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下学期暑假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试晶体的常识(含解析)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67229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下学期暑假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试晶体的常识(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化学下学期暑假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试晶体的常识(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化学下学期暑假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试晶体的常识(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化学下学期暑假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试晶体的常识(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化学下学期暑假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试晶体的常识(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下学期暑假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试晶体的常识(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下学期暑假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试晶体的常识(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下学期暑假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试晶体的常识(含解析)晶体的常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的每个分子内一定含有共价键B原子晶体中的原子间都存在共价键C离子晶体中可能含有共价键D金属晶体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答案】C【解析】2、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同种类型的是( )A碘与干冰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B硝酸铵与硝酸分别受热变为气体C氯化钠与氯化氢分别溶解在水中 D晶体汞与冰分别受热熔化【答案】A 【解析】 3、已知在晶体中仍保持一定几何形状的最小单位称为晶胞。干冰晶胞是一个面心立方体,在该晶体中每个顶角各有1个二氧化碳分子,每个面心各有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实验测得25时干

2、冰晶体的晶胞边长为acm,其摩尔质量为Mg/mol,则该干冰晶体的密度为(单位:g/cm3)()A B C D 【答案】D 【解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分子中存在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B甲烷、氨和水都是由极性键结合而成的极性分子C同主族不同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一定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D氟化氢的沸点高于氯化氢的沸点,正丁烷的沸点高于异丁烷的沸点【答案】D【解析】5、下图是CaF2晶胞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CaF2晶胞中含有8个Ca2+B一个CaF2晶胞中含有8个F- C在CaF2晶胞中Ca2+的配位数为4D在CaF2晶胞中F-的配位数为8 【答案】B 【解析】 6、下列

3、关于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晶体中原子呈周期性有序排列,有自范性;而非晶体中原子排列相对无序,无自范性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共价键可决定分子晶体的熔、沸点MgO的晶格能远比NaCl大,这是因为前者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多,离子半径小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重复排列晶体尽可能采取紧密堆积方式,以使其变得比较稳定 干冰晶体中(晶胞中的8个顶点和六个面心均有一个分子),一个CO2分子周围有12个CO2分子紧邻;所有的分子晶体都属于密堆积A B C D【答案】D 【解析】 7、下列过程中化学键被破坏的是碘升华 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酒精溶于水 HCl气体溶于水

4、MgCl2溶解于水 NaCl熔化A全部 B C D【答案】D【解析】8、水的状态除了气态、液态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气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时形成的,玻璃态水无固定形态,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有关玻璃态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C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D玻璃态水属于晶体【答案】C【解析】题干中已经非常明确地说明“玻璃态水无固定形态,不存在晶体结构”,故不会是晶体,故D项不对。玻璃态水的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根据m/V,可知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没有发生变化,所以A、B选项不符合题意。9、下列关于晶

5、体的判断,正确的是()A不具有规则外形的固体,如固体粉末,一定不是晶体B玻璃块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所以它是晶体C实验室得到的沉淀如CaCO3、AgCl、BaSO4等都是晶体D自然界的水晶和玛瑙都属于晶体【答案】D【解析】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是内部粒子的周期性有序排列,有规则的多面体外形是内部结构的体现。但外形不能判定是否是晶体,如粉末状物质可能是晶体。10、某一化合物的分子式为AB2,A属A族元素,B属A族元素,A和B在同一周期,它们的电负性值分别为3.44和3.98,已知AB2分子的键角为103.3。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AB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BAB键为极性共价键,AB2分子为

6、非极性分子CAB2与H2O相比,AB2的熔点、沸点比H2O的低DAB2分子中无氢原子,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而H2O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答案】B【解析】根据A、B的电负性值及所处位置关系,可判断A元素为O,B元素为F,该分子为OF2。OF键为极性共价键。因为OF2分子的键角为103.3,OF2分子中键的极性不能抵消,所以为极性分子。11、晶体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材料,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毫米,重量达81千克的大直径硅单晶,晶体硅大量用于电子产业下列对晶体硅的叙述正确的是()A晶体硅没有固定的熔沸点B形成晶体硅的速率越快越好C可用于X射线衍射实验来鉴别晶体硅和玻璃D晶体

7、硅的形成与晶体的自范性有关,形成的晶体无各向异性【答案】C【解析】解:A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A错误; B晶体的形成都要有一定的形成条件,如温度、压强、结晶速率等,但并不是说结晶速率越快越好,速率太快可能导致晶体质量下降,故B错误;C晶体与非晶体最本质的区别是组成物质的粒子在微观空间是否有序排列,x射线衍射可以看到微观结构,所以区别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故C正确;D晶体硅的形成与晶体的自范性有关,形成的晶体有各向异性,故D错误;故选C12、如图所示,在较高温度时,钾、氧两种元素形成的一种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结构相似,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8、)AK2O BK2O2 CK2O3 DKO2【答案】D【解析】K的个数:864;O的个数:1214,故其比值为11,应选D。13、KO2的晶体结构与NaCl相似,KO2可以看作是Na的位置用K代替,Cl的位置用O代替,则下列对于KO2晶体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与K距离相等且最近的O共有8个B与K距离相等且最近的O构成的多面体是正八面体C与K距离相等且最近的K有8个D一个KO2晶胞中的K和O粒子数均为8个【答案】B【解析】14、下面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为网状结构,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相等的Na+共有6个C.氯化

9、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紧邻8个Cl-D.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12个CO2分子【答案】B【解析】解:A、金刚石网状结构中,每个碳原子含有4个共价键,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故A正确;B、氯化钠晶胞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钠离子个数=382=12,故B不正确;C、氯化铯晶体中,铯离子的配位数是8,故C正确;D、二氧化碳晶体属于面心立方,每个二氧化碳分子周围紧邻二氧化碳分子个数=382=12,故D正确,故选B。15、如图为某晶体的一个晶胞该晶体由A、B、C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试根据图示判断,该晶体的化学式是() AA6B8CBA2B4C CA3BC DA3B

10、4C【答案】C【解析】根据晶胞图可知,A原子分布在立方体的六个面心上,所以晶胞中含有A原子的数目为=3,B原子分布在立方体的八个顶点上,所以晶胞含有B原子数目为=1,C原子位于立方体的体心,数目为1,所以在晶胞中ABC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1:1,所以晶体的化学式为:A3BC,故答案选C;16、某化学课外小组以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可分解为如下各步: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B把50mL碘水和15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D倒转漏斗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

11、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溶液;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溶液;G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H静置、分层。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_AH_EF(2)D步骤为什么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_。(3)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4)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5)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答案】(1)CBDG(2)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而发生危险(3)使分液漏斗下端漏斗颈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防止上层液体流出(4)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进行E操作时

12、漏斗里的液体顺利流出(5)CCl4与水既不反应也不互溶,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解析】(1)题中给出了八个步骤,后五个步骤的顺序也已给出了其中四个:AH()EF,只要考虑到静置、分层后才能分液,操作顺序应为AH(G)EF。前三个步骤应为:查漏装液振荡,即CBD。(2)振荡分液漏斗时,会产生气体,导致漏斗内压强过大而发生危险。(3)操作时要注意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防止上层液体流入烧杯中。(4)为保证分液漏斗内液体顺利流下,在进行分液操作时应注意漏斗内部应与外界大气相连通。(5)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应是两种溶剂不互溶,且要提取的物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应远大于在原溶

13、剂中的溶解度。17、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定条件下,SO2转化为SO3的反应为2SO2(g)+O2(g) 2SO3(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过量的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酸溶及后续过程中均需保持盐酸过量,其目的是 、 。 (3)通氯气氧化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该过程产生的尾气可用碱溶液吸收,尾气中污染空气的气体为(写化学式)。 【答案】(1)SO2+NaOH=NaHSO3(2)提高铁元素的浸出率抑制Fe3+水解(3)Cl2+2Fe2+=2Cl-+2Fe3+Cl2、HCl【解析】工艺流程中的主要反应有:4FeS2+11O22Fe2O3+8SO2,Fe2O3用盐酸溶解:Fe2O3+6HCl=2FeCl3+3H2O,若硫铁矿未完全燃烧转化为Fe2O3,则此时滤液中含有Fe2+,用Cl2将Fe2+氧化:Cl2+2Fe2+=2Cl-+2Fe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