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68076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新人教版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 【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导语设计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也是他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 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教育家,却时时在反省自己。我们呢?我们是否能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2、我们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离别之时,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你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第1课时学习目标1. 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2.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重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 :检查预习,了解人物。1. 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 简介叶圣陶先生。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

3、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3.介绍作者张中行。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目标导学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叶圣陶先生逝世,作者给他写纪念文。2.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 修改文章待人厚 送客 复信律己严 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3.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课文

4、中的原话回答)“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教学提示】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梳理字词。可事先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指名人物进行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学法指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技巧:注意首括句。文中的首括句往往告诉读者一段甚至整篇的主旨。注意结尾句。它往往小结一段或一篇的中心。联系前后句。可以结合前后句的内容,解释考查词句的特定含义。注意文题。有时文题直接透露主要信息。板书设计 修改文章待人厚 送客 复信 作文做人律己严 力求完美 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第2课时学习目标 1. 速读课文,梳理思路。(重点)2. 细读课文

5、,品味语言。(难点)3. 理解写法,把握形象。(重点)4. 联系生活,拓展训练。(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梳理思路1.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第五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效仿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1.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

6、,是律己。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简洁有力,深显功力。2.找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语句,与同学交流,指出其表达效果。(1)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叶老走了,鞭炮声所代表的乐景反衬出“我”的悲哀之情,这就是“双层的悲哀”。(2)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这里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叶老尽管患病在床,他仍依旧“举手打拱”,说着

7、“谢谢”,细腻而生动地表现出宽厚待人,虚怀若谷。3.本文语言呈现出两种不同风格,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 一方面,行文平易,如用了一些明白如话的句子,如平常的口语,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内涵深厚,如引用了一些名句,增强了文章的厚度。目标导学三:理解写法,把握形象。文章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他鞠躬,口说谢谢”,这样一些琐碎之事,可见其待人之宽厚。又如:对于“做”和“作”分工不明的情况,叶老引导明确其区别,并监督执行。由此可见叶

8、老对待学问严谨的程度。 这是因小见大的写法,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小事,表现了人物的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目标导学四:联系生活,拓展训练。1.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2.文中,为了表明叶老在文风上追求“简洁”,作者举了“了”和“太”两个例子。读后,相信你也颇受启发,那么,请打开你的作文簿,看看文字中有无“累赘”之语,并进行修改。 【教学提示】四人小组合作,互相评判所填的结果。教师引导,课堂交流。可提示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分析。可指名朗读相关语段,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鼓励学

9、生大胆表达。可事先准备好习作,进行示范修改。板书设计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因小见大的写法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 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另一面律己严。第五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效仿叶先生品德的思考。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本文的篇幅比较长,因此布置预习很有必要。2.本文的语言表现出两种不同风格,因此有必要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来辨析。3. 课后引导学生修改作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不足之处: 1. 忽视了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细节问题,课后有必要进行补充。2.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过于追求答案的一致性。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