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社戏》教案苏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67254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社戏》教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社戏》教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社戏》教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社戏》教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社戏》教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社戏》教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社戏》教案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社戏教案苏教版社戏教 学目 标1理清文章思路,并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2领会文中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真挚的情感。3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教 学重 点理清文章思路,并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教 学难 点领会文中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真挚的情感。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教 学 过 程集 体 备 课个 性 化 备 课一、 导入 二、 默一默1.生字词tng( )若 归省( ) 偏p( ) 行( )辈 dn( )怕 絮叨( ) 宽wi( ) di( )慢 撺掇( ) f( )水 chn chn( )的

2、流水m( )散 蕴( )藻 松xi( ) 家jun( )y( )立 吁( )气 jio( )洁 yng yu( )纠葛( ) 棹( )船 渔夫( ) ( ) ( )哄 ( ) 吓 ( ) ( )2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_家 、_家和_家。代表作有:小说集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3默写课文。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_ _ _ _ _ _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三、 读一读1.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并概括段意。(教师可适当提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明确: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看戏前(13段):

3、平桥村是“我”的乐土。看戏中(430段): 看社戏的全过程看戏后(3l一49段):六一公公送豆,我对社戏的怀念。追问:1.默读第二部分,思考:围绕社戏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讨论明确:一层(49段):看社戏前的波折;二层(1013段):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三层(1421段):在赵庄看社戏;四层(2230段):看社戏后深夜归航。2. 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有何作用?从文中不难看出,本文详写了看社戏的全过程,而略写了平桥村的情况和六一公公送豆。(1)阅读1-3节,思考: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为什么是“我”的“乐土”呢?讨论归纳:“离海不远”,“偏僻”,“临河”,“不满

4、三十家”,都是“种田”,“打鱼”的,“只有一个杂货店”。 原因:(1)“我”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来到自由天地欢乐地生活。(2)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3)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2)作者这样安排详略有什么作用?明确:文章开头虽没写社戏却为对社戏的盼望作了重要的铺垫。而文章结尾孩子们“偷”了六一公公的豆,第二天六一公公“不料竟非常感激起来”,并又送上一大碗罗汉豆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人的宽厚慈爱,进一步说明“我”之所以爱平桥村,正是因为平桥村的人善良可爱,从而深化了主题。四、 想一想1.细读课

5、文,思考:为什么在“我”的感觉里,那夜看到的戏是最好的戏,那夜吃到的豆是最好的豆?明确:“我”所怀念的不仅仅是好戏好豆,更多的是平桥村的孩子、老人那种淳朴真挚的感情,聪明能干的办事能力,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师归纳概括:人情美、景美、事美追问:文章从哪些地方能表现“人情美、景美、事美”?明确:(1)人情美:双喜:能干果断、有号召力、细心、考虑周全、热情大方(第7节、第10节、第21节、第26节、第27节、第28节、第33节)六一公公:宽厚、淳朴、好客(第34、38节)(2)景美(11-13、22-23)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夜行船的美景的?讨论归纳:嗅觉:(清香、水气)视觉:(淡黑的起伏的

6、群山,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听觉:(似乎听到了歌吹)想象:(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2、这样描写看戏途中的情景,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作者借助“我”,一路上领略了江南水乡的夜景。这段描写,从感觉入手,描绘了豆麦、水草的清香、淡黑起伏的连山、皎洁的月光、闪亮的渔火、宛转悠扬的笛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写得有声有色有味,然而更有情。写连山,以动写静;写笛声,以声传情;写渔火,由远及近。这样写,既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之感,又将社戏在仙境般的景致中呈给读者。同时也表现了我急欲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3、明确下列几个问题:(1)“朦胧”在句子里作什么词用?“朦胧”原来是形容词,现在作动词。(下文中

7、“模糊”也是这种用法。)(2)为什么说连山像铁的兽脊似的踊跃向船尾跑去?这样写既形象真切,又突出了船行的快。4、至于“深夜归航”的描写又怎样呢?为什么说“航船”像条“大白鱼”呢?要求同学与上面的写景比较,讨论明确:从赵庄回平桥村途中的描写以仙境再拟社戏,“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另外,还写得带有童话色彩,如“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烘托出了孩子们看社戏安全归来的愉快场景。(3)事美:归航途中偷豆小结:小伙伴们最感兴趣的是看戏途中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玩耍。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们的兴趣不在戏,而在看戏前后的那种气氛、感觉。五、 课后作业第一课时:背诵11-13节,准备默写。读名著写读书笔记。第二课时:课文中关于月下出航、船头看戏、月夜归航的景物都写的充满诗情画意,你有没有过“人在图画中”的经历?请写下来。教 学反 思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