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系统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3859116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 系统分析的原理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第1章 系统分析的原理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1章 系统分析的原理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1章 系统分析的原理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1章 系统分析的原理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 系统分析的原理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 系统分析的原理与方法(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82 1 2系统分析原理 系统分析的构成要素系统分析的程序应用系统分析的原则系统分析的内容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技术应用系统分析时应注意的事项 82 2 1系统分析的构成要素 问题代表研究的对象问题表示现实状况 现实系统 与希望状况 目标系统 的偏差 这为系统改进方案的探寻提供了线索需要系统分析人员和决策者共同探讨与问题有关的要素及其关联状况 恰当地定义问题 1 问题 82 3 2 目的及目标 目的是对系统的总要求 目标是系统目的的具体化目标分析是系统分析的基本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和分析系统的目的及其目标 分析和确定为达到系统目标所必须具备的系统功能和技术条件 目标分析可采用目标树等结构分析的方法 要

2、注意对冲突目标的协调和处理 82 4 3 方案 达到目标的途径为了达到预定的系统目的 可以制定若干备选方案 通过对备选方案的分析和比较 才能从中选择出最优系统方案 这是系统分析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82 5 4 模型 由说明系统本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对实际系统问题的描述 模仿或抽象在系统分析中常常通过建立相应的结构模型 数学模型或仿真模型等来规范分析各种备选方案 82 6 5 评价 评定不同方案对系统目的的达到程度是在考虑实现方案的综合投入 费用 和方案实现后的综合产出 效果 后 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确定各种待选方案优先顺序的过程进行系统评价时 不仅要考虑投资 收益等经济指标 还必须综合评价

3、系统的功能 费用 时间 可靠性 环境 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82 7 6 决策者 系统问题中的利益主体和行为主体在系统分析中自始至终具有重要作用决策者与系统分析人员的有机配合是保证系统分析工作成功的关键 82 8 2系统分析的程序 系统分析的基本过程包括七个环节 见图3 3认识问题 探寻目标及综合方案构成初步的系统分析认识问题 综合方案 系统评价过程通常是必不少的并非所有问题的系统分析过程都要完全履行图3 3所示的几个环节 可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有所侧重或只涉及其中的一部分环节 82 9 图3 3系统分析的基本过程 初步系统分析 82 10 认识问题阶段 认识问题的重要性阿柯夫 R Ackoff 教

4、授在总结系统分析的经验时说过 解决错误问题引起的失误比错误地解决问题引起的失误要多得多 系统问题常常不是一目了然的 往往为一些现象甚至假象所掩盖而不易察觉 需要准确地发现问题问题发现后 进一步的工作就是限定问题弄清楚要解决的到底是什么问题 性质如何 严重程度怎样 涉及哪些因素 应把哪些因素作为系统要素来研究 环境因素是什么 82 11 初步系统分析阶段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What 研究什么问题 问题的要素是什么 问题与哪些因素有关 Why 为什么要研究该问题 目的或希望的状态是什么 Where 系统边界和环境如何 When 分析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况 Who 决策者 行动者 所有者等关键主体是谁 H

5、ow 如何实现系统的目标状态 82 12 环境分析贯穿于系统分析的全过程 认识问题阶段只有正确区分出各种环境要素 才能划定系统边界探寻目标阶段要根据环境对系统的要求建立系统的目标结构 以求得系统对环境的最优和最大输出综合方案阶段要考虑到环境条件及其变化对方案可行性的影响 选择出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模型化及其分析阶段要充分而正确地考虑到各主要环境条件 如人 财 物 政策等 对系统优化的约束评价与决策阶段要通过灵敏度分析和风险分析等途径 减少 环境变化对最佳决策方案的影响 提高政策与策略的相对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 82 13 3应用系统分析的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系统分析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

6、法 有很强的针对性 其目的在于寻求解决特定问题的最优或满意方案要求系统分析人员要适应实际问题的需要 制定方案 选择方法 并通过适时调整使分析过程及结果对问题的不确定性变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帮助决策者解决实际问题 82 14 要求 把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 全面考虑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影响强调以最少的综合投入和最良好的总体效果来完成预定任务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具有各自特定的功能和目标 只有相互分工协作 才能发挥出系统的总体效能系统分析要从系统整体出发 不要拘泥于细节 抓住主要矛盾及其方面 致力于提出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和措施 避免因小失大 以整体为目标 82 15 要求 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和系统目标的

7、要求收集各种信息 寻找多个方案 对方案进行模型化及优化或仿真计算 尽可能求得定量化的分析结果系统方案综合 设计 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提出多方案 但不要过多 通常以3 4个为宜 方案的要求 同目的性 可替代性 能实现性 方案详细可分 可识别性 能评价系统目的 功能的达成度或优劣 等 方案产生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各种创造性技术 方案模型分析和选优 82 16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分析中既要利用各种定量资料和模型化及优化或仿真计算的结果 使方案的优劣以定量分析为基础 又要充分利用分析者 决策者和其他有关人员的直观判断和经验 进行综合分析与判定 多次反复进行对复杂系统问题的分析 往往不是一次可以圆满完

8、成的根据对象系统及其所处环境的可能变化 通过反复与决策者对话 适时 不断地修正分析的过程及其结果通过分析过程中的多次及多重反馈 逐步得到与系统目标要求最接近 令决策者较为满意的系统方案 82 17 4系统分析的内容 依据 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的原理即系统的整体体现了各个组成要素所没有的新质 新功能和整体运行规律整体分析的思路面对一些复杂的 较大的系统 要求把它分解为一组相关联的子系统 在整体的指导下 协调各个子系统的目标 从而达到系统所要求的总目标整体分析的核心从全局出发 从系统 子系统 单元 元素之间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探求系统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提高整体效应 追求整体

9、目标的优化 1 整体分析 82 18 整体与局部关系的三种情况局部的每个子系统的效益都好 组合起来的系统整体也最优 局部子系统的效益好 但系统整体的效益没有达到最优 局部的子系统的效益并不最优 而系统的整体效益较优近期与长远关系的几种情况对近期与长远都有利 对近期有利 对长远不利甚至有害 对近期不利 而对长远有利 82 19 根据已确定的目标 在整体利益最优的前提下 处理好局部与整体 近期与长远的关系例如 在追求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时 不能为了局部 地方 和近期的利益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率 而以牺牲资源和环境 以及整体 全国 和长远的效益作为代价 整体优化的原则 整体利益最优 8

10、2 20 内容 寻求系统合理结构的途径或方法结构分析目的找出系统构成上的整体性 环境适应性 相关性和层次性等特征 使系统的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联在分布上达到最优结合和最优输出用如下的表达式描述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 E maxP X R C P GP OSopt max S E 2 结构分析 结构最优 输出最大 目标 环境因素约束 82 21 其中 X是系统组成要素的集合 R是系统组成要素的相关关系的集合 C是系统要素及其相互关联在各层次上的可能分布形式 P是X R C的结合效果函数 表示这个函数对应于某种条件 表示 函数对应于系统目标集的条件 表示 函数对应于环境因素约束集的条件 表示 函数在两个

11、对应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优结合效果 Sopt的关系式表示具有最佳结合效果的结构中能给出最大输出的系统结构分析的任务 寻求 之间最优结合形式 使系统稳定条件下结合效果最优 系统输出最大 82 22 系统论认为 任何复杂的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系统结构的层次性既指等级性 又指侧面性等级性是指任何一个复杂系统 都可以从纵向把它划分为若干等级即存在着不同等级的系统层次关系 其中低一级的结构是高一级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侧面性是指任何同一级的复杂系统 可以从横向上分为若干相应联系 相互制约 又各自独立的平行部分 3 层次分析 82 23 层次分析法是层次分析中的重要方法层次分析的基本思路明确问题中所包含的因

12、子及其相互关系 将各因子划分为不同层次 从而形成多层次结构 通过对各层次因子的比较分析 建立判断矩阵 并通过判断矩阵的计算将不同政策方案按重要性或适用性大小排列 为最优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层次分析首先要解决系统分层及层次规模的合理性问题 其次要使各个功能单元的层次归属合理 层次分析 82 24 要素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系统整体中 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由系统的结构联结在一起 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 如果其中一项发生变化 就会影响其他要素也发生变化 要素与系统整体的关系要素与系统整体相适应 一旦要素改变 整体必然发生改变 同样 系统整体发生改变 系统要素也必然发生变化 要素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13、是通过结构这一中介来实现的 4 相关分析 相关性的体现 82 25 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即系统的改变引起环境的变化 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系统的变化 系统创造自己的环境 环境又规定着自己的系统 系统发展的协同性上协同性是指系统发展变化中各部分发展变化的同步性系统的变化必然引起各要素以及环境的变化 这种变化又不是杂乱无章的 而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个规律就是同步性 82 26 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环境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系统以外界条件或环境作为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一个系统总是处于更大的系统之中 成为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因而更大的系统则构成该子系统的生态环境环境影响 制约 甚至决定系统的性质与功

14、能 系统的存在和发展改变着周围的环境 系统作用的不同将引起环境发生变化 5 环境分析 82 27 环境分析是系统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系统状态 系统问题同环境存在着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分析环境与系统的关系是解决系统问题的必要步骤要确定系统及其问题的边界和约束条件 必须对环境作出分析系统分析的许多资料来源于环境环境分析涉及的环境内容很广包括自然环境 或物理技术环境 分析 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文化心理环境分析等等 82 28 5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技术 克朗根据决策类型的不同将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技术分为两类 确定型的分析技术和随机分析技术确定型的分析技术是指那些可用于只有一种势态 并在做出可接受的假定之后其变

15、量 限制条件 不同的选择都是已知的 确定的 按一定的统计置信度可以预见的方法或技术确定型的定量模型 方法和技术见下表 82 29 确定型的定量模型 方法和技术 82 30 随机分析技术 应用于不确定型或风险决策的分析方法及技术当存在一个以上的态势 并且需要估计和确定每一种可能的状态时 就要碰到随机模型问题要求计算每一种态势下用每一种决策选择所得的输出结果随机分析技术见下表 82 31 随机定量模型 方法和技术 82 32 6应用系统分析时应注意的事项 把抽象的系统和现实的系统相混淆 局部混同于整体 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对抗 虽然提出面面俱到的要求 但是却无力对其进行适当的研究 选择出来进行

16、分析的部分 并不是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 忽视历史 缺乏全面的调查研究 82 33 应用系统分析时应注意的事项 所具有的知识仅够进行表面浮浅的分析 采用单纯的依赖纯逻辑式的分析推论 不必要地扩大分析范围 在完全不适合进行系统分析的场合硬要使用系统分析方法 例如 同特定专业知识有关的问题 在时间和资源上不值得进行系统分析的简单问题等 82 34 3系统分析方法论 系统工程方法论 82 35 传统的分析方法把一个事物分解为许多独立的部分来分别进行研究 这就是解析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 把一个研究对象看作一个系统 从系统的整体现点出发来研究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 与系统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 这就是综合的研究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 82 36 系统工程基本工作过程 霍尔三维结构切克兰德方法论两种方法论的比较 82 37 霍尔三维结构 由美国学者A D 霍尔等人在大量工程实践基础上 于1969年提出的系统工程方法论的重要基础内容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系统化 综合化 最优化 程序化和标准化等特点霍尔三维结构图包含了霍尔三维结构的思想和内容 如图1 3所示 82 38 图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