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园沟通:与家长沟通的艺术.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824167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家园沟通:与家长沟通的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幼儿园家园沟通:与家长沟通的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幼儿园家园沟通:与家长沟通的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幼儿园家园沟通:与家长沟通的艺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幼儿园家园沟通:与家长沟通的艺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家园沟通:与家长沟通的艺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家园沟通:与家长沟通的艺术.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为了能使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在家园合作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但是由于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思考角度、对孩子的期望等方面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因此双方在沟通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充满艺术性的沟通可以使双方心情愉悦,沟通起来很容易,既能解决问题,又让彼此都感觉很亲切,也能让家长对老师

2、产生信任,拉近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为以后的进一步的家园共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幼儿教师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殊教育者,有知识、有能力。因为我们的职业特性造就了我们的职业性格比较活泼、坦率,这是优点,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往往在与家长沟通时会显得态度急躁、说话太直截了当,表达不太婉转,因此有的家长会觉得教师态度不好,语气僵硬,甚至会联想到老师对工作、对孩子也是用这样的态度与方法,所以家长与老师之间会产生误会,不能有效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由此可见充满艺术性的沟通可以使彼此理解,取得共识,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与家长沟通要建立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上,那就是爱孩子。这是基础,也是关键。在沟通的时候,要让家长时刻体

3、会到老师对孩子的爱及关注,这样能很快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使沟通能够顺利进行。要让家长了解我们和他沟通的目的是争取家长的配合,更进一步的教育好孩子。例如:我们可以这样开始,某某家长,你好,某某小朋友以前吃饭很好,不挑食,可是最近我发现他吃饭总是挑食,我也给他讲过了挑食的坏处,但是效果不太好,我觉得这样下去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我想了解一下是不是孩子最近身体不舒服,还是家里的饮食习惯发生了什么变化?我觉得这样沟通家长会立刻感觉到老师对孩子的这种关爱,在这样的前提下的沟通应该是很顺利的。第二,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与地点。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用接送孩子的时间,这时候,我们要充分的对家长观察进行观察,如果

4、家长一副急匆匆的样子,这时候我们就不要追着家长谈话,因为家长或许有事要急着上班或去做其它事情,即使家长耐着面子和你说话,也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如果不是特别着急的事情,就可以以后再找时间,如果是简单的交流与沟通,比如说几分钟就能解决的,可以用这个时间,所以我们在沟通之前,自己心里要明白我们要做的事和要说的话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如果几分钟以后没有达到共识,那老师要先行结束谈话,可以这样说:“某某家长,这样吧,您先去上班,等您有时间的时候我们再继续探讨这个问题好吗?”老师可以和家长预约下次谈话的时间,在老师和家长时间都很充裕的时候,沟通起来能更从容、彻底一些,这样处理能让家长感觉到老师的体贴入微,甚至联

5、想到老师对成人都如此体贴耐心,那对孩子就会更好了,这样对今后开展工作更有利。其次是地点的选择。如果是谈论孩子的优点,那可以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如果是和家长沟通要改正孩子的缺点,那地点的选择就十分的重要。第一、要避开其它的家长,给家长以充分的尊重。避免当着其他人的面让家长难看、尴尬,下不来台,老师也会给家长留下不好的印象,以后的工作就难以开展了,因为有的家长会尽量的避免和老师接触,如果是这样还怎么进行家园沟通达到共识呢?第二,要避开孩子,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和家长谈论孩子的缺点,避免孩子产生老师在向家长告状的误会,这样孩子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产生良好的师幼关系,破坏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6、不利于老师在孩子心目中产生威信。第三,要选择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避免不必要的干扰,有利于谈话的顺利进行。第三、谈话方式的选择,谈话方式要因人而异。对于不大熟悉的家长,在正式谈话开始前,为了避免紧张,可以向家长关切地询问孩子的生活情况,如:孩子每天什么时候睡觉、起床,在家里喜欢做什么事?平时喜欢和什么人玩,等等。这种做首先消除家长的紧张情绪,还能让家长体会到老师会孩子的关爱。对于较熟悉、性格直爽的家长,或者谦虚、诚恳的家长,可直接进入正题,指出孩子近阶段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并互相商量对策; 对于脾气急躁、虚荣心强的家长,应多提孩子的优点,并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点,缺点不要一下子都提出来,每次提一两

7、个,这样家长心理上能接受,其它的缺点要等下次再提出,否则提出太多的缺点他难以接受。其次安排家长参加开放日活动,用事实说话,让家长自己发现孩子的问题,在家长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时,再与其进行沟通。对于一些不关心孩子的家长,应直接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对于宠爱、放任孩子的家长,应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推荐一些相关的育儿杂志、书籍给家长阅读,或建议、安排家长参加有关专家讲座,以丰富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并详细分析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表现,让家长明白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提高家长的认识。、谈话时要注意:1、谈话内容要始终集中在孩子身上,尽量多介绍孩子在园积极正面的表现,多询问孩子在家里的情况。提及到孩子是要说:咱们

8、的孩子如何如何,咱们班的孩子怎样怎样,会让家长觉得很亲切。尽可能以第一人称我来表达要说的内容,而不要用你来提出要求。如你的孩子最近经常迟到,我担心他会错过很多非常好的活动,而不是说;别让你的孩子再迟到了,他会错过很多非常好的活动(切记:不要总说你家孩子)2、要多倾听家长的意见和看法,不要随便打断家长说话。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教师越是乐于倾听,家长就越愿意交流。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家长有时会因孩子在园的一点表现而喋喋不休,追问不停。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不耐烦,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时刻保持亲切的笑容,去面对他们,去体谅做父母的心情,以一个教师特有的耐心去面对他们,通过换位

9、思考去了解他们,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信心把他们的孩子教育好。与此同时还要巧妙答复与引导。如:您的意思是您刚才说的话我是这样理解的,您看对吗?等等,倾听时可多用开放式的提问,如为什么?你觉得呢?你觉得怎么样等,尽量少用封闭式的提问,如:是不是?对不对等。交谈一段时间后可略作总结,以表示理解和认同,如果始终是教师为主,家长可能会厌烦。3、在和家长沟通前、沟通中,要注意观察家长的情绪。(察言观色对谈话的影响很重要,其实这也是我们的基本功课)当家长情绪不好时,最好不要再追着家长谈话,适时的转换话题或结束话题,等家长情绪好转时再沟通,或者绕开态度强硬、性格固执的家长,转而去找孩子家中比较通情达理的容

10、易沟通的人进行沟通。比如和爷爷奶奶辈不好达成共识,那就转而找孩子的父母沟通,再由孩子的父母去做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要提醒大家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的沟通,它的前提是:爱孩子!要让家长体会到老师对孩子的爱!在爱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沟通。第四、掌握非言语技巧。掌握非语言技巧就是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有一个研究报告说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的信息中,面部表情占55%,声调占38%,语言占7% ,这说明与言语交流相配合的非言语交流特别重要。1、与家长交流事要保持目光的平行交流,就是平视家长,避免用仰视、俯视的眼光或游离的眼神。(目光游离说明你不自信,所以你的语言也就不具备说服力,也不要目光炯炯的,不要走两个极端。)

11、眼神要和蔼可亲。2、用发自内心的微笑、善意的表情、点头等表示对家长的尊重,身体前倾,间或以“对!是!”等短语回应来表示对他的话题很有兴趣(要记住,咱不打无准备之仗,谈话之前要做足功课)要让家长感觉到你对孩子的重视及你对解决问题的决心。3、注意力集中,不要边谈边干其他事情,心不在焉。要始终用温和的眼神注视着对方。(要让家长感受到他存在的重要性,让他感觉到目前他及孩子身上的问题是你当前工作的重点)第五、做家长工作,尤其要注重“同理心”,就是换位思考。当家长对我们的工作产生不满时,教师要认真分析家长的意见,理解家长的正当发泄,接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就会转变家长的态度,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对待家

12、长的不满、抱怨甚至愤怒,应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以得到家长的信任和理解。如果确实是自己不对,要诚恳地向家长道歉。要始终尊重家长。如果家长的情绪激动,嗓门很大,则自己越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讲话的就越要温和语速也要越慢。在交流技巧上要注意向家长询问一些可以自由回答的问题:如果您是我,应该怎样做才好呢?尽量不要反问,否则会让家长反感。如:为什么别的家长没意见?为什么你要我这样做?一些教师听到家长的指责和抱怨,往往会本能地为自己辩护,这样只会激化矛盾。即使你很愤怒,也要面带微笑,认真倾听,千万不要抢着说话,你只要做到三个字:让他说!还有,要把“不可能,我绝对没有说过那种话”等辩解词换成:“别着急,我查查看

13、,让我们看看这件事该怎么解决。您放心,我一定给您满意的答复”等等。让家长将不满、抱怨甚至愤怒发泄出来,如果家长的言辞带有侮辱性,则暂时找个借口回避,要面带微笑说:我还有别的事。今天就先到这里,以后再谈。往往家长在发泄一通以后会担心:老师会对他的孩子不好,记住千万不能因为家长的过激情绪而影响对他孩子的看法,应更加关爱他的孩子,要让家长惭愧,这样做的效果远远胜于表白。沟通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沟通除了了解每个孩子的个体情况,对于家长的情况,你也需要了解,这样你收到的效果会是是显著的。第六、特殊情况的处理。沟通的目的是达成共识,人与人的沟通是很不容易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家长的自身素质和教育能力也发

14、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对教师做好家长工作和沟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的不同的沟通方式。1、故意刁难凭空想象型这类家长大多经济条件比较好,有知识,有个性,对待这样的家长要热情、真诚、主动,你越不理我,我越要接近你。例如有个小朋友的家长每次接孩子时很少进班,每次都在门口招呼一声就走,如果进来了,肯定是有问题,有一次送孩子时这个小朋友的妈妈说:“老师,你们是不是用凉水给孩子吃药,孩子回到家说老师用凉水给我们吃药,药到水里化不开。这位老师请她和老师一起来到保温桶前让她看看保温桶的水,并对她说:“我们每天都打新的开水,一些家长都应该看得到。”他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噢,那他可能

15、有点不爱吃这药吧!”自此这位家长渐渐地和老师的话多了,也不再给老师挑毛病了。2、过分呵护溺爱型例如:有一位妈妈生怕孩子在幼儿园里饿着、渴着,所以每天接孩子时总带着吃的和饮料,导致孩子每天下午几乎不怎么吃饭,就等着妈妈来接,然后吃妈妈带来的东西。针对这种情况这个班的老师及时与她妈妈进行交流,先是把幼儿园每天的食谱拿给她看,然后又找到杂志和有关资料,让她明白营养过剩和不良饮食习惯的害处,渐渐地这位家长们明白了科学膳食的道理。同时通过他们的沟通,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教育上,幼儿园和家庭达到了与家长沟通的目的,但最重要的是用教师的爱、幼教经验、科学育儿的知识去换取家长的信任,这样家长工作中的难题就迎刃而解,家长工作就不难做了。3、没事儿翻哒担心型送了孩子,不走人。扒着门缝看,偷着看,影响班级工作。大部分的老师是超级反感这种家长,多采取的是不理睬。遇到这种情况要主动出击,走上前去问他:“您还有什么事儿吗?没有了就请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吧。您这样做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我们的工作。感谢您的配合!”一次、两次你都这么有涵养的对他说,估计就没有第三次了。记得有位哲人说过:“掌握了沟通,就掌握了世界”,总之,跟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幼儿教师从家长的角色出发,把握好家长的心理,因症下药,因人而异,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双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