的对比表。 表中数据的对比反映出A. 苏联具有绝对的军事优势B. 德国战败是由双方的实力决定的C. 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卓著D. 德国的经济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数据显示苏联各个武器门类产量方面都远远强于德国,这反映了苏联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工业化建设成就卓著,C正确;A不是材料主旨;德国战败是在盟军的强大攻

14、击下失败的,其法西斯侵略的性质导致其失去民心,而不是“双方的实力决定”,B错误;此时德国实行的是国民经济军事化,D与材料无关。15.1959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宣布收回北约对法国地中海舰队的指挥权。同年6月,他迫使美国将运载核导弹的战斗机撤往美国在英、德的基地。1966年,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法国的这些做法意在A. 顺应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B. 缓和西欧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C. 加强西欧国家间的军事合作D. 提升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法国收回地中海舰队的指挥权和脱离北约的做法都表明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提升法国在国际事务中

15、的话语权,D正确;材料中“北约”与欧洲一体化无关,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国家”及“西欧国家间”关系,BC排除。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上命户部榜谕两浙江西之民:“近来两浙江西之民多好争讼,不遵法度,有田而不输租,有丁而不应役,累其身以及有司,其愚亦甚矣。曷不观中原之民,奉法守分,不妄兴词讼,不代人陈述,惟知应役输税,无负官府。是以上下相安,风俗淳美,共享太平之福。以此较彼,善恶昭然。今特谕尔等宜速改过从善,为吾良民。苟或不悛,则不但国法不容,天道亦不容矣。”于是,户部以所谕颁布浙江、江西二布政使司及府州县,永为遵守。明太祖实录卷150史学界有人认为明太祖的政策背离“唐宋变革”趋势。请结合史实对这一结论做出合理解释。【答案】对材料结论的历史解释应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简要说明“唐宋变革”趋势,如商品经济发展;政府采取较为宽松的商业政策;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等。指出明太祖“榜谕”的实质,如加强人身控制;强化重农抑商以维护传统经济秩序;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想要避免贫富不均造成的社会动荡等。最后应说明明太祖“榜谕”对“唐宋变革”趋势的违背,如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