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社会习俗的变化》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867284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社会习俗的变化》教案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社会习俗的变化》教案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社会习俗的变化》教案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社会习俗的变化》教案 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社会习俗的变化》教案 华东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课 社会习俗的变化【内容标准】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发型服饰变化、称谓变化、礼节变革、提倡女权等知识。通过对民国初年社会风俗变迁的讨论与分析,让学生得出这是道德观念、等级观念和思想观念的改革,是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俗变迁的文字、图片等史料,并对其进行归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民国初年社会风俗的变迁与创新,有其重大的社会价值,它是社会发展的缩影。【教学要点】要点: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

2、足、倡女权重点:清末民初的社会风俗变迁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难点:新风取代旧俗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辛亥革命在结束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也促使中国人思想解放与生活方式改变,其突出表现是西风东渐,中国的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变。【新课探究】一、剪发辫、易服饰生活方式近代化1、剪发辫剪辫运动,兴起于辛亥革命爆发后,辫子的去留成为从新从旧的标志。孙中山颁布限期剪辫令,剪辫深入城乡。剪辫的影响:改变了旧的落后的观念,方便工作,有利于个人卫生,对社会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理发业等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2、易服饰辛亥革命后:洋装洋饰开始流行。民国初年:男子礼服西服

3、、褂袍;女子礼服褂裙。20世纪20年代后:男装西服、中山装、长衫,其中中山装逐渐成为中国男子礼服。女装旗袍。易服饰的影响:服饰的多样化与不断翻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二、改称谓、废跪拜人格独立与平等观念深入人心1、改称谓孙中山发布命令,废除清朝官场的“大人”、“老爷”称呼,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民间称“先生”或“某君”。影响: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是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影响遍及社会各个角落。2、废跪拜清代通行的礼节:跪拜、作揖、请安、拱手。民国成立后:制订“礼制”,核心是以鞠躬礼和脱帽礼代替跪拜等旧有礼节。中外人士交往开始使用握手礼。影响:

4、废跪拜是民国初年礼仪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礼节上的尊卑等级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三、禁缠足、倡女权妇女解放的两大标志1、禁缠足西方传教士:设立天足会,反对缠足。清政府:颁布缠足禁令。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饬令各省劝禁缠足,各地展开大规模的放足运动,出现“解放脚”。影响:使女性参加社会活动更方便,成为提倡女权的先声。2、倡女权清末民初,一些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女性开始勇敢地走向社会,参加社会活动。政治上,从军参政;教育上,进学堂读书、出洋留学、男女同校;婚姻上,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呼声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妇女解放的意义:妇女解放是清末民初移风易俗最典型的例证,它意味着辛亥革命

5、革除了根深蒂固的封建恶习,生活方式开始走向近代化。【总结巩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后,因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移风易俗蔚然成风。同时结合P140“材料分析”中紫禁城内仍然照跪不误的事例,强调旧风俗、礼节的废除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新风取代旧俗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真题训练】1、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A ) A、1905年,一位中国商人在北京东交民巷建造住宅 B、1913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在南京街头热烈握手C、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生产和销售业绩良好 D、1916年6月,申报报到了上海工人罢工的情况2、下列各项,在20世纪初的中国可能

6、出现的是( D )坐轮船、火车 使用洗衣机、电视机 照相、看电影 男子剪辫,女子不缠足 A、 B、 C、 D、3、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其目的是( C ) A、消除清政府在政治方面的影响 B、美化人们的生活 C、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D、满足西方国家的要求4、孙中山曾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还规定民间普通称谓改为“先生”或“某君”。这体现了( C ) A、在称谓方面,临时政府犯了盲目追求国际潮流的错误 B、中华民国政府想标新立异以示与清政府的区别 C、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D、称呼更简洁了5、下列服饰,属于沿用西式服装价值观念和审美习俗,结合中国人穿着的习惯和传统服装的样式,而创制的新服饰,并且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中国特色服装的是( D ) A、西服和中山装 B、西服和唐装 C、中山装和连衣裙 D、中山装和旗袍【教学实践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