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五)语文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69153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五)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五)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五)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五)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五)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五)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五)语文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五)语文版单元测试(五)(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合分人复分人得分一、积累运用(30分)1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人不知而不yn()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华歆()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能称前时之闻() mn()然众人矣2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5分)(1)学而不思则罔()(2)期日中 ()(3)幸尚宽 ()(4)父异焉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多义词。(4分)(1)以宁可以急相弃邪()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2)于环谒于邑人()于舅家见之()

2、4句子积累默写句子。(8分)(1)杂诗:_,应知故乡事。(2)淮上与友人别:数声风笛离亭晚,_。(3)夜雨寄北中,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把眼前的实景推移到想象的境界,从而使过去、现在、未来在这里奇妙地实现了融合的千古名句是:_,_?(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_,_;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_,_。5句子积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6文化积累文学文化常识填空。(3分)(1)世说新语是一部_集

3、,作者是_朝的文学家_。(2)伤仲永选自_,作者王安石,字_,号半山,_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二、阅读(50分)(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分)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7首联通过“_”和“_”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写出了诗人_的遭遇,表达出诗人_之情。(3分)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3分)(二)论语六则(16分)(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子曰:“温故

4、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人不知而不愠()(2)温故而知新()(3)择其善者而从之()(4)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1请摘出论语六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3分)12按提示填写句子。(2分)(1)论

5、语六则中论述“学”与“思”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又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六则中的话:_。13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请简要分析这句话的意思和作用?(3分)(三)方仲永(16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

6、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世隶耕()(2)稍稍宾客其父()(3)或以钱币乞之()(4)不能称前时之闻()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16综观全文,方仲永写诗才能的变化可分为哪三个阶段?请用原文回答。(3分)第一阶段:_第二阶段:_第三阶段:_17文章为什么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2分)18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谁而“伤”?(3分)(四)(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7、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昔吴起出遇故人【注释】昔:从前。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俟:等待。欤(y):句末语气词。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相委而去()(2)友人惭()(3)令人求故人()(4)宜其能服三军欤()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

8、句子。(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21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办?(2分)22吴起守信体现了吴起具有什么样的品质?(2分)三、综合性学习(10分)古诗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七年级(1)班正在举行“阅读经典,传承文化”古诗文诵读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吧!23活动组织。经班委会研究,本次“阅读经典,传承文化”古诗文诵读活动决定于12月3日下午2点在学校学术报告厅举行。请你拟写一则通知,告知全班同学。(4分)通知各位同学:_七(1)班班委会11月25日24技巧交流。古诗文诵读要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同学们在活动中交流

9、了自己的朗诵技巧,你认为朗诵古诗文的技巧是什么?(3分)王明:我认为古诗文朗诵首先要了解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才能更好地朗诵作品。李华:我认为古诗文朗诵要强化句读停顿,只有正确的句读,才能准确地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我:_25活动体验。这次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活动结束后,你有哪些收获呢?请你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四、作文(60分)26书包里有褶皱的书本,崭新的文具;书包里有妈妈亲手装的水果,有我偷偷放进去的漫画书一纸一笔勾起儿时的记忆,一字一句唤出青春的希望。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涩,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汇集、积聚、

10、交织!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单元测试(五)(ZY)1愠wngdixnpnychn泯2.(1)通“惘”,迷惑(2)约定(3)幸而,恰巧(4)感到惊异(5)拜访3.(1)介词,因为介词,用,凭借(2)介词,到介词,在4.(1)君自故乡来(2)君向潇湘我向秦(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5.(1)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2)既然已经接受他的请求,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3)从

11、此,(大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6.(1)笔记小说南刘义庆(2)临川先生文集介甫宋7.凄凉地弃置身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被贬后的愤懑不平8.示例: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均可)9.(1)怨恨(2)连词,表承接关系,就(3)助词,的地方(4)超越,超过10.(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恨(人家),不也是道德修养高的人吗?(2)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而无收获。11不亦乐乎;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