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816645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黄冈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省黄冈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省黄冈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省黄冈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黄冈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习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二十四节气”就是典型代表。据二十四节气推算,今天应该是A. 立夏B. 夏至C. 立秋D. 立冬【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立法的重大成就。“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

2、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湖北省黄冈市中考时间是6月21日,属于“二十四节气”的夏至。故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2. 北宋初,四川地区使用铁钱,但携带很不方便。宋真宗时,成都16家富商联合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用来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南宋时,纸币的需要量更大,政府就大量印行纸币。这表明交子A. 具有市场流通交易凭证的功能B. 促进了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C. 是宋政府敛聚财富的主要手段D. 提高了四川富商的社会地位【答案】A【解析】题干的“宋真宗时,成都16家富商联合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用来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可以看出交子具有市场流通交易凭证的功能。故A符合题

3、意;促进了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题干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是宋政府敛聚财富的主要手段的说法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提高了四川富商的社会地位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 清朝时期西藏用灵童“转世”的办法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企瓶掣签制度。中签的“灵童”,经清政府批准,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达赖或班禅。这表明金瓶掣签制度A. 主要是为了明确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的中等地位B. 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C.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转此的监督和任授权力D. 划分了达赖、班禅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区域【答案】C【解析】题干的“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企瓶

4、掣签制度。中签的灵童,经清政府批准,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达赖或班禅。”表明清朝实行的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的监督和任授权力。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驻藏大臣,故AB不符合题意;材料是对金瓶掣签制度解读,没有划分达赖、班禅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区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 习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A. 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终结B. 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C.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D. 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答案】C5. 2020年

5、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近40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如下表所示。下表是202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时间1978年1990年2000年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元6863元22534元123634元出现上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农村居民生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的扩大B.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变化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镇化的完成D. 农村居民消费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答案】A【解析】分析202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可以看出从1978到202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之后,我国实行的农村改革使农村居民有了生产的独

6、立性,自主权不断扩大,所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故A符合题意;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是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城镇化的完成不属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农村居民消费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是受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的影响,不是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 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即拉温娜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送给教皇,史称”不平献土”。丕平献土说明A. 西欧

7、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B. 教皇和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的关系日益密切,互相利用C. 西欧采邑制度的建立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D. 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答案】B【解析】题干的“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表明教皇支持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表明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给予教皇土地。因此,丕平献土说明教皇和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的关系日益密切,互相利用。故B符合题意;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与题干的“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不符合,故A不符合题

8、意;题干材料和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罗马教皇不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是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的精神支柱。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与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是互相利用的关系。教皇和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7. 2020年是马克思诞生200周年。马克思的一生与工人运动息息相关。他和恩格斯一起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及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继承前人思想,并加以改造和提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A. 是前人思想的总结B. 是阶级社会各政党的世界现和指导思想C. 是对早期工人运动经验的总结和推广D. 是在革命的实践中创立的【答案】

9、D【解析】题干的“马克思的一生与工人运动息息相关。他和恩格斯一起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及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继承前人思想,并加以改造和提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在革命的实践中创立的。故D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不单纯是前人思想的总结,故A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国际工人运动,不是各阶级的指导思想。故B不符合题意;对早期工人运动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与题干的“及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继承前人思想,并加以改造和提高”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8. 据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一文中统计,20世纪上半叶,苏联某年度国家收购粮食达434亿普特(一普特等于1638千克)。同年,苏联计划在东部

10、地区建立以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 工业化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严重依赖外资B. 农业集体化步伐大大加快C. 余粮收集力度巨大,为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D. 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的“苏联计划在东部地区建立以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其中的“允许私人企业参与”与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一致,这反映出当时苏联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故D符合题意;工业化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与题干材料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农业集体化与题干材料无关,故B

11、不符合题意;“余粮收集力度巨大,为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与题干材料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题干的“允许私人企业参与”与新经济政策的“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相似性。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3题9分,第24题7分,第25題8分,共24分。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中央机构(行政机构)改革图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材料二秦统一后,权力集中成为其政权的基本特征,国家一切事物最后都由皇帝裁决。西汉时,相权的膨胀导致汉武帝以后的中央官僚机构形成内外朝两个系统,便于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宋朝改革以“分权制衡”为原则,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最终缓解了

12、相权对皇权的成胁,从而为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朱元璋本着皇帝集权、官员分权的原则进行自上而下的官制改革,并且扩充监察机构(清朝时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历文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三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是调然内部体制和整个王朝的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中央与地方、帝王与臣民(皇权与相权)之间关系的过程。有效实现国家意志所决定的政府目标,是古代行政管理的根本任务。古代帝王进行了无数次的改革,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统治目标。纵观历史,我国古代行政改革主要致力于精减机构;提高行政领导决策能力,完善指挥监督系统和层层负责制;

13、明确划分机构内各部门之间、各个职位之间的职责权限;简化行政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革、完善监察制度。摘编自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概要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或中央机构改革)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论题是: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论述过程: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事物最后都由皇帝裁决。宋朝改革以“分权制衡”为原则,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最终缓解了相权对皇权的成胁。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点睛:解题的关键是阅读材料,确定论题,然后

14、围绕论题,组织材料进行论述,注意材料要为论题提供证据。10. 阅读材科,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战争获取完全胜利的首要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及时而大胆地向敌占区进军,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

15、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在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斗争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由于党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当之无健的领导核心。材料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亚洲太平洋等战场的巨大胜利,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战。苏、美、英等盟国给中国抗战以人力、物力的援助。世界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还以各种方式支援中国。所有这些,都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直到最后胜利的重要因素。以上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党史出版社2020年1月第34次印刷材料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苏联、英国的援华物资通过陆路、海路和航空运到中国,支援了中国的抗战。为此,美国的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国际的物资援助和供应是维持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中国取得十四年抗战胜利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评论材科三中美国学者的观点。【答案】(1)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欧洲、亚洲太平洋等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胜利的有力支援;国际支持和援助。(2)美国学者强调国际物资援助和供应对于中国坚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