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知识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3811934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精编》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精编》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精编》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精编》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知识(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 学习要点 掌握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能正确区别数据和信息的不同 了解信息的各种类型 重点是理解各类信息的含义 掌握信息资源的概念 功能 熟悉信息资源的类型 掌握政务信息资源的概念及各类政务信息的含义 了解信息科学的发展阶段 理解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了解管理思想的发展 掌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职能 理解传播学在信息管理中的地位 了解信息传播的各种模式 掌握社会信息的交流形式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资源 信息1 概念 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的反映 也就是说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 可感知 可反映的物质存在形式 也是一种意识反映形式 当信息在客观世界中 即物质世界中 信息是一

2、种物质 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可感 可反映的物质性 当在主观世界里 即人的意识中 信息又是物质在人们意识里 心理上的反映 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人们在没有获得任何信息之前 信源对收集者一定存在着某种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 信息从信源发出 但在收信者没接收到信息之前 对信源存在着一定量的不确定性 所谓不确定 就是收集者对信源的认识不肯定 不知道 你对某件事物知道得越少 则存在的不确定性就越大 而你得到的信息假如能使不确定性消除得越多 你所获得的信息量就越多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资源 对信息认识的三个层面 一 在日常生活层面上二 科学或科学认识层面上三 在哲学认识论的层面上 钟义信 信息科学原理 本体

3、论层次 事物运动的状态和 状态改变的 方式认识论层次 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变化方式 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 含义和效用 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 可以将信息分为语法信息 是什么形式 语义信息 是什么意思 语用信息 有什么用处 本体论层次 事物运动的状态和 状态改变的 方式换句话说 也就是指像日出 月落 花谢 鸟啼以及气温的高低变化 股市的涨跌等等 都属于信息 它是一种 纯客观 的概念 与人们主观上是否感觉到它的存在没有关系 认识论层次 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变化方式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梁红玉击鼓战金山 未能破译的一些刻在石崖上的文字和符号不属于认识论层次的信息

4、认识论层次上的 信息 是一个与接受主体有观的概念 春秋时期 楚庄王打算进攻邻小国陈国 先派了人去侦察 不久 派出的使者回报楚王 陈不可伐也 楚王问为什么 使者说 陈城高 沟壑深 防卫很是严密 并且储备也很丰富 听了全都的回答 楚王却满意地说 陈可伐也 陈国本是一个小国 储备丰富 那么必定赋敛沉重 城高沟深 必然过度使用民力 现在陈国老百姓肯定已经疲惫不堪且心怀怨恨 这样的国家其实很容易被征服 于是决定出兵伐陈 果然一举破了陈国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资源 2 信息的类型 从信息的发生领域出发 信息可以分为 物理信息 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从信息的过程出发 信息可以分为 实在信息 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 从

5、信息的载体性质出发 信息分为 电子信息 光学信息 生物信息和文献信息 从信息的主体的认识层次出发 信息可以分为 语法信息 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资源 从信息的逻辑意义出发 信息可以分为 真实信息 虚假信息和不定信息 从信息的应用部门出发 信息可以分为 工业信息 农业信息 军事信息 政治信息 科技信息 经济信息 管理信息等 从信息源的性质出发 即按信息的记录符号 信息可以分为 语音 声 信息 图像信息 文字信息 数据信息 计算信息等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资源 3 信息的特征主要包括普遍性与绝对性 特殊性与相对性 可共享性 可识别性 可处理性 可转换性 可存贮性 可传递性 表征性 动态性

6、等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 顾名思义有两层次含义 一个是信息 上一节讲过 一个是资源 1 信息资源的概念是指一个贯穿于人类社会信息活动全过程的多要素的集合 是经过人类开发和组织的信息的集合 是信息内容以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信息技术 信息设施 信息人员等的信息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资源 4 信息的作用1 信息使人类社会有序化 2 是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中介 3 信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 4 信息是人类社会各类知识发展的来源 5 是三大社会资源之一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资源 2 信息资源的特点信息资源的核心是可利用性 这也是资源的共同属性 除可利用性外 有两方面的特征 经济学特征和独

7、有特征 1 经济学特征 需求性 稀缺性 可选择性2 独有特征 共享性 不可分性 不同一性 驾驭性 动态性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资源 3 信息资源的类型信息资源从不同角度划分有不同的类型按照性质划分为自然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 按载体分为人脑信息资源 实物信息资源 文献信息资源 电子信息资源 按表现形式分为潜在信息资源 现实信息资源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资源 按信息的开发程度 或按其信息加工深度 分为零次信息资源 一次信息资源 二次信息资源 三次信息资源 按构成要素分为信息内容资源 信息技术资源 信息人才资源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资源 4 信息资源的功能信息资源其功能是在社会实践的利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表现

8、为四个方面 1 经济功能 信息资源所具有的多种经济特性使之具有多种经济功能 2 管理与协调功能 协调和管理整个组织中的人 财 物 3 选择与决策功能 没有信息就不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从而不能进行有效的选择和决策 4 研究与开发功能 通过对信息的研究 能产生新知识 新技术 新产品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资源 政务信息资源1 概念政务信息 指政府行政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息 包含开展行政所依据的各类政务规定 如政策法规 以及政务过程产生的政务结果信息 如行政许可等 政务信息资源 是指政府活动所涉及的全部信息资源的集合 包括信息内容资源 信息技术设施资源 信息管理者即人力资源等 即政府部门在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各

9、要素的集合 2 政务信息的分类 P59 第二节信息管理中的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的发展阶段了解两个理论 申农的 信息论 和维纳的 控制论 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1 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1 探讨信息的基本概念和本质 2 研究信息的数值度量方法 信息的数值度量有两种主要方法 概率语法信息测试 模糊语法信息测试 第二节信息管理中的信息科学 3 研究信息运动的一般规律 阐明信息提取 识别 变换 传递 存贮 检索 处理 再生 表示 施效 控制 等过程的一般规律 信息在其认识过程中有四个重要阶段 一是信息产生的过程 三是信息获取的过程 三是信息再生过程 四是信息施效的过程 4 揭示利用信息在整个组织中的流动过程来描

10、述系统和优化系统的方法和原理 5 寻求通过加工信息来生成智能和发展智能的机制与途径 第二节信息管理中的信息科学 2 信息科学的研究领域信息科学的基本科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1 信息科学的哲学层次2 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层次3 信息科学的技术应用层次 第二节信息管理中的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的研究方法信息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一个方法两个准则 1 信息方法 用信息作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础 信息科学的研究有其独特的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信息分析法 信息综合法和信息进化方法 第二节信息管理中的信息科学 1 信息分析法 是从信息的观点出发 牢牢抓住事物的信息特征 分析事物间的相互联系 提示其本质规律 从而实现决策目标

11、的完成 即解决认识问题 2 信息综合法 从信息的观点出发 根据用户的要求来构造出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信息模型 是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3 信息进化方法 利用信息技术获得系统当前的状态和运行效果 与系统目标进行比较 找出差距 并进一步进行改造 完成系统的进化过程 第二节信息管理中的信息科学 2 两个准则1 结构功能行为辩证统一准则 由结构产生功能 由功能决定行为 但功能相同 不一定结构也相同 2 物质能量信息三位一体准则 认为物质能量与信息三者是同样重要的 第三节信息管理中的管理科学 在信息管理中 信息是其实现的基础和技术保证 而管理才是它的灵魂 管理的含义1 概念管理是指在一定条件或环境下 管理主体

12、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 对管理实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第三节信息管理中的管理科学 2 管理的五个基本要素一是要有管理的主体 即管理者 二是要有管理的客体 即被管理者 三是管理的目的 四是管理职能与方法 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五是管理环境和条件 既包括内环境也包括外环境 第三节信息管理中的管理科学 管理学思想的发展1 科学管理阶段2 行为科学理论及管理理论发展阶段3 战略企业组织理论发展阶段4 企业再造理论与企业文化管理理论5 全球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三节信息管理中的管理科学 管理的基本原则1 人本原则 强调人在管理中的作用 这就是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13、2 系统原则 系统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 局部服从整体 从而使整体效果为最优 3 职责原则 将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 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个环节或部门的量化任务和职责 第三节信息管理中的管理科学 4 效益原则 管理是追求效益的过程 5 反馈原则 通过对管理结果的信息反馈 判断管理是否成功 哪些方面还要改进 从而实现管理系统的持续有效性 6 动力原则 物质动力 如奖惩 精神动力 如企业文化 目标 信息动力 管理过程中使用 7 弹性原则 是指管理应能对信息变化作出反映 以便能适应新的变化和发展 第三节信息管理中的管理科学 管理的基本职能 第四节信息管理中的传播学 信息与传播学传播的概念 是

14、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使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有四方面含义 P84信息与传播学的关系 有三方面P85 第四节信息管理中的传播学 信息传播模式传播模式研究分为三大类 也是三个阶段 线性模式 控制论模式 社会系统模式 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 韦弗模式为代表 第四节信息管理中的传播学 1 拉斯韦尔的直线模式拉斯韦尔的直线模式是线性模式 即信息的流动是直线的 单向的 该模式把人类传播活动明确概括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 即由传者 受者 信息 媒介 效果这五个传播环节构成 通常被称作5W模式 或称拉斯韦尔模式 第四节信息管理中的传播学 其称谓来自模式中五个要素同样的首字母 W 谁 就是传播者

15、说什么 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 渠道 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 对谁 就是受传者或受众 效果 是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 情感 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 第四节信息管理中的传播学 不足之处 该模式有两点不足 一是直线性 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 单向型的过程 没能注意到反馈这个要素 忽视了传播的双向性 二是孤立性 丝毫不涉及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 第四节信息管理中的传播学 2 申农 韦弗数学模式申农 韦弗模式也是一个著名的线性模式 注意到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全没从根本上克服线性模式的局限性 变 单向直线性 为 双向循环性 引入了 反馈 的机制 从而更客观 更准确地反映了现实的传播过程

16、 第四节信息管理中的传播学 在这个模式中 传播被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 包括了信息源 发射器 信道 接收器 信息接受者以及噪声六个因素 这里的发射器和接收器起到了编码和译码的功能 第四节信息管理中的传播学 3 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和大众传播过程模式1 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在施拉姆提出的传播的循环模式中 不仅设置有反馈并且突出反馈的双向性 表明任何传播活动都应具有的双向性 第四节信息管理中的传播学 两个要点 一是模式中没有固定的传播者和受者 每个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其身分是不同的 可以在编码者 释码者和译码者之间转换 二是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出现了互动 编码者释码者译码者 编码者释码者译码者 信息 信息 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第四节信息管理中的传播学 2 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 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与各种信息来源有密切联系的媒介组织 由媒介组织将信息传播给大量的受者 受者开始释码和译码 成为释码者和译码者 而一些受者会将反馈信息再传递给媒介组织 这时 受者就是编码者和传播者 实现了传播者与受者间的互动 图P90 第四节信息管理中的传播学 4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图P91该模式中 将大众传播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