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爸爸的花儿落了》图表式教学设计语文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68695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爸爸的花儿落了》图表式教学设计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爸爸的花儿落了》图表式教学设计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爸爸的花儿落了》图表式教学设计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爸爸的花儿落了》图表式教学设计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爸爸的花儿落了》图表式教学设计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爸爸的花儿落了》图表式教学设计语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爸爸的花儿落了图表式教学设计语文版爸爸的花落了备课内容爸爸的花落了教材分析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文章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文章重点写了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而动人,令读者仿佛能依稀的看到文字的幕帘后面,闪烁着一双盈盈的泪眼,“童稚里充满了哀怨,纯真中蕴含了惆怅”。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是本文的

2、教学重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是教学难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2、整体把握文章的情感,体味父亲的形象3、体会学习插叙的写作手法能力目标抓住关键词语,领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品味文章那声色兼备,形象鲜明的语言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叙述线索,体味父亲的形象2、体会学习插叙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批文入情,体味父爱,体味成长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教 学 内 容学生活动补充、 总结一、导入们夸赞最多的是母爱,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赞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可亲的父亲吧!板书课题作者

3、: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二、走近作者 、知人论事林海音,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回到台湾,当时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在北京长大,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8月同丈夫回到台湾任报社编辑。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20年代末北京城南的事情。三、初读课文 ,理清文脉。1、初读课文,用简要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明确: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回忆父亲教育自己的往事,毕业典礼结束后,父亲已经去世,此时英子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

4、小孩2、且读且思,理清文脉 。(1)文章写了一些事情,其中哪些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的事?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的?写眼前事是什么顺序?写回忆的事是什么叙述手法?有什么好处?现实 (时间顺序) 回忆(插叙手法)毕业典礼前 昨天去医院探望爸爸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惩罚毕业典礼的钟声、韩主任 爸爸爱花讲话、骊歌 爸爸让我给陈叔叔寄钱毕业典礼后,爸爸去世,我长大了明确:插叙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不仅丰富文章内容,增强可读性,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2)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义?一语双关:a爸爸种的花儿凋谢了;b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3)“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与文章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

5、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中间写爸爸爱花,结尾写到夹竹桃零落,可见“花”是全文的线索,贯穿文章始末。(4)还有什么也是贯穿文章始末的,你认为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双线结构:毕业典礼、花3、再读课文,品味行文手法。(1)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有暗示,请找出这些地方。明确: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

6、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他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2)完成练习一,体会行文中的照应。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体会了文章的结构美,这节课我们来分析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爸爸。二、 体会爸爸的形象。1、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部分,说说这件事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爸爸对“我”的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

7、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学生快速浏览、思考:爸爸的鼓励和惩罚对“我”的成长有哪些影响?a.六年后,代表同学领毕业证并致词。b.从未迟到过c.得到了“闯练”,做了小孩不能做的事d.父亲去世时,“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已不是小孩子。2、 结合全文说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并说说你的依据。严厉而又不失爱心,善于教子,鼓励孩子要坚强勇敢很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就急得吐血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是浇花三、 在爸爸的关怀下,英子长大了,阅读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部分,说说“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明确:“我”得知爸爸不行了

8、,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四、体验与反思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进一步提问: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五、 拓展延伸。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

9、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四、作业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板书设计:爸爸:严厉而又不失爱心,善于教子,鼓励孩子要坚强勇敢坦然面对成长请学生说说歌颂父爱的名句 作者介绍让学生下去看看城南旧事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分析,教师点拨)讨论完成在课文当中找出一些语句品味一下可以补充听父爱的歌曲老师要介绍写作顺序及其作用学会感知课文教会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文章用词准确、形象的表达方法,通过细致观察,描写某个人在活动中的动作、神态。品味文章语言。教学难点:如何来体会成长?你觉的什么是长大?你愿不愿长大?教后反思 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