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原理与帕金森定律.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845009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彼得原理与帕金森定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彼得原理与帕金森定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彼得原理与帕金森定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彼得原理与帕金森定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彼得原理与帕金森定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彼得原理与帕金森定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彼得原理与帕金森定律.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彼得原理与帕金森定律一彼得原理管理学家劳伦斯J彼得(LaurenceJPeter)1917年生于加拿大,1957年获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学士学位,6年后又获得该校教育哲学博士学位,他阅历丰富,博学多才,著述颇丰,他的名字还被收人了美国名人榜、美国科学界名人录和国际名人传记辞典等辞书中。(一)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由此导出的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

2、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在任何层级组织里,每一个人都将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阶层。换句话说,一个人,无论你有多大的聪明才智,也无论你如何努力进取,总会有一个你干不了的位置在等着你,并且你一定会达到那个位置。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个优秀的主治医生被提升为行政主任后无所作为;一位熟练的高级技工被提升为经理人员后束手无策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中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对企业来说,员工被不恰当地晋升到一个他们所不能胜任的职位上来,一方面使得它们得到了一个蹩脚的新的

3、管理者,另一方面,它们同时又失去了一个能够胜任较低一级职位的优秀员工,因此,企业也是这种不恰当晋升的受害者。彼得原理是他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

4、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选聘机制,客观评价每一位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将职工安排到其可以胜任的岗位。不要把岗位晋升当成对职工的主要奖励方式,应建立更有效的奖励机制,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为奖励手段。有时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职工的奖励,反而使职工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由于彼得原理的推出,使他“无意间”创设了一门新的科学层级组织学。凡是置身于商业、工业、政治、行政、军亨、宗教、教育各界的每个人都和层级组织息息相关,亦都受彼得原理的控制。当然,原理

5、的假设条件是:时间足够长,层级组织里有足够的阶层。彼得原理被认为是同帕金森定律有联系的。帕金森(CNParkinson)是著名的社会理论家,他曾仔细观察并有趣地描述层级组织中冗员累积的现象。他假设,组织中的高级主管采用分化和征服的策略,故意使组织效率降低,借以提升自己的权势,这种现象即帕金森所说的“爬升金字塔”。彼得认为这种理论设计是有缺陷的,他给出的解释员工累增现象的原因是层级组织的高级主管真诚追求效率(虽然徒劳无功)。正如彼得原理显示的,许多或大多数主管必已到达他们的不胜任阶层。这些人无法改进现有的状况,因为所有的员工已经竭尽全力了,于是为了再增进效率,他们只好雇用更多的员工。员工的增加或

6、许可以使效率暂时提升,但是这些新进的人员最后将因晋升过程而到达不胜任阶层,于是唯一改善的方法就是再次增雇员工,再次获得暂时的高效率,然后是另一次逐渐归于无效率。这样就使组织中的人数超过了工作的实际需要。(二)彼得原理的应用彼得原理道破了所有阶层制度之谜。凡一切层级制度组织,如商业、工业、政治、行政、军事、宗教、教育各界,都受彼得原理控制。最明显的莫过于我国政府现行的人事制度。我国有关干部任用和政府现行公务员制度中明确指出,提升到某一级别的职位必须在下一级(或半级)职位中任职达到一定年限,逐层向上提升,并将选拔范围放到最小的圈子,最后的结果正如彼得原理所推导:大部分的领导职位是由不能胜任的人所担

7、任。 由于企业实行的也是层级制度,也存在同样的隐患。由此可以解释:政府为什么效率不高?做领导的不做事,做具体事情的不是领导;国有企业为什么办不好?企业套用政府现在的行政级别制度;为什么官僚在每一个社会中都存在?等等。 如果简单地将企业的人分成两类,那么将存在两类人。第1类:能胜任现在的工作,但基本已“定型”,不具备自我提升的素质,永远只能做好现职工作,再向上升一级就是错误;第2类:不但能胜任现在的工作,也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总结、自我提高的素质和能力,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胜任所有的职位。由此可见,企业的用人之道可简单地概括为:发现并培养第2种人。由此推导的结论是: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

8、的重要性,并有效运作,发现(包括招聘和在企业内部发展)并培养企业每一职位的接班人,在人力资源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提升是将一名员工从前任职位调到需要负责更多职能、担负更大责任的职位上去。一般,随之而来的是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工资。提升的动因可能是对过去工作表现突出的报偿,也可能是企业为了更好地使用个人的才能和能力。根据彼得原理一书的见解,管理人员有时会被提升到他们所不能胜任的层次。特别是有这样的情况,管理人员在其职位上取得了成就,从而使他提升到较高的职位,但这一职位所需要的才能却常常是他所不具备的。这样的提升会使该管理人员无法胜任工作。这种现象在由销售、财务、生产等部门经理中选拔总经理时表现得

9、最为突出。由于表现出色的员工被从原岗位上不断地提升,直到他们不能胜任为止,但这个过程往往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很少被提升者会回到原来他所胜任的岗位上去。因此,这样的“提升”最终的结果是企业中绝大部分职位都由不胜任的人担任。这个推断听来似乎有些可笑,但决非危言耸听,甚至不少企业中的实际情况确实如此。这样的现象还会产生另外一种后遗症,就是不胜任的领导可能反而会阻塞了可能的胜任者提升的途径,其危害之大可见一斑。尽管我们必须重视管理人员成长可能性并通过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等手段来激发他们的潜能,但彼得原理可以作为一种告诫:不要轻易地进行选拔和提拔。解决这个问题最主要的措施有三个:第一,提升的标准

10、更需要重视潜力而不仅仅是绩效。应当以能否胜任未来的岗位为标准,而非仅仅在现在岗位上是否出色。第二,能上能下决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要在企业中真正形成这样的良性机制。一个不胜任经理的人,也许是一个很好的主管,只有通过这种机制找到每个人最胜任的角色,挖掘出每个人的最大潜力,企业才能“人尽其才”。第三,为了慎重地考察一个人能否胜任更高的职位,最好采用临时性和非正式性“提拔”的方法来观察他的能力和表现,以尽量避免降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设立经理助理的职位,在委员会或项目小组这类组织中赋予更大的职责,特殊情况下先让他担任代理职位等等。成功企业的用人之道包括:1、适当引进外来人才,好处就是用现成的人才,避开“

11、彼得原理”所涉及的后果;2、在企业内部逐步提升,重视潜力,重要的职位大多数由所能胜任的人才担任。二帕金森定律(金字塔在上升)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诺斯科特帕金森(C.Northcote Parkinson)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 (又名官场病)一书。(一)帕金森定律该书在阐述英国官僚机构人员膨胀现象时,揭示了这样一个原理:对于一个不称职的官员,他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将位子让给能干的人(走不得的,那样他会失去许多利益);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会使自己多出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三是任用两名水平低的助手(最为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

12、了他的工作,而自己则能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同时也没有人成为自己晋级的障碍,而下级既然能力不济,他们又会上行下效,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恶性循环,就会形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扯皮推倭,效率低下的行政管理体系。 时间有限,要完成任务就得多做工作。这个世人皆知的道理见诸于忙人才挤得出时间这句俗谚。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人20分钟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照这

13、样,一个忙人在三分钟里可以办完的事,在另一个人却要一整天的犹、焦虑和操劳,最后还不免累得七死八活。特别是在工作中,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假定工作(特别是文字工作)占用时间的伸缩性如此之大,那就说明工作量和做这份工作的人的多少,二者之间关系微小,甚至是毫无关系。职工人数的增长是受帕金森定律控制的。不论工作多了,少了,以至于全没有了,职工人数的变化全超脱不了

14、这条定律。可以说,帕金森定律是一条有关发展的定律,是经过分析研究各种与发展有关的因素而得出的总结,因而十分重要。”帕金森举例说:当官的A君感到工作很累很忙时,一定要找比他级别和能力都低的C先生和D先生当他的助手,把自己的工作分成两份分给C、D,自己掌握全面。C和D还要互相制约,不能和自己竞争。当C工作也累也忙时,A就要考虑给C配二名助手;为了平衡,也要给D配两名助手,于是一个人的工作就变成七个人干,A君的地位也随之抬高。当然,七个人会给彼此制造许多工作,比如一份文件需要七个人共同起草圈阅,每个人的意见都要考虑、平衡,绝不能敷衍塞责,下属们产生了矛盾,他要想方设法解决;升级调任、会议出差、恋爱插

15、足、工资住房、培养接班人哪一项不需要认真研究,工作愈来愈忙,甚至七个人也不够了(追慕虚荣的官僚事务主义者,一幅充满矛盾、扯皮、办事低效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图画。)他认为各单位、各部门用的人总是越来越多,起因无非是两个浅显的道理。其一,凡是当官儿的人,碰到工作太忙,需要加人的时候,往往总给自己增添下属,而不愿意去找一个和自己势均力敌的对手。其二,官儿多了,他们自然而然相互之间就会制造出许多工作,全都会有活儿干。帕金森定律深刻地揭示了行政权力扩张引发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官场传染病”。如何消灭帕金森定律的负作用是我国各级政府及国有企业面临的紧要问题。帕金森定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称职的行政

16、首长一旦占据领导岗位,庞杂的机构和过多的冗员便不可避免,整个行政管理系统就会形成恶性膨胀,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机构、人员过多过滥而造成的效率低下,几乎成了一些地方的通病,而少数“懒和尚”当主持而产生的“食客者众”,更成了这些部门的“痼疾”。机构改革的关键就在于找出有效地巩固改革成果的措施。帕金森定律并非是老调重弹,缺乏新意,他把我们一些行政机关用人现状刻画得入木三分。一些心术不正的首长,以权谋私,“举贤不避亲”,竟把那些缺乏基本业务素质的亲属故旧,或欺上瞒下,或弄虚作假,或交换提携弄到自己所任职把掌的部门。于是乎,“七姑八舅”一个个执掌了“帅印”,亲属嫡系一个个占据着要害岗位,而一个个有能力的干才,或因有些“野心”,或因有些真本领“气焰”有点“嚣张”,而受到轻用、不用,甚至倍受压制,其结果,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一个私欲膨胀的行政首长,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