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7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70013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7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7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7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7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7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7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7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7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课时跟踪训练7 气压带和风带一、选择题(2015山东济南期末质检)下图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代表高气压带的数码是()A B C D解析空气运动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读图,根据图中的风向箭头判断,是高气压带,是低气压带。答案C2大陆西岸容易形成降水的气压带、风带是()A B C D解析结合图示风带风向与地转偏向力的关系知其位于北半球,是信风带,一般是干燥的,在大陆西岸形成沙漠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干燥气候为主。是极地高气压带,受其影响地区降水少。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极锋,

2、降水多。是盛行西风带,在大陆西岸降水多。答案D(2015常州调研)读图,回答34题。3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示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B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C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DQ地位于信风带解析低纬环流圈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从b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可知其为赤道低气压带,则可以判断图示环流位于南半球。答案A4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干燥BQ地盛行东北风C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解析根据图中各气压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相对方向可以判断该图为北半球的中纬环流,所以可以判断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湿润,Q地

3、盛行西南风。答案C(2014福建卷)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56题。5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A B C D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点位于60N附近,1月和7月都吹西风;点位于15N附近,7月吹东风,风速为5m/s,1月吹西风,风速约为10 m/s;点位于赤道附近,赤道是无风带,风速为0;点位于45N附近,1月和7月都吹西风。因此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答案B6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解析洋流受盛行风的影响,北半球低纬度盛行东北信风,洋流由东向

4、西流动;中纬度盛行西风,洋流由西向东流动,这与图中低纬度吹东风、中纬度吹西风的分布规律相似。答案D(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第7题。7“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天气系统的特点和时空分布。“露气寒冷,将凝结”大意是近地面气温低,将近地面水汽凝结。这种现象易出现在秋天晴朗的夜晚。10月8日左右,蒙古高压已经控制我国北方地区,此时秋高气爽,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近地面气温低,易使近地面水汽凝

5、结而形成露。夏季印度低压控制南亚地区;阿留申低压冬季形成于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地区,夏季强盛。答案A(2015吉林普通高中一模)下表为某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89题。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气温()26.326.824.420.415.912.511.51213.215.619.323.2降水(mm)3.17.132.560.556.066.859.357.047.23822.610.48.影响该城市降水的主要因素是()A暖流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解析本题组考查气候类型及分布,图表的分析判断能力。根据气温和降水的资料分析,该地1月气

6、温最高,应该为南半球,最低气温大于0,小于15,为亚热带气候,气温最高时,降水最少,气温最低时,降水最多,应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其降水受南半球西风带控制,西北风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答案B9该城市可能属于下列的国家是()A美国 B意大利 C巴西 D澳大利亚解析南半球的巴西位于大陆的东部,没有地中海气候,澳大利亚有地中海气候。答案D(2015浙江嘉兴一模)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10甲地气候类型为()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解析本题组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气

7、候类型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下的热带沙漠气候,B正确。答案B11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 B丙地地形平坦开阔C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坚硬 D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地气候类型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下的地中海气候,所以乙地的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C正确。丙地气候类型是常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平均最低气温高于0,冬季不常有较厚积雪。答案C(2016中原名校联考)下图示意19601999年东亚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状况,东亚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夏季东亚季风区的

8、陆地表面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洋表面温度之差。指数大(为正值时)的年份夏季风偏强,我国易北涝南旱;反之夏季风偏弱,我国易北旱南涝。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示时段东亚地区()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年份东亚的海陆热力差指数差别很大,东亚的陆表温度有些年份比海表温度高,有些年份比海表温度低,年际变化较大,但并没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从图中无法看出陆表和海表温度是否是持续上升的。答案D13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A夏季风逐年增强B夏季风逐年减弱C1961年北方地区降水偏

9、多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少解析图中反映出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风有些年份强,有些年份弱,1961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很大,夏季风强,我国北涝南旱,北方降雨多;而1980年海陆热力差指数为负值,夏季风弱,北旱南涝,江淮地区降水可能偏多。答案C二、综合题14下图为世界某年某月的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图中甲地是一片缓和起伏的大草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判断图示季节,并阐述理由。(2)指出图中控制冰岛的大气活动中心和此时冰岛的主导风向。(3)某月份,干燥东北风与潮湿西南风交汇于甲地。试从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太平洋出现低压中心,亚欧大陆出现

10、高压中心,说明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第(2)题,此时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在大西洋上形成冰岛低压,冰岛受其影响盛行偏南风。第(3)题,甲地位于赤道以北,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与当地的东北信风交汇。答案(1)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或者赤道低压带南移)。(2)(冰岛)低压。东南风(或偏南风)。(3)北半球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交汇。15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材料二某地气候资料图。材料三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

11、示意图。(1)读材料一,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_半球。在材料三中,D地的气候主要是受图中_气压带或_风带(填数码)的控制而形成的。 (2)读材料二,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其分布的规律是_。在材料三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_。 (3)读材料三,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在A处分布面积比B处大的原因。(4)读材料三,简要评价A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第(1)题,从风向向右偏可知,该图位于北半球。材料三中D地为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第(2)题,从材料二中气温和降水上可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材料三中C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第(3)题,材料三中阴影部分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在A、B两地分布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地形。第(4)题,地中海气候热量、光照充足,对农业生长有利,但雨热不同期,对农作物生长不利。答案(1)北(2)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C(3)A处没有阻挡西风深入的高大地形,地中海深入大陆之间,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大陆内部;B处有高大的南北向沿海山脉,阻挡了西风气流的深入。(4)有利:热量充足,光照强。不利:雨热不同期,作物生长期降水稀少。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