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害-白叶枯病等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33825109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病害-白叶枯病等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水稻病害-白叶枯病等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水稻病害-白叶枯病等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水稻病害-白叶枯病等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水稻病害-白叶枯病等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病害-白叶枯病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病害-白叶枯病等(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4水稻白叶枯病ricebacterialleafblight 水稻白叶枯病1884年在日本发现 分布广 危害重 我国20世纪30 40年代在华东 华南沿海地区就有发生 1956年明确了稻种是侵染来源1963年研究证明 病稻草是主要的侵染来源 病菌还可以通过流水传播 至此才确定了稻白叶枯病在我国发生的菌源主要是病谷和病稻草 目前除新疆 甘肃未见报道外 水稻白叶枯病在其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发生 尤以华南 华中和华东稻区发生普遍而严重 过去被列为我国有潜在危险性的植物病害 现已从国内植物检疫名单中删去 水稻受害后 叶片干枯 秕谷增加 米质下降 一般减产10 30 严重可达50 以上 个别田块甚至

2、可以绝产 水稻白叶枯病又称白叶瘟 茅草瘟 地火烧等 病害症状有下列几种类型 1 叶缘型 普通型 是典型的叶枯症状 从叶尖或叶缘开始 沿叶缘两侧或中脉迅速上下蔓延 形成长而宽的条斑 病健部分界明晰 呈直线或波纹状 条斑从黄褐色最终转呈灰白色 籼稻 或黄白色 粳稻 湿度大时 病部常见蜜黄色珠状菌脓 一 症状识别 2 急性型发生在感病品种或高温闷热的有利环境下 叶片产生暗绿色病斑 如沸水烫状 病叶因迅速失水而向内卷曲呈青枯状 病部常有蜜黄色珠状菌脓 3 中脉型在孕穗期较易发生此症状 病菌从叶片中脉伤口侵入后 沿叶脉上下扩展呈长条状 病斑淡黄色 有时纵折 用手指挤压病叶中脉横断面 可见黏稠状黄色菌脓

3、4 凋萎型又称枯心型 国外称Kresek 多见于杂交稻及一些高感品种 稻秧移栽后15 25d稻株出现心叶或心叶下第1 2片叶表现失水 青卷 酷似螟害枯心苗 导致大量死丛 剖检叶鞘或茎基部 用手挤压 有黄色菌脓涌出 5 黄化型 或黄叶型 病株的新出叶均匀褪绿或呈黄色或黄绿色宽条斑 较老的叶片颜色正常 病叶上检查不到病原细菌 但在病株茎基部以及紧接病叶下面的节间可以检查到病原细菌 粳稻 籼稻 病原 Xanthomonasoryzaepv oryzae 薄壁菌门 黄单胞杆菌属 稻黄单胞杆菌水稻白叶枯致病变种 形态及培养性状 见教材温度 最适生长温度为26 30 在无胶膜保护下 致死温度为53 有胶膜

4、为57 二 病原物 寄主范围 主要侵染水稻 还可侵染陆生稻 野生稻 茭白和李氏禾 鞘糠草 秕壳草 雀稗 马唐 狗尾草等一些禾本科杂草 2 传播和侵染 入侵途径 从水孔和伤口侵入 在维管束内大量繁殖 引发病症 从叶片入侵的多显示典型叶枯症状 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的 常引起系统侵染而表现凋萎症状 传播方式 通过水流 风雨 昆虫传播 远距离靠带菌谷种和病稻草 环境因素 台风暴雨利于病害传播蔓延 夏季高温干旱不利于病菌传播 侵染 温度低于20 时也不显症 1 水稻抗病性稻种抗性 糯稻抗性 粳稻 籼稻生育期抗性 分蘖前抗性 孕穗期 抽穗期抗性机制 形态结构抗性 植株叶窄 挺直 水孔少 水道窄的品种抗性较

5、强 生化抗性 稻株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低 还原性糖含量高 碳氮比高抗性较强 稻株体内乙烯酸 多元酚 醛基木质素氧化物和丁醛含量高的抗性较强 四 发病因素 获得免疫 新近的研究发现 用无毒菌株先接种稻株 感染后再接种有毒菌株 病菌会受到抑制 病斑扩展明显受阻 抗性遗传 在已鉴定出Xa1 Xa1h Xa2 Xa3 Xa26等主效抗病基因 其中多数为显性 少数为隐性或不完全隐性 66 的抗源品种具Xa4基因 有171个品种 32 含Xa5基因 85个品种 只有2 含Xa6 4个品种 IR20 IR30和IR36等品种兼具小种专化性和非小种专化性两类抗性 在水稻易感期 孕穗 抽穗期 内 如果田间菌量大

6、水稻抗性差 气候条件适宜 就会导致病害流行 1 始病期预测 在常年始病期田块 发现中心病株或田间出现急性型病斑时 就可根据未来天气情况预测 五 流行与预测 2 噬菌体的检验1 种子检验 取种子5 10g 脱壳 把谷壳磨碎 置于粗试管中加水10 20ml搅拌浸30min取上清液3ml分别于3个灭菌培养皿中 1ml 皿 每皿各加入白叶枯指示菌悬浮液1ml 混匀 加入6 7ml溶化并冷却到500C度的培养基 25 27 下培养12h后检查噬菌斑 换算成每克种子内所含噬菌斑数 2 秧叶检测 移栽前2 7天 摘取稻苗20 50株或可疑病叶10 20片 洗净后剪碎 加50 100毫升无菌水浸泡30分钟以上

7、 过滤后吸取滤液 其他方法同上 3 田水检测 采集水样100 200ml 排水口 沉淀过滤 550C处理10min抑制杂菌 也可在样品水液中加少量 1 10 的氯仿消毒取上清液1 2ml 皿 夏季0 1 0 5ml 于灭菌培养皿中 暴晒下或施药后不宜取样 每皿各加入白叶枯指示菌悬浮液1ml 混匀 加入6 7ml溶化并冷却到500C度的培养基 25 27 下培养12h后检查噬菌斑 换算成每ml水样中所含噬菌体数 当早稻 中稻本田每毫升田水中噬菌体数稳定在500个 环境条件又适宜时 10 15d后开始发病 稳定在1000个时 则3 5d内出现病害 在品种感病和菌原存在的条件下 病害流行取决于气候条

8、件 早稻发病趋势 6月下旬雨日数达8d左右 早稻白叶枯病可能严重发生 中稻发病趋势 7月至8月中旬 阴雨达20d以上 平均气温在30 C以下时 中稻白叶枯病有大发生危险 晚稻发病趋势 7 8月阴雨日多 台风 暴雨交加的天数达6d以上时 则晚稻发病严重 3 流行趋势预测 1 杜绝种子传病 严格种子消毒 用抗菌剂401 402 多菌灵或托布津药液浸种2天 2 选用抗病品种 选抗当地致病型的丰产品种 3 培育无病壮秧 选用无病种子和上年未发病的田块育秧 避免中稻 晚稻秧田与早稻病田插花 避免用病稻草催芽 盖秧 扎秧把 采取湿润育秧 避免深水淹苗 秧苗三叶期和移栽前 d各喷药1次药 六 综合防治 4

9、加强水肥管理 科学用水 白叶枯病的发生发展与水关系密切 避免深灌 漫灌 窜灌和大水涝淹 科学管水 前期浅水 中期晒田 后期湿润 返青养苗水 2 4cm深 分蘖泥水苗足放干水 即晒田 孕扬花不断水晒田 晒田标准 田边有裂 新根露白 叶色褪淡 脚踩不陷 注意 晒田过度 水稻瘦弱 病害会加重发生 5 处理病稻草重病田稻草和打场残体 秕谷先处理 高温堆肥或沤制 使稻草充分腐熟 避免病稻草直接还田 不用病草做草套围秧畦 不用病草堵水口 涵洞 不用病草铺垫拖拉机道路 打谷场及村庄附近应开沟截水 防止菌水流入水渠 污染秧田和大田 华南稻区应在春耕和夏种前提早整田 消除田边再生稻株和杂草 6 药剂防治 坚持种

10、子消毒 生长期科学用药药剂品种 略防治时期 秧田施药 在三叶期和移栽前各喷一次控制点发 大田出现发病中心时挑治 封锁发病中心暴雨后 对感病品种喷药普防 7 生物防治 用白叶枯病菌毒性基因缺失突变体Du728 症状 病苗徒长 比健苗高1 3左右 植株黄绿色 瘦弱 根发育不良 病株地表几个节上生倒生根 病原 藤仓赤霉Gibberallafujikuroi 有性态 串珠镰孢Fusariummonilifome 无性态 带菌种子是主要初侵染源 其次是稻草 病菌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体潜伏于种子内越冬 水稻恶苗病Ricebakanaedisease 症状 全国各稻区普遍发生 病叶受害产生椭圆或

11、长圆形褐色或暗褐色病斑 大小于胡麻 芝麻 子粒 严重时病斑联合呈大病斑 可造成植株枯死 病害还可危害穗颈和谷粒 病原 无性态 稻平脐蠕孢Bipolarisoryzae有性态 宫部旋孢腔菌Cochliobolusmiyabeanus 稻胡麻斑病 Ricebrownspot 症状 仅在穗部发生 在颖可壳内形成菌丝块 破坏病粒内部组织 菌丝块增大 露出蛋黄绿色块状孢子座 后色泽转变为墨绿色或橄榄色 最后孢子座表面龟裂 散布墨绿色粉末状的厚垣孢子 病原 无性态 绿核菌Ustilaginoidaevirens有性态 稻麦角菌Clavicepsoryzae sativae侵染 以菌核和厚垣孢子越冬 子囊孢

12、子是主要初侵染源 厚垣孢子起再侵染作用 稻曲病 Ricefalsesmut 络氨铜井冈霉素防效好 症状 又称黑粉谷 乌米谷等 危害穗部 仅个别小穗受害 病谷米粒部分或全部被破坏 成熟时外颖张开露出圆锥形黑色角状物 破裂后散出黑粉 病原 狼尾草腥黑粉菌Tilletiabarchayama越冬与侵染来源 厚垣孢子在土壤 种子内外和粪肥中越冬 种子和土壤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 稻粒黑粉病 Ricekernelsmut 水稻全蚀病 水稻线虫病 目前已发现30多种 主要有干尖线虫病 茎线虫病 潜根线虫病等 稻干尖线虫病 白尖病 线虫枯死病 世界分布 病株上部叶片 特别是剑叶尖端2 5厘米变黄 卷缩 以后变褐坏死 干尖多在分蘖期出现 孕穗期最明显 病原 稻干尖贝西滑刃线虫 Aphelenchoidesbesseyi 可寄生30多属40多种植物 在我国除水稻外 还可危害粟和草莓 发病规律 带病稻种是主要初侵染源 病叶 穗 颖壳内外表面 越冬 防治 变温浸种 剑叶上出现干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