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八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的农耕文化的遗存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863000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八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的农耕文化的遗存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八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的农耕文化的遗存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八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的农耕文化的遗存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八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的农耕文化的遗存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原始的农耕文化的遗存学习目标:1、记住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点和种植的粮食作物;2、认识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农耕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教学难点: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一、【课前热身】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二、【自主学习、探究】导标:(1)出示教学目标(2)出示自学提示探究1: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业

2、制造有哪些?点拨1:引导学生从生产工具、农作物种植、居住房屋、原始的饲养业和手工业等方面思考。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的房子,过定居的生活,已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禽、会制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探究2: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是这样的。那么,半坡原始居民生活情况如何呢?点拨2: 半坡人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用石铲和石刀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粟、麻和蔬菜。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能制造各式各样的陶器。探究3:大汶口居民的生活情况如何?点拨3:山东泰安大汶口,约公元前6000-4000年前,种植粟,饲养猪、牛、羊,制作陶器。三、【能力提升】1、记一记、填一填河姆渡居民

3、半坡居民时间地区原始农耕、饲养业原始手工业工 具房 屋2、“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与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3、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出现了贫富悬殊四、【测评、达标】(分层练习)(一)、选择1、假如你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将不会遇到的情况是( ) A、用骨耜耕地 B、种植粮食作物粟 C、用陶器装食物 D、住在木结构房屋里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主要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4、D、河姆渡原始居民3、半地穴式的房屋,冬天人住在里面可以避风避寒。建造这种有特色的房屋的原始居民是 ( )A 、半坡原始居民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二)书后“学习测评”。【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课堂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是靠什么获得食物的?(采集、打猎、捕鱼)他们这种靠“采集”获得食物的方式方便吗?后来的人们开始定居下来耕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原始农耕部落的情况。【学情预设与目标】:1、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2、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流程】:1、 初读课文,勾划重点,完成知识结构。(10)2、 组内进行交流、检查,基础过关。(5)3、 新课解读(20)4、 学习反馈(5)【学法指导】:1、 自主学习2、 组内对子检查、记忆3、 巩固知识:【课后谈收获】1、 我记住了:2、 我想到了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