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邓稼先》教案3语文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67453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邓稼先》教案3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邓稼先》教案3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邓稼先》教案3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邓稼先》教案3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邓稼先》教案3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邓稼先》教案3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邓稼先》教案3语文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秋季版)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邓稼先教案3语文版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教学方法】引导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2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一)、背景说明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

3、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

4、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二)、解释词语,并注音。邓稼ji先元勋xn至死不懈xi鞠j躬尽瘁cu选聘pn无垠yng殷红yn元勋xn:立大功的人。原子弹核武器的一种。彭桓武hun :人名;王淦昌 gn:人名;惶恐hung kng :惶惧惊恐胆怯dn qi :胆量小;畏缩;害怕 许德珩hng:人名;国破家亡:国家覆亡,家庭毁灭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才能和本领。销声匿迹n :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寥寥无几lio:形容非常少。和泥 hu :拌泥土;聂荣臻zhn :人名;含辛茹苦r :经受艰辛困苦。辛:辣;茹:吃。水落石出:

5、比喻到了一定的时候,事情就会真相大白蓦地m :突然浩瀚hn :形容非常广大。欺凌q lng :欺压;凌辱氢弹核武器的一种,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为原料,用特制的原子弹作为引起爆炸的装置。当原子弹爆炸时,所产生的高温使氘和氚产生聚合反应,形成氦核子,产生巨大的能量并引起爆炸。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也叫热核武器汗马功劳:指战功。后也泛指大的功劳。汗马:将士骑马作战,马累的出汗。风尘仆仆p :形容旅途辛苦劳累。风尘:比喻旅途辛苦。仆仆:旅途劳累的样子。风餐露宿:在风中吃饭,在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辛风刀霜剑:fng do shung jin:寒风象刀,严霜象剑。形容气候寒冷,刺人肌肤。也比

6、喻恶劣的环境。 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

7、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

8、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三、作业思考课后第一题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教学要点二:整体感知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

9、六部分。三:研读欣赏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b.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c.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

10、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性格特点。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

11、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四: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

12、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五:拓展延伸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六:总结课文:(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

13、主义感情。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写作特色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七、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