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练习语文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67259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练习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练习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练习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练习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练习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练习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练习语文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练习语文版20伤仲永01积累运用1字词积累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音并解释其意思。(1)世隶()耕_(2)或以钱币乞()之_(3)日扳()仲永_(4)环谒()于邑()人_(5)称()前时之闻_(6)泯()然众人矣_2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多义词。(1)然父利其然也()泯然众人矣()(2)于于舅家见之()环谒于邑人()3词语积累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1)稍稍宾客其父(古义:_;今义:_)(2)或以钱币乞之(古义:_;今义:_)(3)泯然众人矣(古义:_;今义:_)4句子积累翻译下列句子。(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

2、有可观者。(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5判断下列各句中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文章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意在强调即使有好的先天条件,也必须要后天的努力才能成才。另外,文章对仲永才能的衰退过程也作了详写。()(2)文章以“伤仲永”为题,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3)文章第一段中的“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聪颖、文思敏捷的神童跃然纸上。()(4)“父利其然也”点明了作者“伤”的原因,“不使学”三个字点明了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为下文写他最终变成庸人作了铺垫。()6仲永的父亲“不使学”,使天资聪颖

3、的仲永成为“众人”。右边这幅漫画中的小女孩呢?她与仲永命运大相径庭,你认为她最后能成为天才吗?说说你的看法。7语言运用今年暑假,你参观了王安石纪念馆,在纪念馆里,假如你和仲永相遇了,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8综合性学习为推进“文化襄阳”建设,襄阳市开展“书香溢襄阳”读书活动。为配合这次活动,你所在的班级同时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学习活动。(1) 【续写标语】为鼓励更多同学参与活动,班长负责设计了一条宣传标语。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拟出了标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感到一时的快乐,我

4、们常常会心一笑;而经常性地读书则会让我们一辈子都从中获得很多益处,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标语:读好书一时快乐,_。(2)【设计活动】这次活动的成功举行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两个。 活动一: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活动二:举行“书香溢襄阳”读书知识竞赛 活动三:_活动四:_(3)【探究材料】怎样读书才更有效?请联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才能找到既引起自己阅读兴趣又有阅读价值的书。而不加选择的阅读,至少说明在读书上还不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的水平也反映在书籍的选

5、择上,犹如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就看谁有眼力能拿到货真价实的东西。而选择的对象,恰恰也能表明一个人的情趣、欣赏水平乃至人生追求。因此,读什么书会像一面镜子,将人们的精神世界映照得一清二楚。材料二: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瞧瞧,连兴趣也谈不上,更不用说癖好。02课内精读9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方仲永的神奇?

6、有什么作用?10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11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12你怎样评价这个父亲?1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03拓展阅读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孤:幼年丧父。资:财务,钱财。闾里:街坊,乡里,民间。文字:文章。14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1)太夫人以荻画地()(2)教以书字()(3)及其稍长()(

7、4)或因而抄录()1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16欧阳修和课文中的方仲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结局为什么不同?17如果你要用欧阳修成才的事例来劝诫方仲永父子,你该怎么说?(1)对方仲永的父亲说:_ _(2)对方仲永:_ _20伤仲永1(1)l附属,隶属(2)q求,索取。这里的意思花钱请仲永(题诗)(3)pn牵,拉(4)yy拜访县(5)chn相当,符合(6)mn消失2.(1)这样的样子(2)在到3(1)纷纷稍微(2)有的人或许(3)普通人大家、许多人4.(1)(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他自己的名字。(2)从此,(大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

8、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同县的人认为这件事很不寻常,纷纷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请仲永题诗。5.(1)(2)(3)(4)(解析:文章对仲永才能的衰退过程是略写。)6.不能,仲永因为荒废学业而成了普通人,可小女孩的父母不根据其兴趣和爱好,盲目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这样的孩子最终也将成为“众人”。7.仲永大哥,我很同情你,可你也别怨天尤人,怪父母没给你学习机会,没有家人的帮助,靠自己后天的努力照样可以成才。8.(1)示例:好读书终身受益(2)示例:举办“走进名著”读书报告会示例:举办“名著在我心中”读书演讲会;出一期“我与名著共成长”墙报(黑板报)(3

9、)读书要有所选择,应选择既引起自己阅读兴趣又有阅读价值的书来读。9.句子: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作用:为下文作铺垫,使人们为下文仲永泯然众人的悲惨遭遇更加感到痛惜遗憾。10.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11.前后互为反衬,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表达惋惜之情,令人警醒;先扬后抑,正是“不使学”使一个天资聪慧的少年变为了庸人,有力地批判了这种忽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的错误做法。12.仲永的父亲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13.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有重要作用。14.(1)用(2)写(3)等到(4)有时15以至于白天黑夜忘记吃

10、饭睡觉,只把读书当做自己的工作。16.相同点:天资聪颖;结局不同的原因是欧阳修自身的勤奋努力和太夫人善于教育、严格管教。17.(1)示例:方伯父您好,您听说过欧阳修成才的故事吧?欧阳修天资聪颖,但家境贫寒。其母“以荻画地,教以书字”,最终将欧阳修培养成为一代文豪。您的儿子仲永也天资聪颖,您要好好培养才是。(2)示例:仲永你好,你天资聪颖,但也不能忽略后天的学习。如果你能像欧阳修一样“昼夜忘寝食”地读书,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的。附参考译文:欧阳修四岁时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什么资产。他的母亲就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写画,用来教他写字。(让他)多诵读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的方法 。等到他稍稍长大些,但是家里没有书可以阅读,(他)就去靠近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摘录。有时还没抄录完,便已经能背诵。以至于白天黑夜忘记吃饭睡觉,只把读书当作自己的工作。他从小写的诗歌文章,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