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通信工程在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应用 杨承久讲述.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808612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通信工程在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应用 杨承久讲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通信工程在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应用 杨承久讲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通信工程在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应用 杨承久讲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通信工程在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应用 杨承久讲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通信工程在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应用 杨承久讲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通信工程在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应用 杨承久讲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通信工程在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应用 杨承久讲述.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通信工程在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应用学号:B09010132 姓名:杨承久引言:世纪之交,海湾的硝烟,科索沃的烽火,在引起人们对未来战争发展模式和走向深深思索的同时,也对通信对抗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关键词:一体化联合作战 “超广域”宽带无线互联网络通信对抗及其战法与通信工程电子对抗和网络对抗 C4ISR系统信息系统体系作战人才的培养方阵化 模块化正文:一、一体化联合作战一体化联合作战取代协同性联合作战,实际上是信息化战争对机械化战争的历史否定。正如以第三次浪潮闻名于世的美国学者托夫勒所说:“人们发动战争的方式,正反映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生产方式。”联合作战97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

2、给出的联合作战的定义是:“两个以上的军种或两个以上国家、政治集团的军队,按照总的企图和统一计划,在联合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共同进行的作战”。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又一次新军事技术革命。但信息技术并非等同于联合作战,它只是为联合作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可能性。如何利用新一轮信息革命信息革命带来的是“集合系统军事技术革命”。这个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网络中心战(networkcentricwarfare),也就是“信息优先的作战思想,通过联网的传感器、决策人和射手达到共识、提高指挥速度、加快作战节奏、增大打击毁灭性、提高自身存活率,以及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我同步。”网络中心战争对现代战争产生了新的影

3、响,一个最近的例子就是在美军中央指挥部(U.S Central Command)指挥的阿富汗反恐战争。该指挥部的司令法兰克斯将军身处位于佛罗里达州坦帕湾(tampa)的总部,通过现代通讯技术与万里之外的战区接上线,从而指挥战事。“超广域”宽带无线互联网络: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核心与灵魂按照空间维界定,“超广域”宽带无线互联网络,是由无线技术设备(包括空间的GEO、MEO、LEO卫星、无人空中飞行器、数字蜂窝、深海激光通信等固定和机动的无线设备)达成的,与有线互联网络并网组成信息栅格(矩阵),实现全维信息获取、处理与传递,广域分布、动态开放,能够为在地理位置多维分散的、移动的参战力量(战斗人员、作战

4、指挥、武器装备、侦察监视等)提供端到端的多媒体综合服务,使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信息利用和信息对抗一体化,动中达成各作战力量之间的无缝隙链接,充分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一体化联合作战力量分布在多维空间,要求战场互联网具有多维分布互联、顺畅的特点,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一体化联合作战力量高度融合,要求作战场互联网具有开放、共享、按需接入的特点,使多维作战力量具有共享战场态势的能力,以信息优势达成作战优势;一体化联合作战力量部署机动快速,要求战场互联网具有展开快速、动中互通的特点,以机动性夺取作战的主动性。多维端到端即需即联。“超广域”宽带无线互联网络,综合应用卫星通信、个人通信、移动

5、通信等技术手段,强调终端用户之间,按照需要,在正确的时间联通正确的终端,实现端到端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满足一体化联合作战参战力量密切协同、高度融合的要求。终端自由移动。“超广域”宽带无线互联网络,综合空间和海底多维优势,能够全球信息获取,具有移动通信和移动计算的功能,保证用户终端无论移动到空中还是水下,都可以以任何方式进网,实现在正确地点、正确时间内建立正确联系,达成与其它作战单元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信息业务综合。“超广域”宽带无线互联网络,根据用户终端的需要,能够存储、处理、交换包括语音、数据、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具有综合业务采集、处理、传递能力,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将正确的信息

6、传递给正确的终端,精确保障各作战单元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实现一体化联合作战对C4IKSR一体化的要求。按需分配资源。“超广域”宽带无线互联网络,能够根据作战要求对频谱、带宽和功率等网络资源按需进行实时的自适应动态调配,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精确保障作战对信息传递的需求,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战场态势复杂多变的要求。 二、通信对抗及其战法与通信工程通信对抗海湾战争的头一天,美、英、法等国出动了1300多架次飞机,在夜暗掩护下,对伊拉克上千个目标实施了高密度、高强度的轰炸。可是人们不禁要问: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广阔战区,是靠什么协调指挥七、八个国家的70多万陆、海、空军战役行动?原来,他依

7、靠的是叫C3I的系统作为指挥核心。没有C3I系统,就没有现代化战争。C3I系统使人所描绘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比喻成了现实。然而,有了它也不等于就拥有了一切,有矛就有盾,有通信就有通信对抗。通信对抗就是组织进行通信防御和对敌实施通信干扰。它是为了削减、破坏敌方通信的使用效能,保护己方通信正常发挥所采取的措施,是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双方采取的重要对抗手段之一。双方对抗效果如何,将成为取得战争主动权甚至是决定战争进程和结局的重要因素。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的实践表明,争夺电子频谱控制权的斗争,是现代战争的序幕和先导,并贯穿整个战争的全过程,它是掌握战场主动权,赢得战争胜利的首要方法和手段

8、。通信对抗可分为通信侦察、通信干扰和反干扰。通信侦察是指搜索、截获敌人的通信信号,给干扰机提供所需要的信息。通信侦察不仅要分析对方电台信号的频率和其它一些参数,而且要用交叉定位的方法测定对方电台的方位,给通信干扰提供情报。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当一个人和你说话时,你能听得见;但当多个人同时和你说话时,你反而什么也听不清。简单地说,通信干扰用的就是这个原理。它用频率相同的干扰信号阻塞敌方的通信,或施放频带很宽的干扰噪声减弱敌方的通信能力。在作战中,针对敌方各种无线电通信装备,用各种不同的侦察干扰装备来对付。它们工作在不同的频段上,从各种作战平台上对敌方通信进行着缜密的侦察和强烈的电子干扰。通信对

9、抗战法初探高技术的竞争已经引起了未来作战空间和作战模式的根本性变化。许多军事专家认为,19世纪是海战,20世纪是空战,21世纪是电磁战。电磁战场已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战场,“未来战争没有制电磁权,就没有制空权,没有制空权,就没有海上、地面作战的主动权”。而要想夺取制电磁权,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就必须灵活运用各种通信战法。藏而惑之,反敌侦察。通过控制信息及伪装、佯动等战术技术隐蔽手段,隐真示假,迷惑敌人,避开敌电子侦察,以求对我形成有利的通信对抗态势。联而防之,防敌摧毁。组织通信分队、民兵预备役通信分队,利用各种电台,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将不同频段、不同类型的无线电通信设备配置成网,通

10、过发挥网络的整体优势,提高抗打击能力。活而避之,力避干扰。灵活运用通信手段和组织方法,合理划分使用频率,避敌干扰和自我干扰,确保通信系统安全顺畅,稳定可靠。护而抗之,以攻助防。为谋求通信对抗主动权,运用多种战术、技术措施,加强自我防护,把通信电子进攻与通信电子防御等作战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整体对抗能力,减弱敌对我通信系统的杀伤,并适时采取攻击手段,削弱、破坏敌电子侦察和干扰效果,确保我通信畅通。从50年代末开始,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出现了一种新的通信方式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把数据的处理与传输合为一体,实现了数字信息的接收、存储、处理和传输,并对信息流加以控制,检验和管理的统一。这一发展

11、,使通信对抗更加复杂、要求战法研究必须与技术改进结合。信息对抗与通信工程的区别电子信息广泛存在于当今信息社会中。电子信息从采集获取到生成、记录存储到表示、传递交换到播发以及做为交易工具等都存在信息的安全问题。电子信息存在安全问题,说明出现了信息对抗问题,也就产生了信息对抗技术在社会行将进入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之际,无论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还是在国家防务中都需要大量掌握信息对抗的专业人才。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便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通信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通信工程专业

12、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三、未来通信对抗的发展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人才的培养未来通信对抗的发展电子战是指战争双方为争夺电磁频谱的使用权和控制权(即争夺“电磁频谱优势”或“制电磁频谱权”)而采取的对抗或作战行动。电子战的作战方式有电子支援(包括侦察和监视)、电子进攻(

13、包括压制和欺骗干扰)和电子防御(包括反侦察和抗干扰),主要专业领域有雷达对抗、通信对抗、光电对抗、水声对抗以及综合电子对抗。 由于联合作战的需要,各种主要的信息装备都将纳入C4ISR系统,C4ISR不仅成为军队作战体系的黏合剂和作战能力的倍增器,而且成为战场作战体系的核心和神经中枢。众所周知,以各种传感器、通信网和计算机为核心的C4ISR系统是一个多节点、多路由、多接口的信息网络体系,部分节点损坏、路由中断或接口堵塞,对整个网络体系作用的发挥影响不大,只有综合使用电子对抗和网络对抗两种手段,才能在全维空间破坏C4ISR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摧毁其作战能力。这样,对C4ISR系统实施电子战就包含两

14、部分内容:一是侦察干扰信息网络体系中传感器截收的信号,即承担“信号对抗”任务,这是传统电子对抗的内容;而越来越多并日渐成为重点的是攻击和破坏网络体系中传输、交换和分发各种信息的通信网络,实施“网络对抗”,这是现代战争赋予电子对抗的新内涵。通信对抗因其具有电子对抗和网络对抗的双重职能,必将成为信息战的主要手段和主力武器。这既是通信对抗难得的发展机遇,更是通信对抗发展面临的严峻考验和巨大挑战。培养信息系统体系作战人才按照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准备和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要求,当前人才建设比较突出地呈现出:官兵信息素养起点偏低;信息化专业人才总体偏少;高端人才相对紧缺;人才培训资源不足。方阵化与模块

15、化相结合,谋划人才建设布局方阵化、模块化培养人才,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有效方法。抓好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人才培养,构建具有信息化特征的人才体系,应积极借鉴这种理念和方法,科学谋划布局,优化链接组合,形成各居其位、才尽所用、优势互补的方阵和模块优势。方阵化,就是按照一定的类别和层次,对人才进行科学排列,谋求人才培养的整体规模效益。方阵的纵队是各个领域的人才链,主要是联合作战指挥、信息化建设管理、信息技术专业、新装备操作和维护四类人才队伍;而每个人才链又区分为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基础人才和后备人才不同层次,则构成方阵的横排。方阵化布局的最大好处,是立足现有编制和人才基础,将各类人才队伍形

16、成合理的梯次,对不同层级人才确定合理的比例,便于分类指导、分层培养、整体推进。应以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需求为引领,按照立足基础、科学配置、循序渐进原则,对人才培养进行方阵化设计,形成总体规划目标,确保宏观控制的科学性、系统性、协调性。模块化就是按照基于信息系统的侦察情报、指挥控制、火力打击、通信保障、后装保障、全维防护等作战要素,突破建制,根据一定需求将各专业、各职级的人才编配组合,以人才模块的系统组合实现体系作战的核心支撑。模块化的最大好处,是通过每类模块人才的标准化编成,实现各专业、各职级、各层次人才的精确定位,既便于对人才数量准确控制,也便于人才称职率的评估由按平时岗位职责要求向按作战“席位”需求拓展,进一步实现人才培养和配置的精确化。信息主导与多维支撑相结合,重组人才素质结构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人才培养,信息化素质是核心。应把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