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滚动卷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71271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滚动卷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滚动卷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滚动卷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滚动卷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滚动卷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滚动卷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滚动卷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选考)2017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滚动卷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专题滚动卷九一、选择题1.关于欧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个洲B.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山脉分布较广C.海岸线较为平直,海峡、海湾、岛屿较少D.东西部地区多山地,南北多平原分布解析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的一个洲,南北两端有山脉分布,中部为广阔的平原;受第四纪冰川活动影响,冰川地形广布;海岸线曲折,多海峡、海湾和岛屿。答案A图中用虚线圈出的部分表示某种役用农畜的饲养地区范围。读图回答23题。2.该种农畜是()A.牦牛 B.水牛 C.马 D.骆驼3.该种农畜与

2、该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活动关系密切,其农业地域类型是()A.大牧场放牧业 B.商品谷物农业C.游牧业 D.水稻种植业解析第2题,牦牛主要生活在青藏地区,骆驼生活在干旱地区,马主要生活在我国北方地区与草原地区。图示区域多为水田农业,因而最可能为水牛。第3题,图示区域水热条件好,多发展水稻种植业。答案2.B3.D(2016桐乡模拟)读美国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45题。4.从气候条件来看,图中数字代表的气候类型中有可能成为水果专门化种植区域的是()A. B. C. D.5.图中数字代表的气候类型最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的是()A. B. C. D.解析第4题,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最有利于水果生长,地区为

3、沙漠气候,地区为温带草原气候,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第5题,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区气候冷湿,适合多汁牧草生长。答案4.A5.D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68题。6.关于地区与地区的分界线叙述正确的是()A.400 mm年等降水量线B.3 000 m的等高线C.一月0 等温线D.400 mm某年等降水量线7.地区与地区的最显著的自然地理差异是()A.旱地与水田差异 B.森林与草原差异C.热量差异 D.降水差异8.关于地区的地理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A.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区B.多发源地,成为我国水资源丰富区C.世界屋脊,成为太阳能丰富区D.作物生长期长,单产高解析第6题,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

4、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端一线,其中中段大致与我国古长城一线吻合,同时400 mm年等降水量线还是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地区与地区的分界线与400 mm年等降水量线符合,A正确。第7题,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即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经过的地点,所以地区与地区最显著的自然地理差异是热量差异,C正确。第8题,地区为青藏高原高寒区,是多个的发源地,但其水资源并不丰富,故选B。答案6.A7.C8.B 鲁尔区“兴盛衰落重新崛起”的发展过程对我国国企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据此完成910题。9.鲁尔区为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而采取的措施是()A.改造煤炭、化学

5、工业,节省能源消耗B.缩减煤、铁两大工业部门及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通信技术等工业企业10.鲁尔区的重新崛起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的借鉴意义有()调整传统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扩大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规模加大科技投入,研制新工艺、新产品加大资金投入,发展资金与资源密集型企业A. B.C. D.解析第9题,鲁尔区新发展的措施是改造煤炭、钢铁工业,缩减企业数量,扩大生产规模;新建电子、汽车等技术精良的工业企业。第10题,鲁尔区综合整治过程中调整了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大科技投入,这些值得我国东北

6、老工业基地借鉴。答案9.D10.C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1112题。11.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我国东北地区B.我国华北地区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D.我国西北地区12.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A. B.C. D.解析第11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当地能源资源贫乏,符合图中所示特征。第12题,地资源丰富但需求量小,资源供大于求,地资源贫乏但需求量大,资源供不应求,因此就产生了资源由运往的跨区域调配现象。答案11.C12.D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1314题。13.二线工程的天

7、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A.中亚 B.俄罗斯 C.西亚 D.乌克兰14.该工程建设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A.缓解能源紧缺状况 B.改善水体质量C.促进减排降污 D.保证能源安全解析第13题,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中亚地区。第14题,根据题干要求,从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替代部分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起到减排降污的作用。答案13.A14.C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回答1516题。15.“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B.“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

8、厚C.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D.两地之间交通便利16.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A.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B.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使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带动工业化D.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解析第15题,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等,珠三角地区由于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等,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因此企业向生产成本更低的“环京新城”转移。第16题,产业转移对转入区的影响主要有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从而带动城市化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对转出区的影响主要有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答案1

9、5.A16.B二、非选择题17.(20169月台州市选考模拟)读泛珠三角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地的地貌形态是_,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2)M、L线为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路线,其中M线调配的资源是_;L线是_工程。(3)云南省鲜花供应市场不断扩大的原因是_、_。(4)生态保护和修复是泛珠三角经济圈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从保护珠江水环境的角度,甲、乙两地的生态保护重点分别是_、_。(5)由于区域差异,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向泛珠三角的其他地区转移,说出区域间的主要差异。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河流入海口,形成的地貌为三角洲,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

10、响。第(2)题,由图可知,M线路是西气东输的二期工程,所以调配的资源是天然气;L线是西电东送工程。 此题主要考查我国跨资源调配的路线。第(3)题,重在审题,强调市场不断扩大的原因。第(4)题,甲位于珠江三角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对水资源的污染比较严重,所以重点要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所以从水环境角度考虑重点要保护好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第(5)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泛珠三角的其他地区的区域差异,主要从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方面对比分析区域之间的差异,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原材料及人工成本、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

11、价上涨、环境污染等。答案(1)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2)天然气西电东送(3)航空业(交通)的发展保鲜技术的提高(4)水质污染水土流失(5)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18.(加试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图。材料二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情况(下表)。时间主要产业20世纪70年代传统手工业20世纪80年代轻纺工业20世纪90年代初期家用电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信息产业、汽车制造、化学工业21世纪新材料、新能源、现代设备制造(1)皖江城市带中,提供服务种类最多的城市是_,其成为该城市带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是_。(2)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的特点是

12、_。(3)产业演变对长三角地区的有利影响有_。(4)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有_。解析第(1)题,读图,皖江城市带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合肥,所以提供服务种类最多的城市是合肥。其成为该城市带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属省会城市,城市规模大,经济实力强。区域内合肥的交通与信息通达度高,科技教育发达,人才众多。第(2)题,根据材料二表格数据,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的特点是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第(3)题,主要转移出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污染较严重的工业为主,这样的产业转移有利于改善转出区环境质量以及资源短缺的问题,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第(4)题,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从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劳动力及土地价格优势等方面分析。答案(1)合肥属省会城市,城市规模大,经济实力强;交通与信息通达度高,科技教育发达,人才众多(2)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3)提高环境质量;缓解资源短缺;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4)邻近长三角地区;境内有长江航道,水运便利;产业基础较好;廉价劳动力丰富;土地价格低(任答三点)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