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三传.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839858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72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记》三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史记》三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史记》三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史记》三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史记》三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史记》三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记》三传.doc(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11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程目标学法指导高考导航1.加强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的学习。2.认识廉颇、蔺相如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3.体会课文用语言、行动来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以及作者、选取和组织材料的方法。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3.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学习他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廉颇严于律己,有错就改的精神。学习史传类文言文要关注与高考考查内容相关的内容,比如实词、虚词的含义,传主的事迹和品格,重点语句的翻译,断句等。文题帮预习课(5:5)1.作者作品司

2、马迁(前145年-约前86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为“史圣”。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3、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2.文题解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是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兼及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课文选的是原传的前一部分,集中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著名的历史故事。 文中着重刻画了蔺相如智勇与不畏强暴的形象。前二则颂扬了他在对外斗争中,面对强敌,临危不惧,不辱使命,维护国

4、家尊严之绩。后一则表现他在处理内部关系上,“先国家之急”,顾大局,识大体,和不计私仇,忍辱含垢之德。当时,秦国正以强大的军事实力进行兼并六国的战争。而此时秦正准备集中力量对付楚国。赵国在六国当中居于强国,秦未敢轻易对赵国用兵。这种客观情况,使蔺相如的两次外交活动,具有了胜利的可能条件。文中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豪迈气概和磊落胸怀。3.背景探寻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廉颇蔺相如列传写的是公元前283年前279年所发生的事件,下距秦统一中国约半个世纪。其时,秦国经过百余年的变法,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强大的国家,随着国富兵强,秦国扩张之心也与日俱增,在七雄纷争,战乱频仍的时

5、期,秦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不断向六国发起进攻。公元前283年,秦军伐魏,燕赵救之,迫使秦军撤退,秦国虽然一直想攻打赵国,但当时正是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一时攻不下楚国,而赵国本身又很强大,所以秦国暂时不能以主力对付赵国。秦国不敢轻举妄动大举攻赵,使得蔺相如在同秦王的斗争中客观上有成功的可能,再加上他的努力,他最终为赵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4.知识链接纪传体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

6、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有世表、年表、月表、世系表、人表等多种名称,是用来 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史论,包括卷首序和卷后论,大量的是关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论,或交代所叙内容的由来与宗旨,而于本纪后论特注重于政治上得失成败、盛衰兴亡的评论,尤能反映史家的历史见解。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形式综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互相配合,形成一个相辅相 成的整体。1帮细梳理|教材全解原文呈现廉颇者,赵之 良将 也。赵惠文王 十六年,廉颇 为 赵 将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

7、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伐 齐,大破 之,取 阳晋,拜 为 上卿,以 勇气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 被任命为上卿,从此他以英勇善战闻 于诸 侯。闻名于诸侯各国。蔺 相如者,赵人也,为赵 宦者令 缪贤 舍人。【1、2】蔺相如,赵国人,他是赵国的宦官首领缪贤家的门客。段解:第一部分,文章以“双起法”开篇,同时推出廉颇和蔺相如,分别介绍了两人的身份和地位。【名师圈点】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卿:周天子及诸侯所属高级官职的通称,分上、中、下三级。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中最高的官位。宦者令:宦官的首领。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

8、贵族都有舍人。赵惠文王时,得 楚 和氏璧 。秦昭王 闻 之, 使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 遗 赵王 书, 愿以 十五城 请 易 璧。赵王与大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诸大臣 谋: 欲 予 秦,秦城 恐不可得,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徒 见欺; 欲勿予, 即 患 秦兵之来。 计 未定, 求 人白白地被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使 报 秦 者 ,未 得。【3】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名师圈点】易:交换。见:被,表示被动。患:忧虑,担心。报

9、:答复、回复。宦者令 缪贤曰:“臣 舍人蔺相如 可 使。” 王问:“ 何 宦官首领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你是以 知 之?”对 曰:“臣 尝 有 罪 ,窃计 欲 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的?”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过罪,私下里打算亡 走 燕, 臣 舍人 相如 止 臣曰:君 何以 知 燕 逃离赵国跑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 王? 臣语曰:臣尝 从大王与燕王 会境 上,燕王私 握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臣 手,曰“愿 结 友”。 以此 知之, 故 欲 往。 相 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了解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相如

10、谓臣曰:夫 赵 强而 燕 弱,而君 幸 于 赵王, 故 燕王 欲 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与结于君。今 君乃 亡赵走 燕 , 燕 畏 赵, 其势 必 您结交。现在您却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国害怕赵国,那情势燕王一定不敢留 君,而 束君 归 赵 矣。 君不如 肉 袒 伏 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归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伏在斧 质 请 罪, 则 幸 得脱矣。臣 从 其 计, 大王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被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亏亦幸 赦 臣。 臣 窃 以为 其 人勇士,有智谋, 宜 可 使。”【4、5】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

11、谋,应该可以出使。【名师圈点】窃:私自、私下,自谦之词。语:告诉。束:捆绑。质:通“锧”,承斧的砧板。于是王 召见【6】,问蔺相如曰:“秦王 以 十五城请易寡人 之璧,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可 予不?”相如 曰:“秦 强 而 赵 弱, 不可不 许。” 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它。”王 曰:“ 取 吾 璧,不予我城,奈何?” 相如 曰:“秦 以城 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 求 璧 而 赵 不 许, 曲 在 赵。赵 予 璧 而 秦 池换取璧玉如果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国璧玉如果秦国

12、不予 赵 城, 曲 在 秦。均 之 二 策,宁 许 不给赵国城池,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以 负 秦 曲。” 王 曰:“ 谁 可 使 者?”相如 曰:“王让它担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谁可以出使呢?”相如回答说:“大 必 无 人, 臣 愿 奉 璧 往 使。城 入 赵 而王如果确实无人可派,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池给了赵国,就 璧 留 秦; 城 不 入, 臣 请 完 璧 归 赵。”把璧留在秦国;城池没有给赵国,我将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 奉 璧 西 入 秦。【6】赵王就派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名师圈点】而:如果,表示假设关系的连

13、词。均之二策:衡量予璧不予璧两个计策。均,同钧,权衡,比较。负秦曲:使秦负曲。负,带双宾语,对前一个宾语“秦”是使动关系,对后一个宾语“曲”是一般动宾关系。请:动词,表示敬意,请允许我。秦王 坐 章台 见 相如, 相如 奉 璧 奏 秦王。秦王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 大 喜, 传以示美人 及左右 , 左右皆 呼 万岁。 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相如 视 秦王无意 偿 赵 城, 乃 前曰:“璧 有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玉上有点瑕, 请 指示 王。” 王 授 璧。【7】毛病,请让我指点给大王看。”

14、 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名师圈点】章台:秦离宫中的台观之一,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故城西南角的渭水边。奏:呈献、进献。传以示:传观,传下去看。以,连词,同“而”,连接“传”与“示”。指示:指点给看。相如 因 持 璧 却 立, 倚 柱, 怒 发 上蔺相如于是捧着璧后退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愤怒得头发向上竖 冲 冠,谓秦王曰:“大王 欲 得 璧, 使人发书直,像要把帽子顶起来,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至赵王,赵王悉 召 群 臣 议, 皆曰: 秦 贪, 负 其 强, 以 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 空 言 求 璧, 偿 城 恐 不可得。议 不 欲 予 秦 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