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乙炔瓶泄露爆炸应急演练预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824144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气、乙炔瓶泄露爆炸应急演练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氧气、乙炔瓶泄露爆炸应急演练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氧气、乙炔瓶泄露爆炸应急演练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氧气、乙炔瓶泄露爆炸应急演练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氧气、乙炔瓶泄露爆炸应急演练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气、乙炔瓶泄露爆炸应急演练预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矿三公司磨浮车间氧气、乙炔瓶泄露爆炸应急演练预案一、演练目的根据公司关于进一步做好2013年安全生产工作的会议精神,为切实抓好磨浮车间安全生产工作,提高车间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加强广大职工安全意识,增强干部职工应急避险的实战能力,检验车间安全应急预防方案、措施是否到位,确保一旦车间出现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特制定以下应急演练方案。二、演练组织1、选矿三公司磨浮车间负责实施。 2、成立安全应急领导组织机构 指挥长:任健国 副指挥长:刘文厚、李武强、杜广钰、刘书鹏 灭火组:吕柱子、谭志鹏、刘志刚、张耀武 疏散组:李红、王运芳、胡文改、李全周 救护组:王峰、吴建国、杨红武、

2、雷文彦 预备组:陈世军、崔红安、郭超、王留献三、演练时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9点整 四、演练原则1、以人为本,以快制快的原则。加强预防管理,确保第一时间将事故信息传递到车间各个岗位,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制定减小事故进一步扩大的措施,避免引起更大人员的伤亡,保证安全施救。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应急救援实行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各小组做到职责清晰,密切配合,协同应对。3、反应迅速,及时高效的原则。积极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准备,一线救援人员及时接收命令,高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五、演练任务车间在检修过程中,氧气乙炔瓶突然出现泄露,气绳着火现象,在紧要关头,氧气乙炔瓶摆放距离

3、过近,可能造成氧气乙炔瓶燃烧引起爆炸,在关键时刻,迅速通知车间安全领导小组,并在第一时间启动安全预案,迅速处理消除安全隐患,及时组织车间职工疏散,避免爆炸对车间职工造成伤害。六、演练步骤1、车间工人赵铁林、梁协和在5000吨磨机检修过程中,突然出现乙炔带爆裂并引起燃烧(现场用割枪模拟着火),赵铁林立即通知班长王峰,王峰立即向车间主任刘书鹏报告事故情况。2、车间主任刘书鹏接到报告后立刻通知安全应急指挥长任建国,同时报告公司领导,车间出现险情,请求支援,协调救助车辆。应急指挥长任建国宣布立即启动安全应急救援预案。3、指挥长任健国立即传呼疏散组李红,李红收到传呼后带领王运芳、胡文改、李全周等根据现场

4、情况,划定警戒区域,禁止车间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立刻疏散危险区域内的所有人员,车间副主任刘文厚主要负责疏散组进展情况,时刻关注周边情况的变化,及时向指挥长汇报情况。4、同时指挥长任健国立即传呼灭火组吕柱子,吕柱子收到传呼后,带领谭志鹏、刘志刚、张耀武,应根据气绳着火情况和本身力量,灵活运用灭火原则。对于能扑灭的,要抓住战机,迅速消灭,以防引起气瓶爆炸,造成不良后果。首先第一时间迅速用水管将火苗浇灭。同时预备队准备第二套灭火方案。车间副主任李武强负责现场灭火进展情况,不断向指挥长汇报灭火情况。5、如果火势大,灭火力量相对较薄弱或因其它原因,不能立即将气绳着火扑灭时,就要把主要力量放在控制火势发展

5、上,迅速启用第二套灭火方案,灭火组郭江涛、程松敏迅速用灭火器灭火。同时预备队准备第三套灭火方案。6、灭火器无法将火扑灭,灭火组立即组织人员王志阳、段进京穿好防护用品,关闭氧气乙炔瓶阀门,防止氧气乙炔瓶爆炸。灭火结束,车间副主任李武强立即向指挥长报告灭火完毕,解除警戒。7、安全救护组王峰收到传呼后,带领吴建国、杨红武、雷文彦负责划定现场危险的警戒区域。同时对现场操作工梁协和烧伤情况进行简单处理,并迅速抬走进行救治。车间副主任杜广钰协调救护工作,及时向指挥长汇报人员的救治情况。七、应急结束1、灭火组将火扑灭后,灭火组吕柱子立即向指挥长任健国汇报灭火情况,以及无人员烧伤的汇报,指挥中心,根据火灾事救援完成进展,指挥中心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2、灭火组及时组织清理事故现场,应急恢复处理周围环境残留物,清理干净运走。 附:工具、道具清单1. 对讲机 5个2. 氧气乙炔1套3. 灭火器 2个4. 消防水带1套5. 氧气袋 1个6. 棉被 2件7. 消防服 2套8. 警戒线 1盘9. 铁锨 3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