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课题.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845111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做课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怎样做课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怎样做课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怎样做课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怎样做课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做课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做课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怎样选择研究课题(一)选择教育科研课题的原则1价值性理论价值。理论价值也叫学术价值,是指选定的研究课题符合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检验、修正和发展教育理论,有利于建立新的教育理论科学体系。1应用价值。应用价值是指选定的研究课题符合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这类课题是教育实践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成果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综合价值。研究课题虽然在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各有所侧重,但往往二者兼而有之。侧重应用价值的课题只有揭示教育规律,上升到理论,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而侧重学术价值的课题,其最终目的是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2科学性科

2、学性是指导选题应该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选题的根据要充分、合理。也就是说要有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3创新性选择的课题要有一定的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在应用研究领域有新内容、新途径和新方法。课题的创新性具体表现在:一是反映时代特点,学生自主性培养的研究、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二是具有新内容,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是寻找新的角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的模式研究;四是采用新的方法,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4可行性遵循课题的可行性原则,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有的课题根本不可能取得成果就不能选,否则只能“浅谈”了事。比如“提高

3、家长素质的研究”,别说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就是再权威的领导、专家也不可能做到全面提高家长素质。如果选择“提高家长教育子女水平的研究”就可行。2.有的课题限于自己的研究能力、管理权限,研究不了,就不要选。如“中国教育现状的研究”、“整体的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素质教育评价研究”等等,就属此类。3.所选课题中的一些新概念,自己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思考能够进行界定,即应对其下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否则就会造成空谈或者文不对题、语词歧义。问题小结:课题选定的四项要求:1.有学术性、理论性2.有实践性、针对性3.有充足的资料4.能够扬长避短题目设计四项要求第一:题目要新颖研究的对象、研究最佳角度(切入点

4、)第二:题目与内容相符要求题目能够涵盖课题研究的全部内容第三:题目大小适当题目太大,必然空泛,题目太小,分量不够。第四:能够扬长避短二、怎样制定研究方案一、制定研究方案的目的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设计,目的是为了保证课题的研究更具有目的性、可操作性、计划性和规范性。具体说:1规定研究的范围和目标。2.规定研究的内容和方法3规定研究的步骤与进度。4明确研究人员的分工。二、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一)课题名称一个好的课题名称要简明具体,准确反映研究范围、内容和实质,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科研课题的表述要注意以下几点。1.科研课题不宜用肯定的语句表述课题表述区别于论文题目的表述。课题是问题,要

5、体现问题性,而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因为已经取得了研究结论,所以论文题目可以用肯定的语句表述。课题如果用肯定的语句表述,说明研究者对教育科研的实质、对科研课题的涵义还不理解。科研课题可以用陈述句或疑问句表述,比如“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基础”就不能作为科研课题,应改为“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研究”,或“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其语文成绩的研究”。2.科研课题应是有确定涵义的具体问题科研课题不能太大、太笼统,否则研究就无法下手。尤其对中学教师来说,选题宜小不宜大,宜易不宜难。要小题大做,不能大题小做。课题越大,研究越空,比如“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就无法下手

6、。如果把课题确定为“对初中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就比较确切。有些大课题在实际操作时应该通过界定研究范围分解为若干子课题,子课题可以分解为一些更小的子课题。比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可以界定为“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进一步界定为“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再进一步界定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还可以界定为“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具体了,研究范围缩小了,研究就容易操作。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研究”,就应该充分界定研究范围。3.科研课题的表述要完整科研课题的表述一般应包括三个部分,即研究的问题、研究

7、的对象、研究的方法。如“唐山市路北区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研究的问题是“课外阅读”,研究的对象是“唐山市路北区的高中学生”,研究的方法是“调查法”。有的课题,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研究”,表述中没写研究方法也可以,但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问题必须表述清楚。如“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研究”,表述就不完整,缺少研究对象。研究的问题要具体,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要表述明确,如“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就不合适,因为这样表述总体范围就成了全世界的高中学生了,无法调查。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不仅关系到研究对象如何选取,也关系到研究结论的适用范围。4.科研课题表述时要用语严谨科研课题在表述时要用语

8、严谨,要用学术性的语句,不应用“大白话”,不应用比喻句。如“浅谈教职工队伍建设”,“浅谈”不是研究。再如“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反复抓,抓反复”、“托起明天的太阳”、“扬起自信的风帆”等等,看起来很生动,但很不严谨,也没有确切的涵义。表述不对的课题:(1)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中学生语文成绩的基础(用了肯定的语句表述就不成其为问题了)(2)语文学习规律的研究(没有确切的涵义,过于笼统)(3)浅谈教职工队伍建设(不是有待于解决验证回答的问题,浅谈不是研究)(4)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不是问题,没有确切涵义,用语不严谨)(5)自我学习能力形成的研究(表述不完整,缺少研究对象)(6)校长素质的调查研究

9、(研究对象的范围太大,缺乏界定)(7)提高中小学学生家长素质的研究(无可行性)(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重点论述课题的创新性,包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趋势,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等。1.课题研究的现状及趋势2.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在这里要阐述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1)理论意义。(研究是对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研究是对的具体阐述;研究是对理论的充实等。)(2)实践意义(价值)。(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研究有利于带动;研究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研究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变;研究有利于实施新课程;研究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

10、素质;研究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等)。(三)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1.研究范围的限定。2、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说明研究什么,要从课题的内涵和外延上去寻找。注意:研究内容要与课题相吻合。(四)研究的方法常用的有: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等。(五)研究假设和研究程序1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中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结果所做的猜测,即对课题中涉及的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假设在课题研究中具有定向、限定和标准的作用。在有假设的实验研究中,研究必须围绕“假设”进行,对“假设”进行验证,并在以后的研究报告中说明研究结果是否验证了假设。2研究步骤课题研

11、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要求,用多少时间,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它使得研究者一开始就心中有数,在实施研究中一环接一环、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从而保证研究能按预定要求如期完成。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六、成果的形式与课题组成员分工1.成果的形式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论文和报告,专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

12、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可以按学期列出。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2.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而确定。课题组成员并不是越多越好。课题组的成员必须都承担课题研究的某一方面任务。不应有光挂名不干事者。课题组各成员承担的任务的性质应与承担者的学识、能力相适合。方案中要把课题组负责人、成员的名单、分工写出。必要时,还应把各人的专业、能力特长,曾有的研究经历和成果列出,以便课题管理者对课题组的研究力量有所了解。(七)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经费与设备是开展教育科研的物质

13、条件。不同的研究所要求的条件是不同的。三、常用的教育科研方法一、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分为结构式和非结构式。结构式问卷是把问题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二、教育实验法1.什么是教育实验研究法教育实验研究法是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实验的设计一般步骤准备阶段选定研究问题,形成实验假设决定实验目的,构建实验理论框架选择被试,形成被试组实验设计,确定实验处理及适当的测量方法判定

14、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控制方法确定实验设计的类型,并形成实验方案实施阶段实验程序的执行总结阶段分析资料数据,形成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三、行动研究法(一)行动研究法的定义行动研究法是教育工作者从实际出发,与科研人员合作,共同解决教育过程中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其“行动”是指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活动,“研究”指专门的科研人员与教师相结合对教育规律的探索。这种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行动与研究”脱节的现象。(二)行动研究的性质1.行动研究以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为研究课题。2.行动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现实问题为研究目的。3.行动研究通过变革教育措施以实现对问题的解决。4.行动研究的过程渗透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5.行动研究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行动研究的性质决定了它很适合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因为它是一种不必人为控制和改变自然教学情况,既可定量分析又可定性分析,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形成理论的教育科研操作的模式。(三)行动研究法的实施原则:(1)实践性原则。课题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研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研究成果在实践中检验。(2)合作性原则。提倡行政领导、教育专家和教师组成研究队伍,对某些教育专题进行合作研究。(3)调整性原则。在研究的过程中,对研究计划和方案进行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