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汽车零部件行业综合分析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3824179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汽车零部件行业综合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精编》汽车零部件行业综合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精编》汽车零部件行业综合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精编》汽车零部件行业综合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精编》汽车零部件行业综合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汽车零部件行业综合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汽车零部件行业综合分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期内容提要 汽车零部件综述: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经济运行高速发展,截止2007年5月,全年实现收入27522416万元,同比增长36.13%;实现利润1896650.2万元,同比增长64.55%;实现工业总产值1080226.1万元,同比增长39.23%。到2010年,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额将达到1.2万亿美元,跨国公司在2005年到2007年间在低成本地区的零部件采购总额高达500亿美元,而其中70%来自中国。 减振器市场:国内减振器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大概有100多家企业,总体上表现是企业规模较小,由于行业的进入门槛比较低,所以行业内企业比较多;我国的轿车减振器发展水平较高,致使减振器企业的规

2、模扩张较快,而在商用车减振器市场,由于人们长期以来把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对舒适度要求不高,所以商用车用减振器行业发展比较缓慢。 安全气囊市场:2006年的汽车电子市场销售额高达900亿元,我国安全气囊年产量达到528万套;我国仅有17家中外企业在中国从事汽车安全气囊的生产,市场主要被外商主导;奥托立夫公司是全球最主要的安全气囊供应商,在前驾驶员座、前乘客座、侧面和侧面帘状安全气囊市场占有率达4055,其最大的客户是福特汽车集团其次为雷诺、日产和其它的日本汽车制造商。 行业点评: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我们认为中国零部件企业存在着3大发展机遇,分别是整车配套市场、出口市场以及国内配件市场的迅速增长

3、目 录汽车零部件综述5一、行业运行51本期零部件产业经济运行高速发展52核心技术和配套市场被外资管控进一步增强6305年到07年跨国公司低成本采购70%将来自中国6二、产业趋势71未来资产重组加速72零部件企业逐步从整车生产中剥离73全球采购成为趋势84技术趋向通用化、智能化和环保化8三、企业策略81竞争扬长避短,形成区位比较优势82产品开发应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93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发展战略94充分利用政策支持10四、资本运作101近期合资项目增多102后市场成外商投资热点113在华采购量激增12行业研究报告概要:汽车减振器13一、减振器供求分析13二、减振器行业市场特点13三、2007年中

4、国汽车减震器行业研究报告目录14行业研究报告概要:汽车安全气囊18一、汽车电子发展驱动因素18二、全球安全气囊市场分析19三、我国安全气囊行业市场特点19四、2007年中国汽车安全气囊行业研究报告目录19行业点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三大发展机遇22汽车零部件行业月度分析介绍24欢迎成为西杰会员25关于西杰优盛27汽车零部件综述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经济运行高速发展,截止2007年5月,实现收入27522416万元,同比增长36.13%;实现利润1896650.2万元,同比增长64.55%;实现工业总产值1080226.1万元,同比增长39.23%。到2010年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额将达到1.2万亿

5、美元,跨国公司在2005年到2007年间在低成本地区的零部件采购总额高达500亿美元,而其中70%来自中国。一、行业运行1本期零部件产业经济运行高速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经济运行高速发展,截止2007年5月,全年总计实现收入27522416万元,同比增长36.13%;总计实现利润1896650.2万元,同比增长64.55%;实现工业总产值1080226.1万元,同比增长39.23%。从不同规模来看小型企业收入增长最快。表 1 2007年5月零部件行业不同规模收益分析项目收入(万元)利润(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本期累计同比增长本期累计同比增长本期累计同比增长大型4592532.136.5734

6、1867.496.924609427.429.15中型1151303625.89849062.451.441188492728.26小型1141684948.07705720.468.691209755047.09合计2752241636.131896650.264.551080226.139.23数据来源:汽车工业信息网从不同企业所有制来看国有企业利润增长最快,达到83.31%,其次是外商企业与港澳台商控股企业;同时外商企业收入增长最快,达到41.15%。表 2 2007年5月零部件行业不同控股所有制企业收益分析项目收入(万元)利润(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本期累计同比增长本期累计同比增长本

7、期累计同比增长国有控股4391912.529.85398694.383.314413200.731.24集体控股2193153.325.7697571.134.432177017.626.04私人控股1021707138.80532924.551.51094178735.44港澳台商控股1427234.724.35105123.143.551471847.925.51外商控股9293044.541.15762337.274.239588050.242.72合计2752241636.131896650.264.551080226.139.23数据来源:汽车工业信息网2核心技术和配套市场被外资管控

8、进一步增强资料显示,到2010年,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额将达到1.2万亿美元,汽车业巨头到2007年前在低成本国家的零部件采购额累计将达500亿美元,其中70%计划瞄准中国。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约为6000多家,但有实力、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并不多。规模小,整体水平较差,缺乏竞争力,零部件企业的重组整合缺乏机制和动力。大部分企业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难以介入主机厂的前期开发过程,进入为主机配套是主要原因,但也存在企业普遍缺乏与国际企业交往的能力,不能适应系统化,模块化供货的要求。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关键产品的核心技术和配套市场被外资掌握着,受制于人的现象并不鲜见。据统计,在中国注册的中外零

9、部件专利总数仅占世界的2%左右,在中国境内本土零部件公司的专利拥有量只有22%,其余78%为跨国零部件公司所拥有,而且增长速度很快。海外投资企业已经在中国形成了专利优势,我国汽车工业已深处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竞争策略的包围之中。305年到07年跨国公司低成本采购70%将来自中国近年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自2000年开始逐步建立了多个零部件出口基地,希望到2015年整车和零部件出口占到全球汽车贸易的10%。“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力争整车及零部件出口年均增长40%以上,2010年达到出口额700亿美元。2005年汽车零部件出口额高达152.35亿美元,同比增长75.11%。 全球汽车业

10、正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以通用汽车为例, 由于汽车业务出现巨额亏损,通用决定2005年第四季度到2007年降低20%的采购成本。其措施之一就是计划加大对东欧、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市场的采购力度。福特汽车也在2005年9月正式宣布了“全球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举措。根据这项举措,福特汽车将从其全球的主要零部件供应商中挑选战略合作伙伴。秦皇岛的中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就成功成为首批27家入选企业之一。除通用、福特等整车企业外,德尔福、博世、电装、法雷奥等零部件巨头,以及美铝、诺文铝业等零部件相关企业也公布了其在华及整个亚洲地区的采购计划。据统计,跨国公司在2005年到2007年间在低成本地区的零部件

11、采购总额高达500亿美元,而其中70%来自中国。因此对于有一定研发能力和实力的公司,直接联系这些跨国公司的采购办事处,争取进入其全球采购系统,是一个有效而低成本的途径。 返回目录二、产业趋势无论从应对全球采购挑战还是从壮大我国汽车产业本身来看,零部件产业都应该得到更快的发展,行业水平应得到更大的提高,应先于整车产业实现国际化,积极融人全球采购体系。近几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增长势头的确比较强劲。我们预测, 201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值将增加到14000亿元。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拥有比较丰富且劳动成本低廉的人力资源,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尤其是中低档产品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比较优势明显。在汽车

12、产业快速发展和区域优势的双重推动下,这几年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地区等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了其竞争力。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汽车产业新的变化,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1未来资产重组加速全球有实力的企业从1980年的30家减至目前的12家,整车企业的兼并重组打破了原有的全球配套体系,也促进了零部件企业的重组整合。我们预测,为有效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到2010年,全球汽车工业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的数目,将从目前的六百余家减至25-30家;世界二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将由现在的一万多家减至600-80

13、0家。2零部件企业逐步从整车生产中剥离为降低成本,集中精力搞好整车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提高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以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为首的整车制造商逐步将自己所属的零部件企业予以分离,并按质量、服务、价格和技术的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比较选择所用零部件。而零部件企业为有效进行专业化生产,增强产品的开发能力,扩大配套范围,减少对整车企业的依赖,更好地吸收外部资本和技术,也主动从整车厂家脱离出来。例如,1998年5月,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从通用汽车公司中分离出来,从一个单纯为一家公司供货的零部件厂商变为面向全球的零部件公司。3全球采购成为趋势在汽车零部件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成本是汽车零

14、部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国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差不多只相当于美国劳动力成本的10%,甚至更低)对全球各大汽车整车企业来讲是极富诱惑力的。采用发展中国家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建立新的全球供应链,所能节省的成本是相当可观的。因而,目前大多数跨国公司已将零部件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低工资成本国家和地区大量转移。德尔福公司自1994年进人中国,到现在已经在中国投资4.5亿美元,拥有14家企业、一个技术中心和一个培训中心。4技术趋向通用化、智能化和环保化为给更多整车车型提供配套服务,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始把汽车构成中不变的总成、模块、零部件整合为一个平台,匹配各种可变的总成、模块和零部件,极大地提高了零

15、部件的通用化。随着电子智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上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纷纷将汽车电子智能技术用于汽车零部件,电子智能化零部件比重越来越高,据统计,电子智能产品占整车价值的比例已由80年代末期的5%上升到目前的25%。为适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始开发新型替代材料,使汽车零部件轻质化,减少燃料的消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返回目录三、企业策略1竞争扬长避短,形成区位比较优势企业最重要的是弄清楚竞争对手是谁。虽然,德尔福、法雷奥、博世等汽车零部件巨头已进入我国,成为汽车零部件的直接竞争对手,但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进行争夺的竞争对手却是区域范围内的其他发展中国家。从影响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制造基地转移的有关因素来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相反,还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