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瓦尔登湖》.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832363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瓦尔登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瓦尔登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瓦尔登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瓦尔登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瓦尔登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瓦尔登湖》.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瓦尔登湖教案瓦尔登湖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优美的写景文字,学习写景的方法。2感受作者与自然亲近的喜悦之情。教学重点、难点:赏析写景的语句,学习写景的技巧是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课文篇幅较长,有些语句不太好理解是课文的难点。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有句古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爱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喜欢水。孔孟那一票人喜欢征服,所以爱山,老庄那一票人喜欢退隐、恬淡,所以爱说。那么瓦尔登湖的作者亨利梭罗爱湖,他是不是智者呢?他有什么样的人生智慧呢? 二、作者作品(一)介绍作者幻灯展示:亨利梭罗(18171862),杂文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

2、毕业于哈佛大学,在担任数年中学校长之后,毅然决定以作诗和论述自然为终生事业。1845 年,28 岁的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在爱默生的林地中的瓦尔登湖畔自建一间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有余。本书即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19 世纪50 年代,梭罗卷入废奴运动,选择了积极的政治生活,1862 年死于肺病,年仅45 岁。(二)介绍作品幻灯展示:1845年3月,亨利梭罗向小妇人的作者阿尔柯特借了一柄斧头,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伐木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间小木屋,并在小木屋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来到瓦尔登湖畔之后,他认为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在接下来的两年多的时间

3、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然后拿这些到村子里去换大米。他把在瓦尔登湖边生活中的所见所思撰写成文,最后编成他在世时出版的两本书,其中的一本就是瓦尔登湖。瓦尔登湖于1854 年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注意,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本书的影响越来越大,业已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本独特的、卓越的名著。瓦尔登湖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是当代西方被广泛阅读的经典散文作品之一。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绿色经典文库的范本,西方环境科学名著之一,构成美国性格的10本书之首”。瓦尔登湖由此被认为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三

4、、字音、词语、典故(一)字词正音幻灯展示:深邃(su)远眺(tio)俯瞰(kn)蜿蜒(wn yn ) 寒光熠熠(y)霓虹(n)河蓼草(lio)璀璨(cu cn )(二)重要成语幻灯展示:1、俯仰之间:一低头、一抬头的工夫。形容时间极短。2、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3、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4、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三)典故传说P20幻灯展示:1、伊甸园:西方宗教传说中上帝的花园,是早期人类无忧无虑的乐园。2、喀斯塔里亚灵感之泉:指的是“缪斯之泉”。根据传说,这泉是在南方的希腊,是灵感的源泉,谁饮了谁就能获得赋诗的灵感。

5、四、阅读全文,寻找全文的主旨句方法提示:1、文章以散文的笔调将瓦尔登湖所具有的特点描写了出来,建议学生尝试分层阅读,将重要的部分重点阅读几遍。2、注意文章中间一些特别优美的句子,可以用笔标注出来。全文的主旨句在文章第一小节:“这个湖以深邃和清澈而驰名远近,值得大书特书。”之所以说这一句是全文的主旨句原因有二:(1)文章内容始终围绕湖水的颜色和湖水的清澈着笔,从清澈展开去,又回到了清澈,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清澈”二字。(2)全文的触发点就是“值得大书特书”,作者的确做到了大书特书,在深邃和清澈上做足了文章。幻灯展示:主旨句:这个湖以深邃和清澈而驰名远近,值得大书特书。(第一小节)五、精读第23

6、小节部分,讨论以下问题1、这两个小节都是从什么方面来写瓦尔登湖的?这两小节都是写湖水的颜色,侧重于从瓦尔登湖非同一般的颜色变化上来写。幻灯展示:第2、3小节侧重写瓦尔登湖非同一般的颜色变化。2、两个小节有什么关系?课文的第2 小节是作者对康科德所有湖泊颜色的综合性描写,第3 小节则是专门对瓦尔登湖进行的描写。可以说这两节内容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第2 小节中所写的部分只是为了衬托瓦尔登湖水的颜色变化而写的,这样更有利于突出瓦尔登湖的特点。幻灯展示:第2 小节对康科德所有湖泊颜色的综合性描写 对比(2衬托3,突出瓦尔登湖颜色的特点)第3 小节对瓦尔登湖进行的描写3、瓦尔登湖水的颜色有什么特点?作

7、者通过对比和强调,详细描写了瓦尔登湖水的颜色变化,并且这变化不仅仅是远眺近观时不同,“甚至站在同一点上,湖水也忽蓝忽绿”。幻灯展示:颜色特点变化多端(不仅是远眺近观时不同,“甚至站在同一点上,湖水也忽蓝忽绿”。)4、写瓦尔登湖水的颜色的神奇多变表现出它什么样的特点?深邃。幻灯展示:瓦尔登湖的特点深邃第二课时六、阅读课文其他部分,回答以下问题1、文章除了直接强调湖水的颜色变化外,还直接写了湖的什么特点?是如何来写的?文章除了第2、3节用详细描写的手法强调湖水的颜色变化外,还用很多笔墨详尽地从多角度描写湖水的另一个特点清澈。幻灯展示:瓦尔登湖的特点清澈作者是通过三件事情来写的:第一是在玻璃杯中装水

8、的实验,第二是我从湖底捞起斧头的故事,第三是描写了寻找湖底水草的情形。通过对这三个事情的记录,作者一再强调了湖水清澈的特征。幻灯展示:表现湖水清澈的三件事玻璃杯装水实验,湖底捞斧头,寻找湖底水草。2、瓦尔登湖的深邃除了体现在物理上的深度深之外,还有没有精神层面的体现?明确:在作者的心中,瓦尔登湖水的清澈本身就是一种纯洁的象征。在瓦尔登湖边,作者自己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永远都不变的精神纯洁。就是这种“上溯到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之时”就已经存在,并且到现在依然不变的纯洁,成为了作者精神意义上的深邃。这是作者从瓦尔登湖获得的深邃的思想气质和内涵。幻灯展示:深邃瓦尔登湖 精神世界的纯洁(人生的追求)智者

9、的人生智慧清澈七、品味语言选取下列句段进行分析总结。(可让学生朗读)“像我们其他湖泊一样,当晴空万里之时,而湖水又波涛汹涌,波涛以适宜的角度映衬蓝天,湖水揉进更多的光线,一片浮光耀金,较远的一些湖水比天空更为湛蓝。每逢此时,泛舟湖上,环湖四望,我看到一种罕有其匹、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亮蓝,犹如浸水之后的色彩变幻的丝绸,还像青锋刀刃,比之天空更为清新空灵;与波光另一面的黛绿色交替闪动,只是黛绿色略显重浊,在琉璃般明净的蓝中微呈浅绿,以我记忆所及,仿佛是冬日西沉之时,它之上的乌云露出的一角蓝天。”(这是文章中间对颜色变化写得最为详尽、优美的一段文字。首先,作者运用了对比方法,刻画了“较远的一些

10、湖水”的颜色湛蓝。然后是作了一个假设,把自己置身于湖面之上,由远及近,通过一组比喻,写了看到的一种新的色彩亮蓝。而后将水波黛绿与微呈浅绿的变化写了出来。)这一段文字属于细描手法,精彩的文字,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宁静的瓦尔登湖变化多端的颜色。3、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瓦尔登湖水的颜色变化?这样写有什么意义?作者使用了细描的写作手法。运用细描的手法,能够使描写的对象形象生动,使其显得更加丰富多彩;细描时一般文字优美细腻,多用修辞手法,吟诵之下,更能领略描写对象的神韵。幻灯展示:表现瓦尔登湖水的颜色变化的写作手法细描八、再读课文,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一)善于观察生活,真实记录;善于通过事件来突出事物的特

11、点这一篇文章虽然是节选,但是仍然完整地写出了瓦尔登湖的特点。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取有用的素材,通过这些事件,真实自然地来表达自己的主题。例如,作者在第4 小节通过一个在玻璃杯中装水的例子来写湖水颜色的变化,这个以一杯而看一湖的写法,有点以小见大的意味,值得我们学习。(二)善于运用细描的手法,详尽描绘事物的特点作者很注重湖水颜色变化的描写,而颜色的变化是非常细致的,作者用了细描的手法,精雕细刻,深刻细腻,多方烘托和渲染,使用了大量的比喻等修辞,文字丰富,句子优美,将色彩的变化真实自然地表现我们的面前。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对这种描写方法的掌握。幻灯展示:写作特色:观察生活,真实记录;通过事件突出事物特点。运用细描的手法,详尽描绘事物的特点。九、小结:这节课我们领略了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的清澈与深邃,学习了作者乐水的人生智慧。从字里行间还领悟了一些写作此类文章的独特手法,收获定然不小。十、布置作业:幻灯展示:完成课后思考题一、三。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