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本解决(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14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62796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9.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本解决(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14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高考一本解决(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14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高考一本解决(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14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高考一本解决(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14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高考一本解决(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14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一本解决(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14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本解决(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14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一本解决方案(新课标版)2017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14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专题14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12016课标卷,36(2)(3),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1)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

2、的相应位置。(5分)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改善水质发电增加生物多样性土地开发开采河沙改善航运条件阶段时间主要措施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第一阶段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_、_。第二阶段20世纪2080年代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_、_、_。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恢复河流生态(2)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4分)1【解析】第(1)题,该题可以依据采取的主要措施来推测目标。第(2)题,该题可借鉴所学田纳西河开发的相关案例。【答案】(1)改善航运条件防洪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土地开发(防洪)(5分)(

3、2)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4分)22015上海地理,(十五)3436,14分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讷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径流调节能力,如上世纪80年代,罗讷河上游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洪峰流经里昂以上河段后,干流径流量在短期内从3 250 m3/s减少到2 450 m3/s。材料二500多千米的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

4、国开始拆除水坝和河堤,恢复河漫滩湿地。(1)说明洪峰在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得到有效削减的自然环境原因。(2分) (2)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一般在春季会出现汛期,而河口地区夏末通常会出现枯水期,从河水补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 (3)解析法国拆除部分水电站的可能原因。(4分)2【解析】第(1)题,通过罗讷河流域示意图,可知里昂以上河段沿岸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第(2)题,图示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径流补给主要是阿尔卑斯山区季节性冰雪融水,而处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河口附近径流补给主要是冬季降水。第(3)题,法国拆除部分水电站的原因,主要从法国能源结构的变化和生态

5、环境保护方面来分析回答。随着法国核电比重不断上升,对水电需求减少,加上人们对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意义认识的逐步提高,罗讷河整治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为中心的时代。【答案】(1)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沿岸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2分)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2)上游春汛原因:罗讷河里昂以上径流补给部分依靠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水,(2分)春季温度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汛期。(2分)河口枯水期原因:罗讷河下游的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2分)该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旱少雨,径流获得的补给减少,形成枯水期。(2分)(3)原因:随着人们对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意义认识的逐步提高,上世纪80

6、年代开始,罗讷河整治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为中心的时代;(2分)同时核电逐步成为法国的主要能源,具备了拆除部分水电站的条件。(2分)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2014江苏地理,25,3分,双选)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城镇用水 B开发水能资源C蓄水灌溉农田 D发展水产养殖3AC绿洲区域水资源有限,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在丰水期存储水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持续供水。4.(2014江苏地理,26,3分,双选)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D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4CD绿洲区

7、域水资源不足,不适合扩大对灌溉水源需求多的种植业;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环境。荒漠地带地下水有限,且多为咸水,不适合灌溉。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有利于保护水源和提高水源利用率;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有利于改善耕地生态环境,提高作物产量。5(2014广东文综,41,32分)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材料一珠江流域示意图。材料二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所属行业统计图。(1)

8、珠江的主要补给类型是_,枯水期一般出现在_季。(4分)(2)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出_开发的分布特征,该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6分)(3)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大多属于_密集型产业和_密集型产业,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是_。(6分)(4)简要分析珠江“八口入海”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8分) (5)有人建议将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某大型造纸厂迁移至梧州市,有人则认为不合适。推断后者认为不合适的理由。(8分)5【解析】第(1)题,珠江流域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所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大气降水(雨水)补给,径流变化深受季风影响。第(2)题,图示西江流域有众多水电站,呈

9、现梯级开发;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应从流量和流速(落差)去分析。第(3)题,服装加工、家电电子等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建材加工、木材加工等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第(4)题,从该流域的降水、河流流速及珠江河道特征分析其原因。第(5)题,从造纸厂污染程度、梧州治污能力,以及梧州污染扩散危害(所在珠江流域位置)等方面分析。【答案】(1)大气降水冬(2)梯级降水丰富,河流流量丰富;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水能资源丰富(3)劳动资源建材加工(4)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丰富,支流流域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珠江入海口处地势低平;珠江干流河道短,水量大,易分流,所以“三江汇集、八口入海”。(5)梧州位于珠江干流西

10、江沿岸;大型造纸厂排放污水量大;梧州市治污能力差;梧州周围水域自净能力差,大型造纸厂的迁入会使西江受到污染,甚至危及珠江三角洲。62013重庆文综,12(1)(3),14分图1为某河段示意图,图2表示该河段上、两观测点所测得的年流量变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图2 (1)当地政府为了提高甲河道流量,计划在图1中A、B两点之间修建拦河坝,该措施可能使河水对C点河岸的冲刷_。(2分)为使甲河道流量在汛期提高不致太多,请对如何修建该拦河坝提出两条合理建议。(4分)(2)与观测点相比,观测点测得的流量较_。(2分)其原因是_。(2分)(3)请在图2上绘出图1中点所在断面17月的流量变化趋势曲

11、线。(4分)6【解析】第(1)题,在A、B两点之间修建拦河坝,能减少河水经AB之间向方向流动,提高甲河道水量,也会加快甲河道流速,使河水对河岸的侵蚀能力加强;要使甲河道流量在汛期提高不致太多,A、B间拦河坝的拦水能力较弱,可设计坝高较低,或通过水闸控制拦水量的多少。第(2)题,观测点位于河流较上游没有分叉处,观测点位于河流较下游分叉之一,故观测点流量明显大于观测点。第(3)题,观测点流量大致等于观测点和之和。【答案】(1)加剧建议:控制堤坝高度,修调节水闸。(2)大(多) 乙河道的分流作用(3)7(2012山东文综,26,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

12、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1)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2分) (2)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8分) (3)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6分)(4)“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采用的一种工程。上图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试推断丁坝的作用。(2分) (5)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6分)7【解析】第(1

13、)题,绘制剖面示意图要注意找准起点、终点、转折点、最高点、最低点这些关键点的准确数值。第(2)题,辽河支流西辽河流经广阔的高原沙地,植被覆盖率低,河水含沙量较大,且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因此素有“西沙”之称;辽河东侧年降水量多于西侧,流域内地势较低,植被覆盖率高,加上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强,使得东侧支流含沙量小,径流量大,故有“东水”之称。第(3)题,地下水不再补给辽河应从地下水位和河床高度相对变化思考。不断增多的人口因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自然和人为原因相结合,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增多,河床抬高。辽河某些河段,地下水位在河流枯水期仍低于

14、河面高度,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第(4)题,“丁坝”是由堤岸向河流中部伸出的垂直于河流的直墙,它能改变水流方向、速度等,从而起到保护堤岸、改善航道等作用。第(5)题,回答本题可从水资源决定的河流开发方向思考,但要以解决水资源短缺对区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方面为思考核心。【答案】(1)(2)“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西沙”: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3)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4)保护河岸;提高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于通航;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答对一点即可)(5)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一、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及影响环境要素流域特征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对流域开发的影响地形多山的地形,地势起伏大陆路交通不便,航运作用突出发展航运,修建船闸和水库蕴藏着丰富的水能水能开发,建水电站气候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流域内光、热、水较丰富,利于农业发展较早成为发达农业区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河流流量不稳定,给航运带来困难改善航运条件,需将修水库和船闸相结合降水季节变化与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