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耒阳市冠湘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第2课时)教学案语文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63373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耒阳市冠湘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第2课时)教学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湖南省耒阳市冠湘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第2课时)教学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湖南省耒阳市冠湘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第2课时)教学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耒阳市冠湘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第2课时)教学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耒阳市冠湘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第2课时)教学案语文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秋季版)湖南省耒阳市冠湘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第2课时)教学案语文版20伤仲永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层次结构。(重点)2精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难点)3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翻译了这篇课文,积累了一些重点字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及写作特色。二、自主预习1方仲永小时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明确:方仲永小时候是一个有奇才的孩子。2方仲永的神奇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他人对方仲永的神奇有什么反应?明确:父异焉;邑

2、人奇之。4后来,方仲永还神奇吗?作者是怎么说的?明确:不神奇。(十二三矣)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泯然众人矣。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表现?明确: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写仲永天资聪慧,表现:“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第二阶段,写仲永才能衰退,表现:“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写方仲永才思平庸,表现:“泯然众人矣”。(二)深层探究1“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哪些资料(背景)?明确:“世隶耕”三个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开篇一句交代籍贯

3、、身份、姓名、家世。2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仲永的父亲是一个贪财短视的人。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明确:原因是“父利其然也,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三)体会写作特色1文章对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材料有何好处?明确:作者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信。课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后两个阶段,几笔

4、点出,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2作者写方仲永的奇异表现,采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作用。明确:正面描写的句子:“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侧面描写的句子有:“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异焉”。作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更加突出了仲永的“神童”形象,增强感染力。3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用词生动传神,请你列举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明确:示例一:“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中的“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

5、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示例二:“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不使学”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四、板书设计伤仲永王安石叙述经历童年:天资非凡: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少年:才能衰退:不能称前时之闻青年:才思平庸:泯然众人矣五、课外拓展以“从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说说自己所受到的启发。明确:示例一:从方仲永的悲剧中我想到了: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也要勤奋刻苦地学习,否则就会像仲永一样最后才能消失,变成了一个平常人。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不是天才,也不会五岁就写诗,更应该认真学习,将来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有所作为。示例二:从方仲永的悲剧中我想到了:天下的父亲千万不能像方仲永的父亲一样“不使学”。因为假如仲永的父亲让他学习的话,说不定仲永就能成为一个大诗人,跟李白、杜甫一样。示例三:从方仲永的悲剧中我想到了:后天的学习是最关键的,方仲永很有才能,但没有学习,最后一事无成。而许多大科学家,他们小时候并不很聪明,但他们通过后天刻苦的学习都获得了成功,像大发明家爱迪生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