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856100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课程导入】 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己修筑京张铁路,委任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詹天佑碰到了哪些难题?而他又是怎样逐一克服的?这反映了他一种什么崇高品质?“人”字形路轨是怎么回事?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京张铁路建成典礼纯碱,又叫苏打,是制造肥皂、玻璃、纸张、冶金等不可缺少的工业原料,甚至烤面包、做馒头也少不了它。19世纪中期,欧美各国不是已经研制出制碱方法了吗?为什么侯德榜还要继续研究?他成功了吗?与外国不同的是,侯德榜在研制成功后,将制碱的奥秘公之于世。这体现了一种怎样的高尚情操?写出了制碱一书后,侯德榜为什么还要继续探索制碱的新工艺?为了表彰他的贡

2、献,人们把这种制碱新工艺命名为什么?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的著作海国图志被当时人称为奇书。魏源为什么要编海国图志?书中介绍了一些什么内容?魏源编写这本书的目的何在?严复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也是系统在中国传播西学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与魏源不同的是,严复主张向西方学习什么?他的天演论阐述了一种什么观点?这对当时的中国知识界产生了怎样的作用?让我们进入本课,一起来了解一下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情况吧。【知识网络】【学习探索】1通过分析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

3、在各自领域里能够作出突出贡献的原因,找出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共同特点。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2本课介绍的四位中国近代文化名人,都是向西方学习的,都曾接触过西方文化。为什么他们都要向西方学习呢?【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近代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A魏源B林则徐C严复D康有为2严复翻译的著作是()A海国图志B四洲志C天演论D三国志二、连线题请把下列人物与其相关内容连起来。詹天佑海国图志侯德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魏源侯氏制碱法严复京张铁路三、试一试詹天佑设计出来的“人”字形路轨是怎么回事?火车怎么走?请一个同学当小火车司机,把火车开上坡去。【资料下载】近代中国的两条铁路一、近代中国的第一条

4、铁路淞沪铁路作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是由英国人私自修建的。1876年7月,淞沪铁路正式通车。这条铁路从吴淞至上海,全长约145公里,列车时速为2432公里。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由于铁路是前所未见的新奇事物,以致“两旁观者云集”。然而,火车仅运行一个多月就轧死了一名路人,再加上当时的人们认为铁路会阻碍庄稼生产,破坏祖坟风水,所以抗议活动不断。1876年10月,清政府用285万两白银买下这条铁路并将其拆毁,把拆下的机车、路轨等运至台湾,拟于台湾铺设铁路。后因种种原因,台湾铁路未能修建,这些设备由于被长期搁置而日久锈烂,成为一堆废铁。二、“马车铁道”唐胥铁路1879年,为解决开平煤炭外运

5、问题,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修建唐山至胥各庄的一段铁路。由于唐山靠近东陵,顽固派借口火车奔驰会“震动陵寝”而加以反对。几经周折后,清政府最终同意修建唐胥铁路,但为了不震动皇家陵寝,火车不许用机车牵引。1881年初,唐胥铁路开始动工修建,同年11月竣工,全长97公里。这条铁路最初只能用骡马充当火车头,在铁轨上拖曳煤车,所以在当时被称为“马车铁道”,成为世界铁路史上的奇观。随着开平煤矿的开采规模不断扩大,“马车铁道”远远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最终改用的一台牵引力较小的轻型蒸汽机车。魏源与海国图志魏源(1794-1857),道光时期思想家和诗人。鸦片战争期间,他亲眼看到英国侵略者用洋枪洋炮打开中国大门,也

6、亲眼看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不了解世界形势。1846年,他编成海国图志100卷,系统地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他在海国图志的序言中,说明写这部书的目的是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意思是说,在同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要通过学习外国的长处,以抵制外国的侵略。所谓的“师夷”,就是学习西方的一套先进军事技术。他说,外国的长处有三:一、轮船;二、枪炮;三、练兵的方法。他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创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的练兵方法,改造军队;改革考试制度,增设水师科。他还特别强调向俄国彼得大帝学习,改革中国内政。所谓的“制夷”,就是抵抗外国侵略的方法。他提出“战”、“守”、“攻”三项军事原则。“战”是在军事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是抵抗敌人侵略的总原则。“守”是诱敌深入的战术方法。他认为守海洋不如守海岸线,守海岸线不如守内地。调外地兵作战,不如训练本地士兵。“战”、“守”、“攻”这三项军事原则,不是孤立的消极抵抗,而是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积极地进攻敌人、消灭敌人。【思维拓展】胡适原名嗣糜,学名洪骍,参加“庚款”留学考试时改名胡适。你知道他为什么要改成这样一个名字吗?这其中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思想很有关系。那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思想是谁在哪部书里提出的呢?又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