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国际贸易理论讲义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3877004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国际贸易理论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精编》国际贸易理论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精编》国际贸易理论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精编》国际贸易理论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精编》国际贸易理论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国际贸易理论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国际贸易理论讲义(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李春英副教授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财经教学部E Mail Licy mail btvu orgTel 82192061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三讲 目录 1 2 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 3 4 4 现代的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及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的理论 贸易 价格差 成本差 劳动生产率 K L 技术 产品 趋同 主要理论 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的理论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凯恩斯主义超保护贸易学说里昂惕夫之谜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一 重商主义的理论 时代 14世纪末到18世纪 这一时期

2、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代表人物早期 英国的海尔斯和斯坦福晚期 英国的托马斯 孟黄金 财富 贸易管制 黄金管制 航海管制 殖民体系 劳工政策 观点 国家至上 拥有黄金为代表的财富 要发展经济 主张保护贸易 一 重商主义的理论 二 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其代表作是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简称 国富论 亚当 斯密认为如果一国由于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 无论是自然禀赋 还是后天获取的 使其生产某种商品的绝对成本低于其它国家 则该国应集中资源 专业化生产这种产品 然后参与国际贸易 则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主张自由贸易 亚当 斯密 AdamSmith 1723 179

3、0 斯密认为国际分工有明显的优势 1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原因是 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 可以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 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他认为在生产要素不变的条件下 依靠分工劳动生产率可以得到提高 2 用本国优势的产品去换来本国劣势的产品 斯密主张如果外国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的便宜 那么最好是输出本国在有利生产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去交换外国的产品 而不要自己生产 3 亚当 斯密主张自由贸易 反对国家对对外贸易的干预 二 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分工前 1单位X1单位YA国1天2天B国2天1天3天 3天 6天2单位 2单位 4单位 分工后 1单位

4、X1单位YA国3天0天B国0天3天3天 3天 6天3单位 3单位 6单位 二 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评价 1 亚当 斯密的国际国分工和贸易理论包含着科学的成分 2 绝对优势理论的缺陷和局限性思考 如果一个国家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上都不拥有绝对优势 是否能够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三 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也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其代表作是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会所说是对斯密的绝对利益说学的重大发展 大卫 李嘉图 DavidRicardo 1772 1823 三 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的原则 两优取其重 两劣取其轻

5、 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 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 而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地位 则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优势最大的那种产品 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劣势最小的那种产品 然后参与国际贸易 双方均可以获得利益 分工前 1单位X1单位YA国6天4天B国1天2天7天 6天 13天2单位 2单位 4单位 分工后 1单位X1单位YA国0天10天B国3天0天3天 10天 13天2 5单位 3单位 5 5单位 三 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三 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评价 1 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更全面 更深刻2 比较优势理论在历史上起过重大的进步作用 各国根据

6、各自的比较优势组织生产 从事贸易 不仅可以获得利益 而且也会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3 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和局限性该理论的假设条件过于苛刻 缺乏坚实的现实基础 对当代许多现象不能做出解释 比较利益学说主张一国以只从事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的生产和出口 而对那些没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就彻底放弃 事实上 这样的国际分工是不存在的 四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是德国著名经济学家 历史学派的先驱者 早年倡导自由主义 后来转为贸易主义 他于1841年出版了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系统地提出了保护贸易学 李斯特 F List 1789 1846 四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1 主张保护幼稚工业2 经济发展阶段论 各国经济

7、发展历史阶段不同应制定适合本国经济特点的理论与政策 四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3 贸易保护的手段 目的和对象 保护的对象是幼稚工业 保护的时间是不超过30年 1 刚刚起步的工业部门 2 面临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 3 具有未来的比较优势 通过保护将具有国际竞争力 4 保护的手段保护的手段是征收高关税 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工业 以免税或征收轻微进口税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 五 要素禀赋理论 1919年 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的论文 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 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基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 1933年 俄林出版了著名的 区域贸易与

8、国际贸易 一书 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 由于其贡献 俄林与詹姆斯 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俄林 五 要素禀赋理论 狭义的赫 俄理论被称作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其主要观点是使用生产要素禀赋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进出口商品的特点 广义的赫 俄理论还包括生产要素均等化定理 其主要内容是说明国际贸易不仅会使贸易各国的商品价格趋于相等 而且还会使贸易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趋于相等 要素禀赋理论内容 赫 俄理论的要点 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本原因 各国应该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资源的商品 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资源的商品 自由贸易不仅会使本国商品价格趋于均

9、等 而且要素价格也趋于均等 五 要素禀赋理论 1 靠山吃山中国出口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和纺织品 鞋帽 玩具和箱包等轻工业产品 对于中国出口创汇 解决就业 融入国际市场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东地区出口石油 美国等发达国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 都发挥了其比较优势 2 劳动生产率一样 要素比例不同是关键 3 贸易结果要素报酬国际差别缩小K 资本L 劳动力 对赫 俄理论的评价 1 赫 俄理论是对比较利益学说的重大发展 它最先从生产要素角度分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2 该理论正确地分析了生产要素在各国进出口中的作用 认为在国际竞争中 土地 劳动力 资本 技术等要素的结合是构成一国商品价格的重要

10、因素 对一国的对外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对赫 俄理论的评价 该理论的主要缺陷该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定条件的基础上的 而这些假定条件都是静态的 忽视了他们的动态变化 它把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和产品技术条件的差异作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生的真正原因 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忽视了科学技术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六 凯恩斯主义超保护贸易学说 1936年发表他的极富创见的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 六 凯恩斯主义超保护贸易学说 理论的要点 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含义是 奖出限入 贸易顺差 就业量增加 国民收入增加 倍数 贸易逆差 就业量减少 国民收入减少 倍数 六 凯恩斯主义超保护贸

11、易学说 对外贸易乘数 1 乘数和投资乘数 2 对外贸易乘数 反映了贸易差额和国民收入增量之间的关系 对外贸易乘数 1 边际进口倾向 其中边际进口倾向 进口增量 国民收入增量 既边际进口倾向越大 对外贸易乘数越小 七 里昂惕夫之谜 一 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里昂惕夫是美国经济学家 投入产出经济学的创始人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其代表作有 投入 产出经济学 生产要素比例和美国的贸易结构 进一步的理论和经济分析 等 七 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的研究发现 赫 俄的要素禀赋理论与事实不符 因而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所以里昂惕夫之谜也叫里昂惕夫反 悖 论 1953年里昂惕夫用投入 产出分析法对1947年美国20

12、0个行业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 按照赫 俄的要素禀赋理论 美国应该是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但是里昂惕夫的研究结果表明 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反而高于出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 1956年他又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检验 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七 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的几种解释劳动高效率论自然资源论3 关税结构扭曲说4 人力资本与劳动技能说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评价 里昂惕夫之谜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里昂惕夫对传统的资源禀赋理论的验证 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里昂惕夫之谜说明传统的贸易理论存在着理论与实际不符的严重缺陷 这个 谜 的提出 引起了经济理论的广泛关注 激发了

13、世界经济学家的探索热情 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评价 里昂惕夫之谜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方面 它的研究对象只有美国一个国家 研究内容只涉及资本和劳动两个要素 使是复杂的国际贸易过程过分的简单化了 从而使里昂惕夫之谜的科学性 实用性和普遍性大打折扣 八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 弗 RaymondVernon 1966年在其 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 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是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来的 他认为产品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一国出口和进口商品结构是不同的 产品的生命周期经历三个

14、阶段 八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创新阶段 需要投入大量的科研和开发费用 产品要素的密集型性表现为技术密集型产品成熟阶段 技术投入减少 资本和管理要素投入增加 高级的熟练劳动投入越来越重要 产品要素密集型表现为资本密集型 产品标准化阶段 产品的技术趋于稳定 技术投入更少 资本要素投入虽然仍然重要 但非熟练劳动大量增加 产品要素密集型也将随之改变 劳动密集型 微笑曲线示意图 九 产业内贸易理论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 格鲁贝尔 H G Grubel 和劳埃德 P J Loyd 等人开创了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 到20世纪80年代初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 Krugmasn 进一步推进了产当代国际贸易结

15、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 产业间贸易2 产业内贸易 所谓产业品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是指一国同时出口同类产品 或者贸易双方交换的是同一产业所生产的产品 九 产业内贸易理论 格鲁贝尔及许多西方学者认为 同类产品或同一产业生产的产品之间发生贸易关系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产品的差异性 2 厂商追求规模经济的动机 3 经济发展水平及需求的重叠 理论内容 在国际贸易条件下 国家之间要进行专业化分工 生产规模与市场规模互相促进 规模经济使各国在贸易中获利 产业内贸易获利的主要原因在于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的效益 十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需求相似理论又称偏好相似理论或重叠需求理论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 伯伦斯坦 林德

16、 StaffanB Linder 于1961年在其论文 论贸易和转变 提出的 林德认为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 产品的出口结构 流向及贸易量的大小决定于本国的需求偏好 而一国的需求偏好又决定于该国的平均收入水平 十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基本观点 重叠需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独立条件 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若是越接近 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 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 则重叠需求的范围也就越大 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 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 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 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 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 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 需求相似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区别 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Inter industrytrade 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 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Intra industrytrade 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因此 重叠需求理论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主要理论 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的理论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