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忆淮海战役备课素材 北师大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865305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忆淮海战役备课素材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忆淮海战役备课素材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忆淮海战役备课素材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忆淮海战役备课素材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忆淮海战役备课素材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忆淮海战役备课素材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忆淮海战役备课素材 北师大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忆淮海战役李达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三十年了。虽然当年的枪炮声和喊杀声早已消失,硝烟烈火早已飞散,战争的痕迹几乎难以辨认,但激战的余波仍在人们的心里久久不灭,它已化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人们向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三 十年来,我国人民每逢完成一个艰巨的斗争任务,或是面临某种巨大的困难,往往爱用“打一场淮海战役”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坚强决心和英雄气概。每当这时,常常给我们某种触动,深深地引起我们对淮海战役的回忆。“淮海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邱,北起临城(现名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一次决定性的战役。集结在这个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有徐州剿总司令官刘峙、副司令官

2、杜聿明指挥下的四个兵团和三 个绥靖区部队,连同以后从华中增援的黄维兵团,共五个兵团和三个绥靖区部队。人民解放军参加这次战役的有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和华东、中原军区和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的地方武装,共六十余万人。战役自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六日开始到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结束,历时六十五天,全部歼灭了国民党精锐部队二十二个军、五十六个师(内有四个半师起义),共五十五万五千人,此外还击退了由南京方面来援的刘汝明、李延年两个兵团,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在这个战役以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就处在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了。淮海战役在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结束,一月二十一日

3、蒋介石即宣告引退,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从此陷入土崩瓦解的状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里的这段话,简明而准确地叙述了淮海战役的情况及对全国战局的影响,说明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我军在南线举行的决战,它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一 起,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为了最后推翻,夺取全国胜利而精心组织的战略决战。一 一九四八年的秋天,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到和国民党反动派举行战略决战的关键时刻。这个关键时刻,从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算起,只不过一年光景就来到了。回想在一年以前,即一九四七年夏天,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实施战略上的中央突破,千里跃进大别山,把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一部分敌

4、人吸引到中原地区,接着全国各战场先后对敌人展开了外线进攻作战,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迫使敌人处于战略防御地位。经过一 年的浴血奋战,我军在各个战场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东北战场,我军正在进行辽沈战役,东北全境即将解放。在华北战场,我军进行了察绥战役,歼敌两万余人,正在向北平、天津附近集结。在西北战场,我军重新赢得了主动权,已将胡宗南集团逼到关中一隅。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到达中原地区后,改称中原野战军)转战华东、中原战场,完全打乱了敌人的防御体系,迫使敌人固守在少数孤立据点和几条交通干线上。我中原野战军在大别山经过和敌人的反复较量,不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已经在大别山站稳了脚

5、跟。正象当时指战员们讲的:“它象一把利剑插在蒋介石的胸膛上。”根据全国战场的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的新变化,党中央和毛主席认为我军同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除了在华北和东北战场上展开的辽沈战役和准备进行的平津战役以外,在南线决定举行淮海战役,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歼灭长江以北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并指令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同担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任务。十月十一日,毛主席亲自制定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这时,敌人虽然没有察觉出我军的战略意图,但是老奸巨猾的蒋介石鉴于全国战局吃紧,为了挽救南线危局,已经着手调整防御部署。他以重兵集结于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路和陇海路的十字架上

6、,妄图阻止我军南下。当时,集结在这一地区的国民党军队的兵力连同后来从华中增援的黄维兵团,共约八十余万人。我军参加淮海战役的,共约六十余万人。在敌我双方兵力对比和武器装备等方面敌优于我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够取得这次战役的胜利,怎样去取得胜利,向我们提出了崭新的课题。这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中原地区和中原野战军当时的情况:经过一年来军事上的连续胜利和严格执行党的新区政策,纠正了在土地改革和工商业政策等方面一度出现的某些“左”的作法,我们不仅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而且在中原广大地区打开了局面。如豫西二十多个县已无敌踪,陕南大片地区已经解放,豫皖苏、江汉、桐柏等地区都获得了很大发展。整个中原区,包括陇海路以南

7、、津浦路以西,长江以北到陕西的潼关、商县乃至湖北的江陵以东的广大地区,除了铁路沿线和一些战略要点还被敌人占据外,已经基本上连成一片,造成了我军可以南渡长江,西入四川,东迫江浙的战略进攻基地。为了统一领导整个中原地区的工作,中央决定扩大和加强中原局,以邓小平同志为第一书记,陈毅同志为第二书记,邓子恢同志为第三书记,以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李先念、宋任穷、粟裕、陈赓、张际春、谭震林、李达等十几位同志为委员,在中原局下设豫皖苏分局,以宋任穷同志为书记。同时决定恢复中原军区,以刘伯承同志为司令员,陈毅、李先念同志为副司令员,以邓小平同志为政治委员,邓子恢、张际春同志为副政治委员。中原军区下辖鄂

8、豫、皖西、豫皖苏、豫西、桐柏、江汉、陕南等七个军区,在中原地区分别建立了党、政、军一套组织。随后,我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密切配合下,在中原辽阔地区实施大规模的机动作战,歼敌正规军二十万人以上,歼敌盛县保安团队等武装十万人以上,将敌人在中原苦心经营二十来年的反动基础,一扫而光。这样,我们就剥夺了蒋介石在四千五百万人口这样一大块地区的兵源、粮源和财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能养几十万兵的战略基地,使我军由无后方作战变为有后方作战。接着,各部队利用秋季作战的间隙进行了以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发扬了三大民主,掀起了练兵热潮,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术技术和战斗力,加强了部队的组织纪律性。所有这些,都为取

9、得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整个中原,准备了有利条件。但是不能不看到我们部队当时存在的许多困难,特别是部队进入大别山,经过长期无后方作战以后,部队缺员,物资匮乏,武器装备受到很大削弱。在那段时间,正逢阴雨连绵,江河陡涨,道路阻塞,不但部队行动不便,后勤补给工作也受到影响。本来准备从华北地区运来一批弹药补充部队,由于上述原因,大部尚未运到。但所有这些困难都没有能阻挡我们前进。刘、陈、邓首长及时召集各纵队首长开会,深入研究了敌我双方的情况、中央军委和毛主席赋予我军的战略任务。他们经常深入部队讲话,鼓舞指战员们的斗志,说明现在是前进中的困难,要有釜底抽薪不怕烧手的决心,配合兄弟部队坚决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

10、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任务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如何隐蔽我军作战意图,拖住武汉方面的白崇禧集团的尾巴,保障华东野战军顺利投入围歼黄伯韬兵团作战,是战役初期我中原野战军面临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在对待这一问题上,充分显示了刘、陈、邓等首长所具有的纵横深远的战略思想和高度严谨的指挥艺术。他们从全面分析敌我情况出发,决定在西面加强作战活动,给敌人造成错觉,尽力拖住白崇禧集团,不让其全力向东增援。为了执行这个任务,由刘伯承司令员率中原野战军主力一部加紧对白崇禧集团的作战活动,以牵制、抑留该集团于豫西地区;由陈毅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中原野战军主力对郑州发起攻击,求得吸引孙元良兵

11、团全部回援(当时孙元良兵团已调离郑州,集结于陇海路上的野鸡岗、民权一带,遗防由李振清第五“绥靖区”部队接替),甚至可能吸引邱清泉兵团一部向西,以协助华东野战军在东面作战。十月初,敌军从平汉线上分三路出动,直扑我伏牛山后方基地。白崇禧亲自到信阳指挥,反动气焰十分器张。接着,白崇禧指挥张淦、黄维两兵团企图在河南、湖北交界地区围歼我二纵、六纵及桐柏、江汉军区主力。其实,敌人在西面干得越起劲,越是对我东面作战有利。眼光短浅的蒋介石看不到这一点,等他察觉到,为时已晚了。中原这块地方,在我国历史上从来是战争双方必争之地,所谓谁得中原,谁就得天下,说明了这个地区的重要战略意义。早在六月间的一次高干会议上,刘

12、伯承司令员就指出:敌人对我有三怕:一怕进关,二怕过江,三怕入川。中原区就有敌人的两怕。在顾祝同集团、白崇禧集团、张治中集团的联合防线上,汉水区是其最大弱点。此地既可渡江,亦能入川,而且是敌人的接合部,其漏洞无法弥补。白崇禧集团当时同我军在汉水流域地区扭打,最好不过地说明了我军在汉水流域的发展,对他们是一种极大威胁,使他们日夜不得安神,必欲除之而后快。只要我军紧紧绷紧这根弦,敌人必不敢贸然分兵,为我军抑留白崇禧集团,配合东西歼灭黄伯韬兵团作战,提供了有利条件。正当黄维、张淦两敌向我军扑来时,刘司令员亲自指挥二纵、六纵和桐柏、江汉军区主力与敌人周旋,分别将该两敌引向桐柏山区和大洪山区,并寻机歼击弱

13、敌和对平汉线南段进行破击。十一月初,当黄维兵团接到紧急驰援徐州的命令时,正被我军拖得精疲力竭,晕头转向,几乎无法脱身。等他们好不容易回到平汉线的确山、驻马店一带,匆匆忙忙补充了一些粮食、弹药和紧急装备,准备出发东援时,徐州东面的战斗已经打响了。在淮海战役发起前,乘敌黄维兵团深陷桐柏山区,西面兵力单薄之际,陈毅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中原野战军主力和邻近各军区部队,于十月二十一日和二十四日先后攻克郑州和开封,守敌仓促弃城逃走,我军截歼逃敌万余人。真所谓扶得东墙西又倒,蒋介石实在难于招架了。我军连克郑州、开封以后,由陈毅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统一指挥和协调华野和中野的作战活动,命令华野三纵、两广纵队及鲁西

14、南两个旅,前进至陇海路商(邱)砀(山)线以北地区,造成进攻徐州的假象,中野主力东出徐蚌线,准备伺机切断这条重要的交通补给线,对徐州实施战略包围。十一月七日,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徐州以东地区围歼黄伯韬兵团的战斗开始了。为了配合华野作战,我中野部队对陇海路的商砀线全线发起进攻,歼敌一八一师等部七千余人。八日,我四纵解放了砀山,控制了郑州到黄口段铁路六百余里。随后,中野主力及华野三纵、两广纵队迅即转入徐蚌线作战。攻取宿县,截断徐蚌间联系,是淮海战役中一次重要的行动。但是,在战役发起之前,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有过设想,但没有具体部署。十一月三日,刘司令员在召集干部分析敌情,研究作战方案时指出:蒋介

15、石以重兵守徐州,他唯一的补给线是津浦路,很怕被我截断,所以要孙元良兵团到宿县,要邱清泉、刘汝明两敌南下。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首先截断徐宿间铁路,造成隔断孙兵团,会攻徐州的态势。他说:攻占宿县,斩断敌人中枢,会有极大收效。这样,不仅孙兵团可能北援,便于我在运动中给予歼灭,邱兵团也可能被迫南顾,减轻东面华野的压力。他还要我们按照这些意思拟了一分电稿,正式向中央军委和正在前方的陈司令员和邓政委提出建议。不久,刘司令员也带着指挥所的人员出发东往,与陈、邓会合。刘司令员和陈毅、邓小平同志会合以后着重研究解决的问题,除了怎样对付黄维兵团以外,便是攻取宿县、截断徐蚌间联系的问题。形势的发展完全证实了刘、陈、

16、邓等首长的预料:由于徐州东线战场黄伯韬吃紧,蒋介石急忙采取了救援部署,将孙元良兵团从宿县调徐州,以便腾出他的“王牌军”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的主要兵力增援黄伯韬兵团,而且有放弃徐州模样。十一月九日,中央军委指示刘、陈、邓迅速部署兵力,截断徐州敌人退路,以利围歼,并强调指出:“愈快愈好,至要至盼。”宿县是一座古城,有着坚实高厚的城墙,四周有护城河。在桥头、城墙、街口等要点敌人修筑了大批永备工事。铁路上常有敌装甲车来回活动。连日来,一列又一列军用车经过这里向北开去,一批又一批敌机掠过头顶,公路上塞满各种军用车辆。这说明徐州东线战场吃紧以后,敌人更加利用这条重要的交通补给线调整部署和补给物资,其战略位置更显得重要了。遵照中央军委指示,我中原野战军主力及华东野战军三 纵、两广纵队于十一月十二日起转入徐蚌线作战。中野三纵和九纵一部迅速包围了宿县城,以诱歼企图北援的敌李延年、刘汝明部。中野四纵、华野三纵和两广纵队,在徐州以南夹沟地区追歼北撤的敌孙元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