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学生艺术素养.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845272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中学生艺术素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提升中学生艺术素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提升中学生艺术素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提升中学生艺术素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提升中学生艺术素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升中学生艺术素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中学生艺术素养.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升中学生艺术素养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课题研究目的:我国教育部把“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列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振兴计划的主要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讲话中说:“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只要有一点新意识、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新,我们要把创新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看得太神秘。”因此,为了实现中国未来伟大的“中国梦”,我国必须加快教育发展与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且势在必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

2、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各个环节中”。并且指出艺术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有助于开发智力,对青少年个性发展,能力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催化作用。如法国著名艺术大师罗丹所说:“艺术,是人类最崇高的使命,因为艺术是要锻炼人自己了解世界,并使别人了解世界。”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全面落实我国教育方针,还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对提高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国外优秀的文化艺术成果和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树

3、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学校要全面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校特色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为学生的未来创造崭新人生道路。本着这样的理念,我们一起决定选择本课题开展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去体验它独特意义。(2)、本课题研究的深远意义:将通过研究成员我对校开展调查,了解当前普通中学学生艺术兴趣与艺术追求情况;了解普通中学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几年学校发展的方向;探索提高中学艺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在研究实践中形成高效和有

4、效的艺术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为确实提高普通中学学生艺术素养,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做贡献;研究如何通过校内外艺术行为和阳光艺术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学校和热爱学习、正直守纪、有创新精神的好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形成课题研究有效性成果,形成有积极作用的研究经验来加于推广,形成辐射作用与我国同类学校老师交流提高,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目前在中学素质教育改革大潮中,我们打算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有关艺术素养的研究经验和成果,结合陕北普通中学学校的实际情况(城乡结合部中学居多、农村学生占大多数、艺术素养比较

5、低),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出发,我们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新世纪我国中学学校素质教育改革大趋势下,普通中学在教育过程中如何提升中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学生优秀艺术人才,促进学校特色教育的发展的策略的研究。经过研究实践形成方法、策略和经验,逐步向省内外广大兄弟学校推广交流,为推动我国艺术教育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1)、世界各国对艺术素养研究的动态及研究情况。对于艺术素养的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起国外就有如俄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对学校艺术教育和国民艺术素养的提升开展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重视理论与实

6、践结合,突出时代性为目标,研究内容民族化,研究方案突出整体性,研究队伍突出群体性,在研究实际操作方面突出了创新的特点。俄罗斯是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成人中95%的人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素养。(2)、我国在学生艺术素养方面的研究状况:中国从十九世纪80年代起,已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开展积极研究,主要表现为:很多院校艺术教师在本学科教学中,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做了相关研究,并发表论文交流;对我国城乡学校艺术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我国艺术发展及国外艺术教育的文献进行研究;对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关系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对学校艺术教育的地位和功能进行了理论研究等,他们为

7、提高我国国民艺术素质作出了应有贡献。国民艺术素养(特别是中学生的艺术素养)的提升对社会生产力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很多学校艺术教师积极开展高效艺术课堂,对不同的在艺术课程、艺术社团、学校艺术氛围和校园文化等的建设都有了一定的研究,使本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好成绩。如何“提升中学生艺术素养”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特别是针对广大的城乡结合部普通中学和乡镇中学的学生艺术素养提升问题研究更少。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课题的理论价值:(1)、 “艺术素养” 和“艺术素养教育”概念的界定:艺术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

8、艺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的基本艺术素养包括人对艺术的内容享有基本的了解;对某些艺术种类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对艺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它不仅指基本的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艺术作品能做出积极地反应;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艺术的审美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得的审美趣味。艺术素养教育是一门以艺术为媒介追求艺术取向和教育取向,以培养人的艺术能力和艺术境界的自由有序的社会活动。

9、艺术由于其所包含的充盈而集中的审美含量可以培育、锻炼、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可以陶冶、塑造、提升人们的人生境界,使人们感受和体验审美快乐,走向不断超越实利意识而逐步取得自由的审美境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都对艺术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应强化对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视,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艺术素养教育体系并形成严谨的科学理论,从而完善人性和文化心理结构,充分发挥艺术素养教育对于人心灵的塑造、情感的激发、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和谐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而培养全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丑审美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一)、课题组研究主要内容“细化分工”

10、:、(总课题)提升中学生艺术素养策略的研究。(乔云老师负责)、社会环境对艺术教育发展的影响调查。(全体成员老师负责调研)、影响中学生艺术素养养成的原因及学生对各门艺术学科的兴趣和爱好调查表(全体成员老师负责总结)4、结合音乐课堂,提升普通中学学生音乐素养的研究与实践(王小庆、刘琛璐、陈晓荣老师负责)5、美术特长班教学中“学困生”转变策略的研究(王宁、刘佳负责)6、数字媒体对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研究(齐诚儒、高海文、刘梅老师负责)(二)、课题组研究主要方法(1)学科文献研究法:课题研究的过程前,自觉查阅、搜集、学习艺术学科教育理论、各艺术学科史论和艺术鉴赏等相关书籍,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以指导本课

11、题研究的全部过程。(2)实践行动研究法: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边研究、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重在解决课题研究核心实际问题,总结出规律和策略。(3)学生个案跟踪法: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选择几位有典型性的学生,以他们基本艺术素养的提高为案例,加以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找出具有教育规律性的研究方法。(4)经验反思总结法:结合学科艺术教育课堂高效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和各种社团艺术活动中探究和积累起来的经验进行理论方面提高和升华。(三)、课题组研究重难点重点是研究如何提高学科艺术教育课堂高效教学方法,培养中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的持久性,提升中学生艺术素养;难点在如何提高中学生艺术素养,创设良好

12、的学校艺术氛围,营造良好的学校艺术教育环境,促进学校艺术特色教育的发展。研究工作的步骤.预期课题中期成果的主要内容:第一阶段:(2015年6月至2015年9月)学习有关艺术理论、统一调查问卷,调查论证,收集资料,查阅现代教育理论及新课程理念,把握最新研究动态。制定本课题研究计划,对中学生基本的艺术素养的调查分析形成数据材料,集中学习领会课题现状、内容、价值,全面而理性的认识课题并用以指导课题研究。做出课题组研究的计划和各研究成员教师科研方向的安排,开始分工实施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第二阶段:(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做到 “三重”:

13、重综合:注重学生综合参与、综合体验、综合评价,以真正达到学生艺术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审美情感得升华。重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注重营造艺术氛围,艺术感染学生,强调学生的过程参与性,体现过程的综合性,完整性和创新性。重创造:在研究过程中,有计划的组织开展各种校园社团文艺活动,让学生在文艺展演活动中得到锻炼,激发学生多样性的兴趣爱好,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艺术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自身素质。要求在本阶段每位教师成员要有至少一次阶段总结或论文,检查收集阶段性研究实验材料(含活动方案、图片、活动反思、获奖情况等)。第三阶段:(2016年月至2016年6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和艺术

14、活动中探究和积累起来的经验进行理论提高和实践验证。深入开展各项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科之间连接、相互参透,共同提高学生知识修养。要求在这阶段每位成员要有至少一次阶段总结,进一步检查收集科研阶段性成果,充实实验相关材料,形成案例,撰写总结和论文上交课题负责人汇总。课题负责人集中收集课题研究成员的科研材料(文字方案材料、实践活动图片、作品成果、阶段经验总结、总结性论文等),所有材料分类成册(袋),负责人撰写课题总结性论文;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提交课题结题申请书。四、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乔 云,男,1981年3月出生,2003年7月毕业于榆林学院艺术系美

15、术教育专业。2003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任教于陕西省吴起县吴仓堡初级中学,2010年调入吴起县第一中学担任美术教学工作,中学一级教师。任教期间,本人吃苦耐劳,勇于挑重担,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陕西省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春芽杯”艺术大赛及市县和学校的校各类文艺比赛及晚会,并获得优异的成绩。2006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2008年获得吴起县先进教育工作者,2013、2014、2015年组织学生参加陕西省科技创新大赛,取得优异的成绩,并获得优秀指导奖。齐诚儒,男,1984年9月出生,2005年7月毕业于榆林学院信息技术教育专业。2005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

16、,任教于陕西省吴起县周湾中学,2010年至今在吴起县第一中学任教,中学二级教师。任教期间,本人吃苦耐劳,勇于挑重担,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组织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以及学校各类活动。刘梅,女,1985年5月出生,2006年7月毕业于陕西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7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任教于陕西省吴起县吴仓堡中学,2010年至今在吴起县第一中学任教,中学二级教师。任教期间,本人任劳任怨,爱岗敬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组织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刘佳,男,1986年12月出生,2013年7月于延安大学马列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毕业,2010年7月于延安大学鲁艺学院美术学专业毕业,中学二级教师。2011年2月参加教育工作;2011年至2014年在吴起县金佛坪中心小学任教;2014年至今在吴起县第一中学任教。热爱教育事业,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2012年辅导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