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剂量与防护重点.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814927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辐射剂量与防护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辐射剂量与防护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辐射剂量与防护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辐射剂量与防护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辐射剂量与防护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辐射剂量与防护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辐射剂量与防护重点.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0从稳定性考虑,原子核(原子)可以分为稳定和不稳定的2大类不稳定的原子核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会自发的或在外界影响下从某种核素(元素)变化到另一种 核素(元素),与此同时会释放出各种类型的粒子,同时释放出不同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上述粒子携带大量能量高速运动,形成射线; 常见的例外的情况是X 射线,医用、工业用X射线是由核外电子能态变化引起 本课的目的:采取各种方法、手段,有效地避免放射性对人体的损害凡是存在放射性应用的地方,则必然伴随着辐射防护工作第一阶段:早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1895-1930) 第二阶段:中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又称放射线诊断、治疗损伤时期)(19301960) 第

2、三阶段:近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又称流行病学调查所见的辐射损伤时期)(1960现在)01电离辐射:由能通过初级过程或次级过程引起电 离的带电粒子或不带电粒子组成的,或者由它们 混合组成的辐射;电离辐射场:电离辐射无论在空间,还是在介质内部通过、传播以至经由相互作用发生能量传递的整个空间范围,由此形成的场;辐射量:为了表征辐射源特征,描述辐射场性质,量度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程度及受照物质内部发生的辐射效应的量; 粒子辐射:是指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或由这些粒子组成的原子核。既有能量又有静止质量。电磁辐射:实质是电磁波,仅有能量,没有静止质量。辐射计量学量:根据辐射场自身的固有性质来定义的物理量; 辐

3、射剂量学量:描述辐射能量在物质中的转移、沉积的物理量; 辐射防护学量:用各类品质因数加权后的吸收剂量D引申出的用于防护计算的物理量;粒子通量():粒子数在时间间隔dt的变化量dN,s-1能量通量():辐射能在时间间隔dt内的变化量dR,Js-1;粒子注量():可以认为是进入单位截面积小球的粒子数;m-2能量注量():进入向心截面积为da的小球的辐射能 dR与da的比值,Jm -2粒子注量率():表征单位时间内进入单位截面积小球的粒子数的多少,又称为粒子通量密度,m-2s-1 能量注量率():表征单位时间内进入单位截面积小球的辐射能的多少,又称为能量通量密度, Jm -2s-1 电离:从一个原子

4、、分子或其它束缚状态释放一 个或多个电子的过程;电离密度:带电粒子在单位路径长度上形成的离子对数,单位为离子对/cm。激发: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原子由基态转入高能态。退激:激发态的原子不稳定,以发射光子的形式放出相应的能量回到低能态轨道。散射: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与带正电的原子核发生排斥作用而改变其本身的运动方向。电离和激发两过程构成了重带电粒子在碰撞过程中的主要能量损失。 传能线密度LET:表示带电粒子在单位长度径迹上传递的能量。单位是 MeVcm-1 射程:带电粒子从进入物质到完全被吸收沿原入射的方向穿过的最大距离,称为该粒子在物质中的射程。如果不指明在哪种物质中,就是指粒子在标准状况下的

5、空气中的射程。 平均射程:一组单能粒子射程的平均值。射程歧离:单能粒子在同一种物质中的射程并不完全相同。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非弹性碰撞、辐射相互作用、弹性散射、核相互作用、电子对生成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电子对生成、相干散射、光核反应中子物质的相互作用: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去弹性散射、俘获、散裂 粒子:能量超过某定值(一般为100eV)的带电粒子,可以明显偏离初始运动方向且穿越一段路程,进一步引起其它原子激发/电离。电离过程中带电粒子损失的能量并非直接沉积在当地,而是有很大一部分被粒子散播到其它位置。 v轫致辐射:快速电子通过原子核附近时,在原子核库仑场的作

6、用下一部分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来。高能电子能量损失的主要方式,而重带电粒子可忽略。射线是原子核能级跃迁蜕变时释放出的电磁辐射光子。 X射线 a. 轫致辐射x射线。由带电粒子在原子核库仑场中慢化而产生的电磁辐射。 b. 特征x射线。由原子电子能级改变而产生的电磁辐射。 与物质的作用类型完全吸收:光电效应、电子对生成、光核反应和光介子生成等。 部分吸收:康普顿散射和核共振散射。 不吸收:弹性散射。特点:在介质中可以穿行比较长的路程,一次相互作用过程中光子损失的平均能量较大。 高能中子 能量大于10MeV v 快中子 100keV-10MeV v中能中子 1keV-100keV v 慢中子 0-

7、1keV 作用类型1) 弹性散射:总动能守恒。 2) 非弹性散射 :总能量、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3) 去弹性散射 :(n,p), (n,)等; 4) 俘获(Capture):(n,); 5) 散射(Spallation);以上均属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系数 1、 线阻止本领,质量阻止本领 带电粒子使物质原子电离或激发而损失的能量称为电离能量损失。 把带电粒子在物质中单位路程上的电离损失称为电离能量损失率,又称为阻止本领。(1) 阻止本领与重带电粒子电荷数的平方成正比。(2) 阻止本领与带电粒子的质量无关。(3) 阻止本领与重带电粒子的速度有关。(4) 阻止本领与物质

8、的电子密度NZ成正比。线阻止本领:S=dE/dl dE是dl距离上损失能量的数学期望值。单位为J.m-1 质量阻止本领:S/ 单位为 J.m2.kg-1 2、 质量碰撞/辐射阻止本领质量碰撞阻止本领:指一定能量的带电粒子在指定物质中穿过单位质量厚度的物质层时,由于电离、激发过程所损失的能量。单位:Jm2/kg质量辐射阻止本领:指一定能量的带电粒子在指定物质中穿过单位质量厚度的物质层时,由于轫致辐射过程所损失的能量。 单位:Jm2/kg 重离子的能量损失机制主要电离、激发临界能量:质量碰撞阻止本领=质量辐射阻止本领的电子能量非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系数一、衰减系数描述入射射线本身的衰减程度质量

9、减弱系数特点和作用 1、 只涉及到物质中入射不带电粒子数目的减少,并不涉及进一步的物理过程。 2、 数值不因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3、 康普顿占优势的光子能量范围内,几乎所有物质的质量减弱系数大致相同。 射线(X射线)同物质相互作用,其能量分为两个部分:1、光子能量转化为电子的动能 2、能量被能量较低的光子所带走二、能量转移系数tr描述入射射线与物质作用后转移给次级带电粒子的能量份额质量能量转移系数:射线在物质中穿过单位质量厚度后,因相互作用,其能量转移给电子的份额。m2/kg 辐射剂量学中,重要的是光子能量的电子转移部分。只涉及到在物质中入射不带电粒子能量的转移,而不涉及能量是否被物质

10、吸收的问题 三、能量吸收系数en描述次级带电粒子与物质作用并耗散能量后最终能够留在观测物质中的能量份额质量能量吸收系数:射线在物质中穿过单位质量厚度后,其能量被物质吸收的份额。m2/kg不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不带电粒子通过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把能量转移给次级带电粒子;第二阶段:次级带电粒子通过电离、激发等方式 把转移来的能量大部分留在介质中;引入转移能和比释动能K,描述第一阶段的过程;转移能tr:指定体积内由不带电粒子释放出来的所有带电的电离粒子(具备电离能力)初始动能之和,单位 J 比释动能K:dtr即转移能的期望值。K=dt/dm 单位:戈瑞(gray),简写Gy,

11、1Gy=1JKg-1比释动能与能量注量的关系:K=(tr/)比释动能与粒子注量的关系:K=Fk P308 附表3,粒子注量等于单位体积内的径迹总长度。比释动能率:=A/R2,单位:JKg-1s-1或Gys-1或 rads-1 P75表3.2比释动能由空间指定点的不带电粒子注量和介质的作用系数决定。谨慎保持辐射场不变,那么比释动能则由作用系数即可确定。照射量X:dQ为X,射线在质量为dm的空气中释放的全部电子完全被空气阻止时,在空气中所产生的一种符号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X=dQ/dm照射量与粒子注量的关系:X=Fx P22 表1.2照射量率:= A/R2,单位:Ckg-1s -1或Rs-1 P7

12、5表3.2授与能1:指该能量沉积事件所涉及到的单个或单类相关电离粒子在指定体积V内发生的所有的相互作用中沉积能之和。1=Ein-Eout+Q带电粒子平衡条件总结: 1) 离介质边界要有一定的距离。被考虑的体积边界与介质边界的最短距离d必须不小于次级带电粒子在介质中的最大射程,即dRmax; 2) 均匀照射条件。要求离所考虑体积的边界等于次级带电粒子最大射程的体积内,辐射的注量率处处相等3) 介质均匀。在上述体积范围内介质均匀一致,使得粒子在该体积内的作用保持一致性;例1、 一个动能E=10MeV的正电子进入体积V,通过碰撞损 失掉5MeV的能量后与体积内的一个静止负电子发生湮没, 产生能量相等

13、的两个光子,其中的一个逸出体积V,另一 个在V内产生动能相等的正负电子对。正负电子在V内通 过碰撞各自消耗掉其一半动能后负电子逸出V,正电子与 一个静止负电子发生飞行中湮没,湮没光子从V逸出。求 对V的授与能。(为了便于计算假定静止的正负电子对湮没 产生1MeV的光子,反之亦然) 解:Rin=10MeVRout=(Rout1)u+(Rout2)c+(Rout3)u(Rout1)u=(10-5+1)/2=3MeV(Rout2)c =(3-1)/2/2=0.5MeV(Rout3)u =0.5+1=1.5MeVQ=2mc2-2mc2+2mc2=1MeV= Rin - Rout +Q=10-3-0.5

14、1.5+1=6MeV吸收剂量D:单位质量的受照物质吸收平均电离辐射能量。D=d/dm任一体积元内物质吸收的能量,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该体积内释出的带电粒子就地授与的那部分能量;其二是起源于其他位置而来到这一体积的带电粒子所授与的能量。 带电粒子平衡的条件下,若忽略带电粒子因轫致辐射引起的能量损失,K=D,D=fmX02按产生方式:放射性核素中子源,如镅(Am)铍源,锎-252源加速器中子源反应堆中子源等离子体中子源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5类: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

15、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类放射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不大可能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根据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射线装置分为类、类、类。类为高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短时间受照射人员产生严重放射损伤,甚至死亡,或对环境可能造成严重影响; 类为中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受照人员产生较严重放射损伤,大剂量照射甚至导致死亡; 类为低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一般不会造成受照人员的放射损伤。归一化因子(D值)放射源可导致确定性健康效应的“危险”活度水平;如果某放射源活度超过相应“D”值水平即被认为是“危险源”。辐射作用后产生的生物效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