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的价值.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824049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游戏的价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幼儿游戏的价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幼儿游戏的价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幼儿游戏的价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幼儿游戏的价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游戏的价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游戏的价值.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游戏的价值 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的第一心理需要,幼儿从事、喜爱游戏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游戏的价值,把游戏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游戏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幼儿的身体发展是指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身体基本动作和技能的发展、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和身体适应能力的发展,它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1、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幼儿身体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包括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可以用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脉搏、血压、肺活量等作为测量指标。游戏可以使幼儿身体活动各器官得到活动和锻炼,促进幼儿大、小肌肉的运动,促进骨骼、关节的灵活

2、与协调。专门的体育游戏对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效果显著。2、游戏促进幼儿身体基本动作和技能的发展幼儿的游戏总是与身体运动和肢体动作的练习密切相关的。幼儿在游戏中会反复练习各种基本动作,如抓、爬、滚、跑、跳、攀登、投掷等。这些运动不仅能促进他们骨骼、肌肉系统及体内新陈代谢和运动机能的发展,还可使幼儿动作的协调和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幼儿早期主要是进行感知运动游戏,幼儿的所有游戏都包括动作的成分,天然地具有促进身体运动能力,如大肌肉、小肌肉以及全身运动协调性发展的潜能。进入幼儿时期,幼儿主要进行大肌肉运动游戏和小肌肉运动游戏。爬、跑、跳、钻、攀登等类体育游戏,能够锻炼幼儿的大肌肉活动能力。另外插塑、搭

3、积木、穿珠等游戏,能够发展幼儿的手部小肌肉活动能力,促进幼儿眼手协调技能的发展,可以为幼儿以后学习书写等奠定基础。3、游戏促进幼儿身体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幼儿在游戏时总是多次重复一种运动,而且,他又总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玩这种运动,因此游戏对于运动控制与协调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运动控制的学习过程中,幼儿必须学会进行两个控制,即运动的一致性和运动的一贯性。运动的一致性是指幼儿熟练掌握一套动作技能,如行走、抓握等;运动的一贯性是指幼儿在不同情境中灵活地运用这些具有一致性的动作技能,如在各种不同的地面上行走,或既能接住一个球也能接住一张纸。前一种控制是后一种控制的基础。4、游戏促进幼儿身体适应

4、能力的发展幼儿身体适应能力的发展,包括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如冷、热、干燥、潮湿、风雨、噪声等的适应能力以及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病后恢复能力。在户外进行的游戏使幼儿直接接触到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增强了幼儿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二、游戏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认知能力是幼儿心理品质的重要部分,它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游戏中的动作、情节、玩具和游戏材料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能够唤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积极地进行思维、想象和创造等,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智力。1、游戏能丰富幼儿的知识, 培养其学习能力(1)游戏能丰富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游戏的过程是

5、一个自然学习各种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是幼儿建立在好奇心基础上的,由自己观察和探索来得出结论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发现式的学习,这也是当代教育家倡导的最有价值的学习。例如,幼儿玩水时,感知水的流动、溶解、浮力等特性,以及小桶、水壶等工具与水的关系;幼儿玩滑梯时,通过爬上和滑下的身体运动,体验着高低变换的感受,理解着“高”、“低”、“上”、“下”等方位概念。(2)游戏能够丰富幼儿的社会性知识和经验幼儿通过社会性游戏,如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等,与同伴和教师进行交往,在群体中获得有关日常生活、文化、政治等各种社会性知识,获得社会性交往的体验,懂得交往的规则,掌握交往的技能等,这是幼儿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前提和

6、经验基础。如幼儿学习小兔乖乖这篇故事,教师为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请幼儿分别扮演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如大灰狼、小白兔、兔妈妈。再分组练习,配合音乐,布置情境场地。最后评出最优秀的一组,并说出故事的含义,不相信坏人的话,不要给坏人开门。另外,通过角色分配,幼儿也知道游戏中需要相互配合,需要适当牺牲自己的利益以成全集体活动。(3)游戏能够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无论是游戏中的物体操作,还是角色扮演,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在游戏中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充分表达出来,并且时常重复,使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得以加深和巩固,如在游戏中幼儿需要观察、感知、比较、分类、回忆、想象。在游戏中幼儿开始推理,开始

7、发展逻辑思维的能力,词汇量增加,开始发现数的关系和科学上的事实。 如幼儿在认识自然界的天气和季节时,可通过游戏“四季晴雨表”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晴天、雨天、阴天、刮风、下雪及春、夏、秋、冬的理解。 在游戏中,幼儿要运用语言表现游戏的情节和内容,交流思想。比如在“摸一摸”的游戏中,幼儿随着教师的口令摸头、鼻子、眼睛、嘴等,一边游戏一边形象地理解、认知五官的名称和位置。 幼儿在玩“球”和“圆”的同时,发现球体可以朝任意方向运动。教师拿出实物5个苹果,让幼儿在操作、摆弄5个实物的同时,理解认识了“5”及“5的分解、加减”等。总之,游戏使幼儿增进了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获取了物理知识、数理逻辑知识和社会性知

8、识,并在动手操作与思维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增长了知识。所以,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是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2、游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了游戏经验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发展。(1)游戏为幼儿提供积极思维的机会在强调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游戏中,幼儿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不断地解决问题。在游戏中幼儿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尤其是计算游戏、语言游戏、猜谜语等智力游戏更能促进幼儿积极思考。例如,在“医院”的角色游戏中,幼儿首先要自由分配医生、护士和病人的多种角色,然后要思考每种角色的职责。扮演医生的幼儿要决定给病人吃什么药、打什么针等;扮演护士的

9、幼儿要有针、药,要知道怎么注射;扮演病人的幼儿要把自己当成生病的小朋友,要假装身体哪个地方不舒服。(2)游戏促进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幼儿的游戏过程总是伴随着感知、概括、注意、记忆的思维过程,幼儿正是在这样的思维过程中发展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象征游戏是幼儿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途径。象征性游戏中以物代物的形式是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心理成分参与的心理过程。如幼儿以半边皮球当帽子,首先对当前刺激物(半边皮球)的外形特征进行感知分析,发现它与不在眼前的物体(帽子)的相似之处。以此为支柱,把不在眼前的物体的意义(帽子)来命名当前刺激物(半边皮球),这包括知觉、原有信息

10、的重组、意义的转换(假装)、想象等心理过程。幼儿在象征游戏中扮演不同角色,使用各种游戏材料,使象征性心理功能得到发展,促进感知向思维过程过渡,大大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3)游戏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发展的原因在于,游戏可以使幼儿变换各种方式来对待物体,不仅扩大了幼儿与材料之间相互作用的机会,也使幼儿的思维方式变得灵活而不刻板。美国心理学家邓斯克(Dansky)和席尔曼(Silverman,1973)首次对儿童游戏与发散性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以90名46岁的幼儿为被试,男女各半,将其等分成三组,即游戏组、模仿组和控制组,让各组幼儿进行不同性质的活动。结果

11、发现,三组幼儿在举出各种物品标准用途(如用螺丝刀拧螺丝、用夹子把卡片夹起来都是标准用途)的数量上无显著差异,但游戏组在举出各种物品非标准用途(如用餐巾纸把螺丝刀包起来,用夹子夹杯子都是非标准用途)的数量上远远高于其他两组。这就说明幼儿在游戏中更能够打开思路、迅速思考,善于牵引已有经验,并且在这种思维过程中表现得更加自由、放松。(4)游戏促进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布鲁纳等以35岁的幼儿作为被试研究了游戏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材料进行过游戏操作的幼儿比控制组的幼儿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在完成这项指定任务的过程中,这些幼儿比其他各组的幼儿相比,有明确的目标,有较好的主

12、动性和坚持性。实验结果表明游戏可以为幼儿提供没有压力,但需要坚持性和毅力的良好的解决问题的环境,这也是幼儿解决问题的心理条件。在游戏环境中,幼儿更喜欢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也更能取得成果。由此可见游戏能促进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三、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1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幼儿在游戏中不仅以物代物,而且可以一物代多物或多物代一物,不仅自己扮演角色,而且可以自己扮演多个角色或多人扮演同一角色。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多种想象,这些想象从物到人、从动作到背景都极富创造性,甚至成人想象不到的,他们也能想象到。例如,幼儿会把自己想象成火车司机,把小椅子或积木想象成一节节的车厢,把其他小朋友想象

13、成乘客。他会把自己想象成老师,跟其他小朋友进行游戏,批评不遵守纪律的小朋友,表扬表现好的小朋友。他会把一种物品想象成多种物品来使用:枕巾可以当棉被,也可以当衣服;床可以当舞台,也可以当医院;棍子可以当马骑,椅子也可以当马骑;可以当司机,也可以当警察等。在游戏中,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飞翔。2游戏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福禄倍尔认为,儿童有这样的本能:在孩子身上存在着活动的冲动和建造的冲动。他认为,游戏是内心的需要和冲动的内部表现,是儿童的天性,正是在游戏中,最能表现儿童的创造性和自动性。在游戏中,孩子的各种潜藏的能力会一一被激发出来,最能表现儿童的创造力。幼儿在想象过程中发展了创造性

14、想象的能力,它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游戏也能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四、游戏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在游戏过程中,语言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游戏的进行,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布鲁纳认为最复杂的语法和言语符号往往最先被幼儿在游戏情景中使用,在游戏活动中语言掌握得最快。游戏是轻松、愉快的,在这种氛围中,孩子可以较为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借助言语的交流来丰富和完善游戏,实现对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准则的模仿和再现,在与其他游戏成员的交往中他们发展了语言,同时建构和运用了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游戏内容结合,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故事

15、情节,锻炼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言游戏中,孩子的吟唱、富有创意的改编有助于充分感知语言的韵律,从语音、语法规则、语义等方面理解语言。五、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游戏为幼儿提供社会交往机会,发展幼儿社会交往能力1幼儿在游戏中熟悉周围的人和事,了解他人的想法、行为和情感游戏是幼儿交往的途径。当陌生的幼儿想要彼此成为朋友时,往往都会这样对对方说“我是某某,我们来一起玩吧”。于是交往借助游戏展开了。例如,幼儿在游戏时,要对游戏的主题、情节、规则、玩法进行交流,协商由谁来扮演什么角色,怎样来布置背景和使用玩具等共同完成游戏活动。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幼儿商量分配角色,有当妈妈的,有当爸爸的

16、,有当奶奶的,每个幼儿各尽其责,形成一个小集体的共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习相互配合,发展了同伴之间团结友好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那些性格孤僻、喜欢独处的幼儿,教师更需要付出多一些爱护关心,为他们创造一些有利于社会能力提高的环境。如在分组游戏时,可把他分到交往能力比较强的组里,使其有机会模仿到积极的社会行为。2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交往的规则,学习分享、谦让、合作等社会交往技能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同伴交往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使幼儿有机会学习与掌握各种社会交往技能。例如,在游戏中,幼儿有时会碰到一些因玩具或角色分工而引起的矛盾,比如两个人同时想玩同一样玩具,自己想去玩别人手里的玩具,或者别的小朋友要自己手里的玩具玩。通过成人的引导,幼儿能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