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9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新发展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时突破练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69374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9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新发展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时突破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9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新发展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时突破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9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新发展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时突破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9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新发展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时突破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9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新发展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时突破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9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新发展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时突破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9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新发展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时突破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9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新发展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时突破练【创新设计】(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9讲 中国近代文明的新发展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时突破练(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李长之在迎中国文化复兴一书中曾说:“五四运动当然不仅指1919年5月4日这一天的运动,乃是指中国接触了西洋文化所孕育的一段文化历程,五四不过是这个历程的一个指标。”材料观点表明五四运动()A.在概念上就是指新文化运动B.主要思想体现于反帝反封建C

2、.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D.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解析根据题干“乃是指中国接触了西洋文化所孕育的一段文化历程”可知,五四运动与中西文化的交流有关,故选C项。答案C2.(2016湖北荆州质检)1927年5月30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在关于中国革命的电报中指出:“对手工业者、商人和小地主的土地作出让步是必要的。只应没收大、中地主的土地,不要触及军官和士兵的土地。如果形势需要,暂时可以不没收中地主的土地。”共产国际发出这一指示的目的是要求中国共产党()A.与蒋介石争夺革命领导权B.维持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合作C.积聚城市暴动的武装力量D.纠正土地革命中的过激行为解析根据材料“1927年5月30日”“

3、只应没收大、中地主的土地,不要触及军官和士兵的土地”和“如果形势需要,暂时可以不没收中地主的土地”可知共产国际希望中国共产党维持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合作,故选B项。答案B3.(2016豫晋冀调研)观察下面的1934年10月江西部分地区农户土地占有状况调查表(%),表中农户的土地占有状况反映了江西()地区安远、寻乌、信丰3县莲花琴亭村193户龙州等17村393户5亩以下7074.672.77510亩2019.211.451020亩53.63.5620亩以上2无田32.612.22A.土地革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B.地主依旧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C.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不具威胁D.中共土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解

4、析1927年,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材料显示“1934年10月江西”,农户土地占有5亩以下是主体,无田的很少,说明土地革命取得了一定效果,故选D项。答案D4.(2016重庆巴蜀中学诊断)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各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守为攻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A.八路军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C.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D.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解析台儿庄大捷是国民党军队单独作战,故A项错误;材料中虽然有“运动战、游击

5、战”等信息,但是没有其他能表明变化的对应材料,故B项错误;中国军队抗战以来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国民政府电文”和“台儿庄胜利”都表明正面战场取得的抗战成绩,故D项正确。答案D5.(2016全国名校大联考)下面为张汀的漫画解放道路上的障碍,登载于1947年的东北画报。作者所说的“障碍”主要指()A.四大家族的官僚统治B.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美蒋之间的友好通商D.美日组成侵华联合战线解析材料“蒋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体现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B项正确。答案B6.(2016山东潍坊模拟)据统计,1916年中国的关税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仅占24.4%,至1934年已上升到40

6、.6%。在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高达60%70%。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国民政府废除苛捐杂税B.关税收入在逐年增加C.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关税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例不断提高。这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有关,故选C项。答案C7.(2016广东东莞六校联考)从1936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改革币制,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将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这反映当时的南京国

7、民政府()A.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B.改变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C.为战争作准备D.促进中国经济均衡发展解析日本局部侵华后,为了战争需要,国民政府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并且都设在内地,其目的就是应对日本的不断侵华,故选C项。答案C8.(2016山西太原模拟)下面是1936年与1935年相比中国民族工业中各主要行业增长率的变化情况示意图。导致图中各行业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促进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C.国内战争刺激了市场的需求D.国内爱用国货运动的促进解析观察图可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南京国民政府持续有效的政策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才有了各项工业数据的提高,故选B项。答案B

8、9.(2016河南洛阳模拟)20世纪2030年代,面对土地问题,孙中山提倡“耕者有其田”;中共则进行了土地革命。二者都()A.满足了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B.要求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C.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D.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解析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没有真正实行,故A项错误;二者都主张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改变农村生产关系,故B项正确;由于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主张没有实现,因而不可能推动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故C项错误;中共的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但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没有实行,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6河南开封一模)在上海等地拆城筑路兴市模式和“总理遗嘱”影响下,19

9、29年无锡地方政府提出拆城筑路计划。无锡国民党县党部认为城墙是封建落后象征,拆城即革命,以建设布新。无锡民众包括工商教育界人物以影响治安、拆让房屋损害市民利益为由主张暂缓拆城。最后拆城计划被迫停止。这一事件反映了()A.民生主义实践探索中的问题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遇到阻力C.私人资本与官僚资本之争激烈D.无锡近代工商业呈落后状态解析题干信息“拆城筑路兴市”体现了民生主义的内容,故A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私人资本与官僚资本”“近代工商业呈落后状态”在材料中未体现,均排除B、C、D项。答案A11.(2016四川资阳一模)1926年创刊的自然界的发刊旨趣中说:科学上的理论和事实,须用本国的文

10、字语言为适切的说明,须用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来说明;还须回转来用科学的理论和事实来说明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材料强调的是()A.要用民族化语言解释科学B.固有经验能推动科技发展C.科学必须民族化和本土化D.科学须以民族文化为基础解析题干材料“科学上的理论和事实,须用本国的文字语言为适切的说明,须用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来说明”说明科学依赖于民族化和固有经验,A项和B项都过于片面,故A、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科学对民族文化和本土经验的依赖,说明科学必须民族化和本土化,故C项正确;D项没有体现本土化的经验,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6江西南昌模拟)1945年,中共六

11、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全党已经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结果,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这表明()A.毛泽东思想已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B.毛泽东的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C.革命阵营已经出现个人崇拜的苗头D.革命武装力量此时获得了空前壮大解析题干信息“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反映了毛泽东的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故选B项。“毛泽东思想”不等同于“毛泽东的思想”,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地位是革命事业的需要,与“个人崇拜”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革命武装力量的

12、壮大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27分,共52分)13.(2016河南三市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

13、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因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材料二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

14、共才2.6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达到13亿美元左右。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共两党抗战如何体现了有异有同?(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10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战的特点。(

15、7分)答案(1)体现:从战略上看,两党都坚决抗战,认为抗战是持久战;在作战方针上,都认识到游击战术的重要性,但中共执行较好,而国民党在实践中更注重阵地防御战;都有发动民众的意愿,中共真正依赖民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则更多依靠政府军队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且有严重依赖英美(外援)的心理。 (2)变化:主要援助国从苏联变为美国;援助通道由西北转为西南;美国对华援助由非军事性援助转为军事援助。影响:在道义上、精神上鼓舞了中国人民,坚定了抗战的决心和信心;缓解了中国抗战的物资困难,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特点:民族性:国共合作基础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双重性:从斗争性质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国共抗战中形成了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两个战场互相配合,互相依存,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14.(2016广东广州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农业革命的出现加快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脚步。英国的乡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