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专题三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原理必考点7自然地理事象的水平分布规律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71183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专题三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原理必考点7自然地理事象的水平分布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专题三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原理必考点7自然地理事象的水平分布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专题三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原理必考点7自然地理事象的水平分布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专题三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原理必考点7自然地理事象的水平分布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专题三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原理必考点7自然地理事象的水平分布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专题三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原理必考点7自然地理事象的水平分布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专题三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原理必考点7自然地理事象的水平分布规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用版)2017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专题三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原理必考点7自然地理事象的水平分布规律必考点7自然地理事象的水平分布规律考向1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2008宁夏文综)下图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完成(1)(2)题。(1)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A.1月、2月 B.3月、4月C.6月、7月 D.11月、12月(2)在图示月份中()A.地夜长超过10小时B.三地中地昼长最长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D.三地中地昼长变化最大答案(1)A(2)D解析第(1)题,若该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地均昼长夜短,并且a、b

2、两月份白昼在变短,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时正向北移动,A项符合要求。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的昼长超过14小时,因此其夜长不可能超过10小时;三地中,白昼最长的是,如果三地昼长的变化率在a月份相等,则三条曲线应当平行;从图中看,地昼长变化最大。考向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2013福建文综)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1)(2)题。(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

3、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A. B. C. D.答案(1)D(2)A解析第(1)题,当遮阳板收起且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到一年最大值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第(2)题,济南较福建纬度高,在夏季为减少到达室内光照面积,需加长遮阳板;同样,在遮阳板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需降低安装高度。考向3气候类型及其要素的水平分布1.(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下图,完成(1)(3)题。(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台风 B.海陆

4、分布C.地形 D.大气环流(2)图示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地 B.地 C.地 D.地(3)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A.地 B.地 C.地 D.地答案(1)C(2)A(3)B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能够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区是台湾岛。台湾山脉纵列中东部,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随着地势升高而降低。第(2)题,台湾岛东部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西部多;西部的两地中,地相对于地,受偏南风影响小,年降水量最少。第(3)题,地和地降水较少,且位于沿海平原,开发程度高,森林较少。地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喜

5、温喜湿的樟树生长。故最有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地。2.(2016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据图2、图3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答案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解析由图例可以看出:巴西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巴西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多;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考向4洋流的水平分布1.(2014安徽文综)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

6、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图,完成(1)(2)题。(1)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寒流暖流A. B.C. D.(2)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A.含沙量小、冰期短 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C.水量丰富、落差小 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答案(1)B(2)B解析第(1)题,图中所示为北大西洋海区及其周边地区。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所经过的海区位于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首先借助的洋流主要为墨西哥湾暖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故B项正确。第(2)题,甲地位于欧洲西部,自然环境深受海洋的影响

7、,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量丰富、流量稳定,故B项正确。甲地河流没有结冰期,而含沙量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等诸多因素有关,故A项错误。落差大小、流速快慢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与海洋的影响关系不大,故C、D项错误。2.(2010上海地理)丰富的海洋资源,多变的海洋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回答(1)(2)题。(1)在下列世界著名的渔场中,位于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海域的是()A.纽芬兰渔场 B.北海道渔场C.秘鲁渔场 D.北海渔场(2)当“拉尼娜”发生时,往往会出现的现象是()A.热带太平洋东部暴雨频繁B.南美太平洋沿岸

8、鱼类大量死亡C.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D.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增加答案(1)A(2)D解析第(1)题,纽芬兰渔场位于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故选A。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秘鲁渔场与秘鲁沿岸的上升流有关,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而形成的。第(2)题,“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是指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水温持续反常偏冷的现象。A、B、C三项所述现象是由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理解本题主要抓住以下关键点:拉尼娜现象的发生,导致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海域上空的热力环流进一步加强,即西岸气流上升、东岸气流下沉进一步增强,受其影响,亚洲东部台风、暴雨增多。考

9、向5地理事象分布的描述方法1.(2016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上图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答案C解析由图中古海岸线曲线的时间变化特点及等高线的变化规律,可推知图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2.(2013浙江文综)读“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回答下题。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答案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

10、异较大。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解析由年降水量线的分布可知,美国西部沿海多、内陆少,西北部年降水量线分布复杂,空间差异大,成因应从地形分布和水汽来源等方面分析。1.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分布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3.大气环流、气候要素(气温、降水)及气候类型的水平分布规律、非地带性分布及成因。4.洋流的水平分布及成因、影响。5.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布及成因。6.六大板块的分布、界线与范围,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7.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描

11、述方法。1.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风带在全球分布规律为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且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如图所示:其中,气压带一般跨10个纬度,风带跨约20个纬度,位置及其冷暖、干湿性质必须牢记。4.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成因5.大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受近地面风带、地转偏向力及海陆分布等的影响,洋流的分布、流向及性质呈现出较明显的规律,如下图(北半球冬季):(1)中低纬度海域:形成以副热带海域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2)北半球中

12、高纬度海域:形成以副极地海域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运动的大洋环流。(3)南半球40S海域:形成环球性的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典型的季风洋流6.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8.全球板块和全球主要火山、地震灾害带分布规律9.非地带性的分布(1)五大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地质构造、洋流、水分等。(2)四类表现表现实例分析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由于56S65S的地区是广阔的海洋,陆地面积很少,因此南半球大陆上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地带性自然带分布的改变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部的东西两侧,同处于温带。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因受地形影响,处于西风的背风处,形成

13、荒漠带;西侧却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分布,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割断,这是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自然带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我国天山等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形成众多的绿洲,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易错点(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太阳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也可能直射点在北半球

14、,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3)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4)距海越近,降水量并不一定越大。事实上,背风侧的沿海降水量很少;即便是迎风坡,海岸线附近地势较低,沿海向内陆方向没有高山阻挡,没有抬升海洋吹来的湿润气流,降水量也不一定多。(5)判断气候类型时,要注意根据气温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1月份气温最高为南半球。(6)分析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7)利用气候资料统计图判断气

15、候类型时,一定要注意坐标数值的大小、刻度,不能只看柱的长短。(8)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大陆东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在大陆西部,属于地中海气候。(9)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同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实际全球自然带分布图中,在美国境内部分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也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0)温带大陆性气候(含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有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1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识记:名称基本一致的是热带雨林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带与热带草原气候;名称容易混淆的是热带荒漠带对应的热带沙漠气候。(12)注意北海渔场(西欧)与北海道渔场(日本)的区别;注意秘鲁渔场形成原因(上升流影响)与其他三大渔场形成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