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四气候的成因及判读第20练影响温度的因素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69375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四气候的成因及判读第20练影响温度的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四气候的成因及判读第20练影响温度的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四气候的成因及判读第20练影响温度的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四气候的成因及判读第20练影响温度的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四气候的成因及判读第20练影响温度的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四气候的成因及判读第20练影响温度的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四气候的成因及判读第20练影响温度的因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专版)2017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四气候的成因及判读第20练影响温度的因素专题四 气候的成因及判读 第20练 影响温度的因素一、单项选择题 有热心驴友将“追寻金秋”的四条路线晒到网上,线路分布如图所示。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据此,完成12题。1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A路线的秋色是从南往北演进B路线的秋色是从北往南演进C路线的秋色是从中部往南、北演进D路线的秋色是从东往西演进2影响路线的入秋时间序列的原因主要是()A纬度与大气环流 B地形与大气环流C纬度与地形 D人类活动下图为“我国10月29日20时30日20时全国降水量(mm)预报图”。据此,完成34题。3形成图中霜冻线A

2、、B段分布特征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纬度冬季风 B地形纬度C地形地形 D大气环流地形4C区域未出现霜冻,据图分析其原因最合理的是()A该日此地为大风天气,大气不稳定B受地形影响,盛行下沉气流C该日此地受暖锋影响,气温较高D该日此地为阴雨天气,夜间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读“常年10月30日初霜冻南界分布图”, 据此,完成56题。5影响常年10月30日初霜冻南界走向甲乙两地都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因素分别是()A海陆位置地形 B地形洋流C海陆位置纬度因素 D冬季风地形6关于丙处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初霜来临时收割小麦繁忙C该地能够看到“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D该处地

3、形成因和吐鲁番相似下图表示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图。据此,完成78题。7导致、两地气温日较差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形 D大气环流8与东北林区相比,所在林区树种较丰富的根本原因是地()A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B光照充足、热量丰富C年均温高、降水充沛 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冬、夏两季等温线(相邻两条等温线数值差相等,字母a表示等温线数值)分布图”,图中反映出不同的季节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和南、北温差均有较大的差异。回答910题。9依据文字和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图中实线表示北半球一月份等温线弯曲状况B图中甲、乙两点间的温差值,虚线表示的季节小于实线C

4、虚线表示的季节,甲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均大于乙处D图中P所在区域的地形可能是山地10如果图中相邻等温线间温差为2,则冬季甲、乙两地温差可能是(双选)()A4 B5 C8 D9二、综合题11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几内亚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以出口原矿石为主。约2.5吨铝土矿生产1吨氧化铝。氧化铝可直接通过电解法冶炼金属铝。2013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和几内亚签署了集矿山、氧化铝厂、内陆运输等设施的炼铝工业合作项目。材料二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科纳克里爆发,该市面积450平方千米,人口约167万。城中有大量棚户区,区内房屋、道路杂乱无章,没有门牌号码。下图为几内亚地形图和科纳克里气候统计图描述

5、科纳克里的气温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2阅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表为“东海沿岸海区表层平均水温”(表1)和“东海沿岸海区表层平均盐度”(表2)表1:东海沿岸海区表层平均水温()季节海区春夏秋冬长江口区13.027.515.46.2浙江中部13.827.817.68.6浙江南部14.227.718.912.2福建东部16.926.319.512.9表2:东海沿岸海区表层平均盐度()季节海区春夏秋冬长江口区147920浙江中部28292626浙江南部29332929福建东部3133.53131材料二下图为“东海海区夏季表层水温分布图”和“东海海区冬季表层水温分布图”(1)东海沿岸海区

6、表层海水的主要增温季节和降温季节分别是_、_。(2)根据材料,分析夏季东海沿岸各海区表层平均盐度出现的极值状况,并分析其原因。(3)在“东海海区冬季表层水温分布图”中用虚线标注暖流的位置和方向,判断该洋流势力较弱的季节并且分析原因。(4)比较东海沿岸近海区(大致124E以西海域)与外海区表层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变化。答案解析1B2.B第1题,我国各地入秋时间,一般是纬度高,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入秋时间早,反之入秋时间晚。读图判断,路线的秋色是从北往南演进,A错。路线的秋色是从北往南演进,B对。路线的秋色是从南、北往中部往北演进,C错。路线的秋色是从中部往东演进,西部秋色时间差异不明显,D

7、错。第2题,路线的入秋时间序列南部主要是高原地形影响,中部主要是盆地地形影响,北部受大陆冷气团影响为主,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与大气环流,B对。纬度和人类活动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D错。3C4.D第3题,图中霜冻线在A处大体为南北走向,表现出受山地地形影响。在B处大体为向东北方向弯曲,表现为当地热量条件好于两侧。B处为东北平原,两侧分别为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故B地亦为地形影响。C项正确。第4题,C区域为阴雨天气,不可能盛行下沉气流,B错。此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大风天气,降温幅度较大,易出现霜冻,A错。受阴雨天气影响,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是未出现霜冻的原因。D正确。5A6.D第5题,

8、初霜冻南界线可理解为0等温线,该线以南气温高没有霜冻现象,该线以北气温低,有霜冻现象。甲地距海近,受海洋影响明显,初霜冻南界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乙地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受山地地形海拔高的影响,气温较低,初霜冻南界线呈东北西南走向。故A项正确。第6题,图中丙处位于渭河平原,地处暖温带,为温带季风气候,位于陕西省,属于我国西部地区;初霜来临时,当地正值冬小麦播种时节;渭河平原地质构造为地堑,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天山山脉为我国著名的断块山地,断层发育,吐鲁番盆地与渭河平原成因相似。故D项正确。7C8.A第7题,由图可知,位于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故两地气温日较差不同主要受地形差异的影响。第8题,地区

9、位于横断山区,由于所处纬度低,且山地相对高差大,故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故物种丰富。9AB10.CD第9题,按照“一陆南,七陆北”的判读法则,图中实线表示一月份等温线弯曲状况;图中甲、乙两点间的等温线条数虚线只有两条而实线有四条,虚线表示的季节温差值小于实线;虚线表示的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位于北半球的甲地纬度高于乙地,其正午太阳高度小于乙地而昼长大于乙地;北半球由南向北气温降低,图中P所在区域的闭合等温线与大值a相等,气温高于周围地区,地形可能是洼地。第10题,冬季时甲、乙两地之间相隔四条等温线,根据等值线计算公式可计算出两地温差在610之间,CD项符合要求。11特点:全年高温,年较差小;雨

10、季较旱季气温低。原因:地处低纬,地势低平,临海,受海洋影响大;雨季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气温较低,旱季反之。12(1)春季秋季(2)长江口区,夏季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为全年中最低,原因是夏季长江处于丰水期,对附近海域注入大量淡水,起稀释作用;浙江中部、浙江南部、福建东部夏季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为全年中最高,原因是陆地径流规模较小,注入淡水相对较少,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外海高盐海水向沿岸聚集,导致该海区盐度上升。(3)画图(略)。大致位置在123E124E之间,方向向北。冬季,此季节在该海域盛行西北季风,对沿岸暖流起阻挡作用。(4)夏季近海区、外海区的表层海水温度都比冬季高;近海区表层海水的气温年较差比外海区表层海水的气温年较差大;近海区表层海水的气温年较差北部大南部小;外海区表层海水的气温年较差南北差异相对较小。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