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高考第2大题(一)命题方向2文化常识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67287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高考第2大题(一)命题方向2文化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高考第2大题(一)命题方向2文化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高考第2大题(一)命题方向2文化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高考第2大题(一)命题方向2文化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高考第2大题(一)命题方向2文化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高考第2大题(一)命题方向2文化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高考第2大题(一)命题方向2文化常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用版)2017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高考第2大题(一)命题方向2文化常识命题方向二文化常识(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命题方向一例1),完成后面的问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考生答案误区诊断学生甲A不能根据语境“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

2、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中的“太后”推断“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一文化常识,导致误选。学生乙C没有掌握有关吏部的文化常识,而导致误选。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移疾,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委婉语。高考考查的都是古代传记文里出现频率较高的文化常识,要求考生对其进行准确的记忆理解。如“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表述就不够准确,应该是君位一般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但有时也不是,如唐太宗、雍正皇帝等。表现相近事物的名称,要仔细区分其不同。如“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前行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等)、“庙号”(庙号是皇帝

3、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年号”(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等。做题时要善于识破陷阱,能根据具体语境推敲出某词的确切文化意义。另外,考场上要避难就易,灵活使用排除法。文化常识推断的诀窍(针对短板一、二)第一步准确掌握课内出现的文化常识,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基础。对古代史书中常出现的官职、制度、礼仪、科举等知识,要有相对全面的了解和把握。“除”一词在学过的课文中出现不止一次。如在荆轲刺秦王中,出现过“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在苏武传中,出现过“扶辇下除”,在陈情表中,出现过“除臣洗马”等。第二步理解和把握文本有关内容,是解答的关键。如对“除”

4、的理解,在“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中,应理解为“清除、解除”,在“扶辇下除”中,作“台阶”讲,在“除臣洗马”中,可理解为“任命、授职”。此处的“除”结合上下文可知,考上进士后,应授予官职。第三步带入检验,这是确保万无一失的重要一步。无论什么题目,只要是依据文本作答的,都必须带入原文检验。例如,“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句中“除”解释为“任命、授职”意思通顺。专 项 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32112006】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

5、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命,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卧治,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

6、,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庐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閤中。”及善即移病馀月,后不复问。叹曰:“中书令可一日不见天子乎?”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节选自新唐书)【注】掷倒:古代杂技的一种,表演时倒行而舞。垂拱:武则天主政时的年号。1下列对文中

7、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拜”一方面指举行仪式,授予官职。另一方面还指跪地行礼,接受封赐或接受官职。文中“拜君愕大将军”中的“拜”指前者。B“驻跸”指帝王出行中途停留暂驻。“犯跸罚金”,就是冲撞了皇帝出行车队应该处罚一定的金钱。C“公”是爵位的一个级别。公、侯、伯、子、男五等都是爵位的级别。D“擢”是提拔官员、升职的意思。除此之外,“迁”“拔”“调”都是表示官职的提升。DD项,“调”只表示官职的变动。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B“乞骸骨”指自请退

8、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C“山东”一词,古今意义不同,古义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D“道”在文中指仁义。在古代文化中,“道”还指道教,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以老子、墨子思想为理论根据的宗教。DD项,道教以黄老道家思想为依据,墨子的思想不属于道家思想。【参考译文】王及善,是洺州邯郸人。父亲王君愕,为人深沉有谋略。唐高祖李渊入关,王君愕与君廓一起归附唐朝,高祖任命王君愕为大将军,封为新兴县公,多次升迁,官至左武卫将军。王君愕跟随唐太宗征讨辽国,统领左屯营的士兵,与高丽军队在驻跸山作战,战死在阵前。朝廷追赠王君愕为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王及善因为父亲死于国事,被授任朝散大夫

9、,继承邢国公的爵位。皇太子李弘被立,他提拔王及善为左奉裕率。太子在宫中设宴,命令大臣翻跟头,王及善推辞说:“殿下本有艺人,臣如果奉命,不符合辅佐的美行。”太子向他道歉。高宗听说后,赐给王及善绢百匹。(王及善)被任命为右千牛卫将军,皇帝说:“因为你忠诚恭谨,所以提拔你任三品要职,众臣如不被征召,不能到达朕所在之处,你身佩大横刀站在朕的身旁,知道此官的尊贵了吗?”王及善因病免官。后被召入朝廷任卫尉卿。垂拱年间,任司属卿。山东闹饥荒,皇帝下诏让他担任巡抚赈给使。授予他春官尚书一职。(他)从京城外调,任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授光禄大夫,因年老有病辞官。神功元年,契丹侵扰山东,朝廷提拔王及善为魏州刺史,

10、武后劝勉他说:“逆贼侵扰边境,你虽有病,可带妻子儿女出行,一天行三十里,躺着替朕处理事务,抵御敌寇。”进而询问朝政得失,王及善陈奏治乱所应实行的策略,武后高兴地说:“抵御敌寇是枝节小事,辅政是根本大事,公不可出行。”武后留下他并任命他为内史。来俊臣被捕入狱罪当处死,武后打算宽宥他而不处死,王及善说:“来俊臣凶恶狡猾胡作非为,带亡命之徒,诬陷杀害善良的人,天下的人都痛恨他。(现在如果)不剿灭元凶,将成为祸乱的根源,忧患将会没完没了。”武后采纳了他的意见。庐陵王(曾因触怒武则天,即位才两个月的中宗被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被召回长安,王及善暗中助成此谋。等庐陵王重做太子后,王及善又请太子出到外朝,以

11、慰群臣。王及善不太懂文辞,但是清廉正直自我保全,遇事不改变志向,有大臣的节操。当时二张自恃受宠,每次侍宴,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批评制止他们,武后不高兴地说:“爱卿年事已高,不适合侍从游宴,只需审查閤中之事就行了。”王及善就上书称病一个多月,武后不再问及。他叹息说:“中书令可以一日不见天子吗?”于是请求辞官,武后还是不允许。王及善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他去世时八十二岁,被追赠为益州大都督,谥号贞,陪葬乾陵。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朱异,字彦和,吴郡钱唐人也。父巽,以义烈知名,官至齐江夏王参军、吴平令。异年数岁,外祖顾欢抚之,谓异祖昭之曰:“此儿非常器,当成卿门户。”

12、年十余岁,好群聚蒲博,颇为乡党所患。既长,乃折节从师,遍治“五经”,尤明礼、易,涉猎文史,兼通杂艺,博弈书算,皆其所长。年二十,诣都,尚书令沈约面试之,因戏异曰:“卿年少,何乃不廉?”异逡巡未达其旨。约乃曰:“天下唯有文义棋书,卿一时将去,可谓不廉也。”其年,上书言建康宜置狱司,比廷尉。敕付尚书详议,从之。旧制,年二十五方得释褐。时异适二十一,特敕擢为扬州议曹从事史。寻有诏求异能之士,五经博士明山宾表荐异。高祖召见,使说孝经、周易义,甚悦之,谓左右曰:“朱异实异。”后见明山宾,谓曰:“卿所举殊得其人。”仍召异直西省,俄兼太学博士。(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二,有删节)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13、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其中,“易”指易经,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B书是六艺之一,六艺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C建康指六大古都之一洛阳,六大古都指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D古时二十岁的贵族男子,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称弱,而弱是年少之意。后来就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CC项,“建康”是南京的称谓之一。【参考译文】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唐人。父亲朱巽,因忠义节烈而知名,官至齐朝江夏王参军、吴平令

14、。朱异年龄数岁,外祖父顾欢抚摸着朱异对他祖父昭之说:“此儿不是平常的人,当会成就您家门户。”(朱异)年十余岁,喜好群聚赌博,极被乡党所厌恨。长大之后,便强自克制改变恶习从师学习,遍学“五经”,尤其明晓礼、易,涉猎文史,兼通杂艺,博戏、围棋、书法、算术,都是他所擅长的。年二十岁,至京城,尚书令沈约面试他,因而与他开玩笑说:“你年轻,为什么不廉洁?”朱异心中迟疑没有明白此话的意思。沈约于是说:“天下唯有文史经义围棋书法这些技艺,你一时都拿了过去,可称作不廉洁呀。”这年,上书言建康宜设狱司,与廷尉品级相同,诏令交与尚书详议,同意他的意见。按旧的制度,年二十五岁才能做官。此时朱异二十一岁,朝廷破例下令

15、提拔他任扬州议曹从事史。不久有诏令寻求有特殊才能的人士,五经博士明山宾上表推荐朱异。高祖召见他,让他解说孝经、周易的义理,听后极为高兴,对左右的人说:“朱异确实特异。”后来见到明山宾,对他说:“您推举的人确实是极得当的人才。”于是召朱异在西省当值,不久兼太学博士。综 合 练三、(2016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导学号:32112007】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进士第,补集贤校书郎。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三迁谏议大夫。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郾进曰:“十一圣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旋进中书舍人,谢曰:“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帝惭曰:“朕少间当请益。”高釴适在旁,因言:“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谢,咸赐锦、币。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先是,上供财乏,则夺吏奉助输,岁率八十万。郾曰:“吏不能赡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