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人际吸引与人际排斥练习题.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836501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 人际吸引与人际排斥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6 人际吸引与人际排斥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6 人际吸引与人际排斥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6 人际吸引与人际排斥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 人际吸引与人际排斥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 人际吸引与人际排斥练习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社会心理学人际吸引与人际排斥部分练习题一、 单项选择题,请选出正确的或最确切的答案。1. 人与人之间由于积极的认知与情感体验而在心理和行为上的相互趋近倾向被称为( )。A 人际吸引 B 积极情感 C 喜欢 D友谊2. 交往双方的个性特点、心理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相补充的关系,从而增加了人际吸引力,这种现象称为( )。A 互偿 B 吸引 C补偿 D互补3. 人际交往中一方的某些特点满足了另一方的心理需要,从而使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了吸引力,这种现象称为( )。A 互补 B 吸引 C 代偿 D补偿4. “办公室恋情”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促成其“人际吸引”的因素是( )。A 相貌 B 熟悉 C

2、 恐惧 D寂寞5. 远亲不如近邻,这种说法反映了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之一是( )。A 接近 B相异 C相似 D互补6. 一些不出名的影视演员希望通过多上镜头“混个脸熟”,从而为自己争取“出名”的机会,这其中利用的“人际吸引”因素是( )。A 独特 B 相貌 C 熟悉 D 接近7.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种说法反映了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之一是( )。A 相似 B 熟悉 C接近 D 相貌8. 拜恩(D. Byrne,1971)在进行态度相似性与人际吸引关系的研究时,为了排除或控制与态度无关的变量(如外貌、人格)的影响,发展出的一种技术是( )。A 空椅子 B角色扮演 C虚构/虚拟他人 D情境模拟9.

3、由于增加接触而变得熟悉起来,从而提高了人际吸引力,这种现象被称为()。A近因效应 B马太效应 C单纯接触效应 D接近效应10. 根据单纯接触效应,能够引起人产生好感的因素是,()。A 相貌 B接近 C相似 D熟悉11. “单纯接触效应”发生的条件是:人们对于所接触的对象的印象不能是()。A 正性的 B中性的 C负性的 D陌生的12. “相似引发好感”,但这种相似不能是()。A 认可的 B中性的 C积极的 D负性的13. 熟悉程度与人际吸引力的关系呈()。A “倒U”关系 B正态分布 C正相关 D负相关14. 当人们的兴趣、需要或人格特点相左时,“增加接触”所导致的结果可能是( )。A 喜欢 B

4、接近 C好感 D冲突15. 当人们的兴趣、需要或人格特点相近或相同时,“增加接触”所导致的结果可能是( )。A 喜欢 B接近 C反感 D冲突16. 随着陌生人之间熟悉程度的增加,人们的喜欢程度也可能会随之( )A 减少 B增加 C持平 D消失17. 在异乡,“老乡”关系往往成为联系人们情感的一种纽带,造成这种人际吸引现象的原因是( )。A 接近 B乡音 C地域 D相似18. 在异乡,“老乡”关系往往成为联系人们情感的一种纽带,造成这种人际吸引现象的原因是( )。A 接近 B乡音 C地域 D相似19. 当灾难和危险降临的时候,即使是原本不熟悉的人也容易凝聚起来,造成这种亲和需要的原因是( )。A

5、 接近 B相似 C相异 D恐惧20. “犯错误效应”是指:人在犯错误时个人吸引力会( )。A 下降 B上升 C保持不变 D消失21. 才能与人际吸引力的关系呈()。A “倒U”关系 B正态分布 C正相关 D负相关22. 根据N.H.Aderson的“形容词选择”研究,最具人际吸引力的心理品质是( )。A 公正 B大方 C真诚 D勇敢23. 人对于一定对象的积极情感体验和心理上的向往倾向被称之为( )。A 好感 B喜欢 C亲和 D爱慕24. 人与人之间由于消极的认知与情感体验而在心理和行为上的相互离散倾向称为( )。A 人际疏离 B人际排斥 C 人际竞争 D 人际冲突25. 常见的人际排斥现象不

6、包括( )。A 嫉妒 B竞争 C 冲突 D 争论26. 在现实或想象中,对于他人已经得到、或可能得到某种利益的情形所产生的一种具有攻击倾向的消极态度被称之为( )。A 排斥 B嫉妒 C 焦虑 D 敌意27. 嫉妒与羡慕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具有( )。A 攻击倾向 B 向往心态 C 明确态度 D 行为倾向28. 当人们察觉到他人得到了自己所看重的利益时,当下直接产生的嫉妒体验被称之为( )。A 内隐嫉妒 B外显嫉妒 C反应性嫉妒 D怀疑性嫉妒29. 仅仅是担心他人会得到自己所看重的利益而产生的嫉妒,是( )。A 内隐嫉妒 B外显嫉妒 C怀疑性嫉妒 D反应性嫉妒30. 嫉妒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 )。

7、A 行为 B态度 C意向 D 敌意31. 嫉妒发生的基础是( )。A 情境认知 B情感体验 C攻击意向 D 敌意累积32. 在下列选项中,嫉妒较少发生的情形是( )。A 见到他人得益 B他人可能得益 C想象他人得益 D 没人能够得益33. 对别人得到或拥有的东西(或生存状态)具有一种向往的态度,但对拥有者本人没有攻击倾向或负性态度,这种情形被称之为( )。A 羡慕 B 嫉妒 C 向往 D 渴望34. “当人眼睛是黑的时,心是红的;当人的眼睛变红时,心就黑了”,这段春晚小品台词描述的社会心理现象是( )。A 羡慕 B 嫉妒 C 向往 D 渴望35. 只在内心产生嫉妒的体验而在情绪与行为上无明显的

8、外部表现,这种情形被称之为( )。A 内隐嫉妒 B 外显嫉妒 C 不完全嫉妒 D 内向嫉妒36. 对比自己社会地位高的对象的嫉妒被称之为( )。A 上行嫉妒 B 平行嫉妒 C 下行嫉妒 D 强势嫉妒37. 对比自己社会地位低的对象的嫉妒被称之为( )。A 上行嫉妒 B 平行嫉妒 C 下行嫉妒 D 弱势嫉妒38. 对与自己社会地位相当的对象的嫉妒被称之为( )。A 上行嫉妒 B 平行嫉妒 C 下行嫉妒 D 平等嫉妒39. 对比自己社会地位高的对象的嫉妒被称之为( )。A 上行嫉妒 B 平行嫉妒 C 下行嫉妒 D 优势嫉妒40. 由于社会地位和力量的差距,上行嫉妒的攻击形式通常表现为( )。A 内

9、隐主动攻击 B 外显主动攻击 C 内隐被动攻击 D 外显被动攻击41. 由于存在社会评价的压力,在矛盾没有激化前,下行嫉妒通常表现为( )。A 内隐攻击 B 外显攻击 C 隐蔽攻击 D 公开攻击42. 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嫉妒发生的主观原因的选项是( )。A 被剥夺感 B 不公平感 C 无安全感 D 满足感43. 引发嫉妒的根本原因是( )。A 主观因素 B 资源不足 C 机会排他 D 客观因素44. 不属于嫉妒作用的选项是( )。A 动机作用 B 维护自尊 C维护人缘 D 保护自我45. 在应对他人嫉妒的方法中,不合适的是( )。A 低调处事 B 冲突对抗 C认知调整 D 行为控制46. 竞

10、争是个人或群体在追求同一目标的过程中对他人产生的()。A 争夺性行为 B攻击性行为 C 排斥性行为 D反社会行为47. 当社会比较导致不公平感和嫉妒时,不适用于减弱或消除嫉妒的方法是( )。A 重新评价自己 B 重新评价他人 C改变比较对象 D 改变比较时机48. 在可以选择合作或竞争的情境中,人们会优先选择竞争,这种现象被称为()。A 竞争本能 B 竞争倾向 C竞争优先 D竞争优势49. 多依奇等人进行的关于合作与竞争研究的一个经典实验名称是( )。A囚犯困境 B卡车运输 C华尔街游戏 D社区游戏50. 资源与机会的不足,对未来缺乏安全感和控制感,社会比较所产生的差距感,超越对方的动机,以及

11、对情境的不同解读等等都会导致竞争行为的( )。A 增加 B 减少 C化解 D 转化51. 人在彼此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度对抗的行为状态就是()。A 对抗 B矛盾 C敌意 D冲突52. 不属于冲突形成与发展阶段的选项是()。A 酝酿 B对抗 C平息 D冲突53. 人在彼此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度对抗的行为状态就是()。A 对抗 B矛盾 C敌意 D冲突54. 冲突中的一方向对方施加压力和影响,要求对方放弃原来的对立要求来顺应自己,这种冲突解决策略是()。A 协商 B控制 C妥协 D分离55. 冲突各方通过直接接触或第三方调停,找到一个能使各方利益最大化的解决方案,这种冲突解决策略是()。A 协商 B控制 C妥协 D分离56. 冲突的一方或各方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