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本解决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3862463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49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本解决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高考一本解决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高考一本解决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高考一本解决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高考一本解决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一本解决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本解决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1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一本解决方案(新课标)2017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13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指导1立足文本所谓“立足文本”,就是以文为本。解答阅读题时,一方面,要有意识地从原文中寻找题目的答案;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尽量用原文语句作答。在高考散文阅读中,运用文本意识是提高答题得分率的重要手段。对于那些原文中有现成答案或明确要求用原文作出回答的题目,一定要用原文语句作答;对于那些不便直接使用原文语句作答或明确要求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的题目,也应尽可能在原文语句的基础上加工答案。具体做法:首先,根据题意从原文中选出有用

2、的信息;其次,对选出的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表述。比如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绝不能粗略浏览一遍文本就凭空臆想,或者仅仅依赖浅浅的感觉,必须从文中筛选出与该人物有关的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的语句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答案。对情节作用的分析、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以及对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探究也必须坚持“以文为本”的原则。所以,在解题时必须立足文本,遵循“答案就在文本中”这一黄金法则。文后问题的答案应是“读”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切忌主观臆想,胡乱拼凑答案。2整体阅读意识阅读小说类文本的整体意识表现在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对情节作用的分析和对小说主题的提炼上。一个完整的文本是一个有机的组成。一篇

3、小说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各有其作用,但各部分是相互关联,文脉贯通,而不是各自孤立的。开头部分或渲染气氛,或欲扬先抑,或制造悬念为后文埋下伏笔;中间部分常照应开头,或通过插叙、补叙推动情节发展,或为后文情节发展做好铺垫;情节的高潮部分与前后文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结局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有力地突出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阅读小说类文本还要注意线索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线索有时是人,有时是物,把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贯串起来。阅读散文,首先要紧扣文本标题,略读全文。要弄清楚文本是如何围绕标题展开的,是开篇点题,还是卒章显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是总分结构、并列推进,还是层层深入。其次,找准写

4、作对象。文本中的主要写作对象,或是景、物,或是人、事,在其身上体现着文本的主旨。而其他次要写作对象,一般起着铺垫、对比或衬托的作用,都是为表现主要写作对象服务的,也都与主旨有着密切关系。第三,确立文体,明确主题。托物言志类散文,要明确所托何物,该物有何特点,借此物言何志。借景抒情类散文,要明确所写景物有何特点,借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写人记事类散文,要明确所叙何事,此事包含着什么情理。另外,注意分析文本各部分是靠什么串联起来的,即要抓住文本的线索。3筛选、整合以及概括意识“筛选”就是从文本中提取出有效的语言信息,而这些语句或片段分布在文本各处,要依据题干的要求把它们找出来,连缀成句,组成答案。“

5、整合”即将关键句相对分散的有效答题区间,根据题意重新整合相关的有效信息,把原文中的重点词语摘录下来,经过删、补、调、换、合等手法,再重新整理,组成答案。“概括”指诸如文本从几个方面表现主旨、重要语句的含意、某些写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很难用原文语句来解答,则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及全文蕴含的道理,通过自己的理解、领悟,去归纳总结,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对于人物性格的分析,必须根据文本对人物的各种描述进行总结,而且能够用概括性词语把其置换成答案。对于小说主题的分析,也要根据文本写作的背景、情节的前后变化来进行概括总结。高考散文阅读题格外强调对综合能力的考查,主观性较强,我们在

6、考试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情感的把握都必须依从并吻合于原文所提供的具体语言环境,对问题的解答必须尽可能依据或遵循原文来进行筛选、整合、概括,力求答准题,答好题。4探究意识探究意识是文本意识最直接的表现。阅读时,读者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不囿于前人成见,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思考。看看文本中人物的塑造是否合乎身份和场合;情节的安排是否合乎情理与逻辑;主题的倾向是否能反映当时的社会需要;语言的风格是否能为主题服务,能够明确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且言之成理,言之有据。5规范意识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性词语,这些词语是阅读和解题的方向。如“结合全文,分条概括的作用”中“结合全文”说明答案分布在整个文本中,不能

7、只从局部段落找答案,否则就会失分。其次,要分条作答。主要指两种情况:一是题目中包含几个小问题;二是一个问题的答案有几个要点。这样做的好处是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对采分点不会有任何遗漏。 真题解读(一)小说真题考例(2015课标卷)塾师老汪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人:“有,咋说不出来呢?”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8、”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

9、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

10、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11、。”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

12、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老范:“为啥?”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老季:“不为老汪。”老范:“为啥?”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阅读材料塾师老汪节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标题为命题者自拟,出于字数等方面的考虑,

13、对所选文段略有删改。从长篇作品中截取一个段落,可以解决短篇作品的使用局限问题,扩大选材范围,同时也希望借助这种命题方式,鼓励学生在文学阅读方面关注文学作品的语境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篇幅较长的作品,提高综合理解复杂文本的能力。小说人物出场很快,让读者一开始就有了一个大体印象:一个受过教育的读书人,以教书为生,但是却又“嘴笨”。小说擅长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形象,这也是人物形象深刻性和丰富性所在。这种矛盾是否暗合着小说的情感、主旨,可以引发一定的思考。“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之一,阅读时,要快速捕捉人物的特点,分析人物形象。“红着脸”表现出老汪对自己“说不出”的窘迫但又有些不服气。“叹息”则透露出几分无奈失落

14、之情。细节描写是使人物传神的重要手法,也是读者窥视人物内心的重要途径。“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这是周易系辞的最后一句。意思是说:善良贤明的人,言语比较少;性情浮躁的人,言语繁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出自论语尧曰,大意是说,如果天下百姓都陷于困苦贫穷,那么上天给你的禄位也就永远终止了。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本身就含带了意味,也体现了审美。一个潦倒的乡村塾师满口是不合时宜的文言,人物的特点因此变得特别突出,特别形象。神态描写,将老汪“知音难寻”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老汪教书很认真但徒儿们无心向学,师徒间彼此缺乏理解,老汪的教书生活很郁闷。老汪的寂寞,就使他对论语有了和别人不同的看法,对孔

15、子有他自己的理解,但是他在现实世界找不到和他有同样看法的人,所以思想上寂寞。到此可以看作小说的第一个“节点”。“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非常重要。读小说一定要理清文脉,梳理情节。这篇小说可以说围绕“说不清楚”展开情节,将人物内心的苦闷透彻地展现出来。在做题之前,一定要从情节方面理清文章的基本框架。除了“说不清楚”的苦闷,老汪的另一特点就是“乱走”。所谓“乱”,自然是没有目标。为何“乱”,应该是读者思考的内容。如果不走,就会“被憋得满头青筋”。被什么憋住?也是一团谜。跟学生讲不清,跟东家没法说,“人找人”是特别困难的,“话找话”比“人找人”更困难。这是他对自身际遇的深刻体验,他孤独、寂寞,自认有才却无人理解,心中有思念的人却不能去寻找,只能靠乱走来发泄。经常堵得慌,他排解的方式是“乱走”,走走散散也就好了。情节的又一个节点,“说不清楚”和“乱走”交织在一起,更加迷离。“总想一个人”,是谁?不知道。为啥乱走?到最后也没交代。在此设置了种种疑团,继续用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最亲密的老婆竟然也无话可说,这该是多大的寂寞啊。在情节上和首段的经常被辞退形成呼应,突显了人物的悲惨命运。也应该引起读者思考老汪的悲惨遭遇。除了老季,还有学生、乡亲、自己的老婆,这么多人似乎都形成了老汪交流的阻碍,是一堵堵冷冰冰的墙。这就如同祝福中祥林嫂的周围,如同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是一种无形的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