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指导书.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808366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指导书.doc(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指 导 书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编制工作组二七年八月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编制领导小组组 长:史光前 尚全民 副组长:王 威 王井泉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编制技术工作组组 长:胡维忠 王井泉副组长:杨 昆 郭 良 肖坤桃 王顺长成 员:黄先龙 丁洪亮 张平仓 韩友平 叶秋萍 陈桂亚 郭铁女 袁雅鸣 张国学 汪新宇 任洪玉 黄 为 龚 雯目 录引言11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原则及总体结构21.1 设计原则21.2 总体结构32 水雨情监测系统设计122.1 设计原则122.2 监测方式及报汛工作体制132.3 监测站网布设要求142.4 监测设备

2、设施设计要求162.5 信息传输通信网设计202.6 测站设备设施配置及投资控制303 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设计403.1 设计原则403.2 平台组成与功能要求403.3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413.4 数据库系统设计433. 5 平台设备配置与投资控制454 信息汇集、信息查询子系统设计474.1 设计原则474.2 信息汇集子系统设计484.3 信息查询子系统设计494.4 子系统建设投资控制535 预报决策子系统设计545.1 设计原则545.2 系统组成555.3 水雨情分析预测模块555.4 预警信息生成模块575.5 系统维护和管理模块595.6 子系统软件开发投资控制616 预警子

3、系统设计626.1 设计原则626.2 预警子系统的组成636.3 预警流程646.4 预警信息的发布656.5 预警信息传输通信网676.6 投资控制717 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737.1 组织指挥机构737.2 分工与职责758 宣传、培训及演练818.1 宣传818.2 培训828.3 演练83引言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我国主要位于东亚季风区,暴雨分布范围广;季风气候决定了我国降雨在年内分布不均,汛期高度集中,以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大。山洪灾害的防治需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4、2006年10月,国务院批复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要求“力争到2010年,在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初步建立以监测、通信、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为主并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减少群死群伤事件和财产损失。”建设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及时规避风险,避免或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是有效防御山洪灾害实施指挥决策和调度以及抢险救灾的保障,在山洪灾害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指导、规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的编制,保障有效开展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特编制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指导书。本指导书主要针对防御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灾害的监测预警

5、,同时考虑防御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要求,预留了接收气象、国土等部门信息的接口。1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原则及总体结构1.1 设计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山丘区暴雨的发生常具突发性,因山高坡陡,洪水汇流快,流速大,加之人口和财产分布在有限的低平地上,往往在洪水过境的短时间内即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设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报、警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灾害损失。(2)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状况不同,山洪灾害的成因及特点、防灾设施、工作基础等也有差别,应根据各地山洪灾害的特点,针对目前防御山洪

6、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切合实际地设计和建设监测预警系统。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完善监测预警系统。(3)坚持经济实用、稳定可靠、容易实施、便于操作和推广的原则。考虑本地区的暴雨特点、地形地质条件、经济状况、人员分布、交通及通信条件等实际状况,制定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既要利用遥测、通讯、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又要充分考虑山丘区的实际条件,可以采用人工观测简易雨量筒、手摇报警器、无线广播、敲锣打鼓等适合当地条件的监测预警方式方法,扩大系统覆盖面,达到既能有效解决监测、通信及预警问题,又能节约投资的目的。同时要保证系统稳定可靠、经久耐用,

7、尽可能地降低使用运行成本。(4)遵循相关规程、规范。系统设计要以现行的相关水文监测、通信系统组网、软件开发、数据库构建等方面的规程、规范为依据;各种构件优选符合国家标准的型材和通用件,以利于施工的质量控制和系统运行的维护管理。(5)充分利用现有气象、水文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系统建设要与相关行业的规划、建设相协调。目前气象预报站网已基本布设到县级,水情预报站网按流域设置,地质灾害监测站在重点地区也设到县级。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气象、水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雨量站网建设要与气象发展规划协调,山洪监测预警要与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相结合。(6)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和成果,并与国家防汛指挥系统相衔接。分析确

8、定山洪灾害预警指标、制定监测预警方案等,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料、成果及积累的经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补充,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数据库结构要与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数据库结构相统一,技术标准要与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标准相衔接。1.2 总体结构1.2.1系统组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包括水雨情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系统结构见图1.2-1)。为更好地发挥系统的防灾减灾作用,还需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加强宣传培训。水雨情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水雨情监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组网、设备设施配置等。乡(镇)、村自身预警的监测设施,一般以简易的为主;县级以上可根据经济状况和山

9、洪灾害特点,布置有一定技术含量、实用、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施。汇入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及预警平台的水雨情监测信息以县级以上的自动遥测信息为主,群测群防水雨情监测信息以乡(镇)、村简易观测信息为主。根据我国山洪灾害范围广、成因复杂的特点,要加密现有水文图1.2-1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结构示意图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汇入平台的水雨情监测信息水雨情监测信息水雨情监测系统群测群防水雨情监测信息信息汇集子系统、查询子系统预报决策子系统预警子系统群测群防预警预警系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气象部门的监测站网,以控制水雨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由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和山洪灾

10、害群测群防预警系统组成。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中的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及预警平台是该预警系统数据信息处理和服务的核心,主要由信息汇集子系统、信息查询子系统、计算机网络子系统和数据库子系统组成;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主要由信息汇集子系统、信息查询子系统、预报决策子系统和预警子系统组成,在县级以上防汛指挥部门建立,山洪灾害严重的区域应建立该系统,以获取实时水雨情信息,及时制作、发布山洪灾害预报警报;系统一般要求具有水雨情报汛、气象及水雨情信息查询、预报决策、预警、政务文档制作和发布、综合材料生成、值班管理等功能,并预留泥石流、滑坡灾害防治信息接口。群测群防预警系统包括预警发布及程序

11、、预警方式、警报传输和信息反馈通信网、警报器设置等;预警信息、预警方式、预警信号等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预警方式、预警信号应简便,且易于被老百姓接受。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主要包括建立县、乡(镇)、村、组、户五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明确县、乡(镇)、村、组防御山洪灾害的组织机构、人员设置、职责等。通过建立群测群防责任制组织体系,保障县、乡(镇)、村、组、户防灾信息上传下达畅通,监测、预警、避灾措施落实。宣传培训包括防灾知识的普及,防灾准备,监测、警报设施的维护和操作,预案的宣传、演练等。1.2.2系统建设模式由于山洪预见期短、致灾快,因此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需特别加强县级以下行

12、政区的防灾工作。根据我国目前县级以下行政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技术水平、防灾特点以及各级防汛部门在防灾中的作用,提出以下三种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基本模式:模式一:在县级行政区建立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省、市、县、乡(镇)、村等各方面的山洪灾害防治相关信息汇集于平台,县级防汛部门根据系统信息,及时发布预报、警报。同时县、乡(镇)、村、组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开展监测、预警工作。其系统结构见图1.2-2。这种模式适宜于山洪灾害严重,县级防汛部门有能力建立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及预警平台,省、市、县信息实现共享,县级防汛部门能制作山洪灾害预报警报的县级行政区。模式二:县、乡(镇)、村、组建立群测群

13、防的组织体系,依靠县、乡(镇)、村、组的监测设施,结合省级、市级防汛部门的信息、指令,开展监测预警工作。县、乡(镇)、村根据暴雨、洪水及水库(山塘)等监测信息,发布预报警报。一般按县乡(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山洪灾害预警;遇紧急情况(暴雨洪水陡涨、水库山塘溃坝等)村可直接报告县级防汛指挥部和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发布预警。其系统结构见图1.2-3。群测群防预警县级以下水雨情监测信息省、市水雨情监测信息水库、山塘溃坝图1.2-2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示意图(模式一)暴雨洪水基于县级平台的预警系统村组户乡镇省级防汛部门市级防汛部门气象、暴雨、洪水等监测信息气象、暴雨、洪水等监测信息紧急情况下

14、群测群防预警县级以下水雨情监测信息省、市水雨情监测信息水库、山塘溃坝图1.2-3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示意图(模式二)暴雨洪水县级防汛部门村组户乡镇省级防汛部门市级防汛部门气象、暴雨、洪水等监测信息气象、暴雨、洪水等监测信息紧急情况下这种模式适宜于尽管山洪灾害严重,但经济条件差,不具备建立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及预警平台的人、材、物等条件的地区;或者山洪灾害总体不严重的区域。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面积大、人口密度较小,市、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山洪灾害防御立足于群测群防,依靠建立县、乡(镇)、村、组防御山洪灾害的组织体系和加强宣传培训,采用简易设施开展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模式三:在市级行政区建立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省、市、县收集的山洪灾害防治相关信息汇集于系统,市级防汛部门根据系统信息,及时发布预报、警报;县级防汛部门配置信息接受终端,与市级防汛部门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及预警平台信息实现共享,县级以下部门执行市级防汛部门的指令。同时县、乡(镇)、村、组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开展监测、预警工作。其系统结构见图1.2-4。这种模式适宜于市级行政区内局部地区山洪灾害严重,县级行政区经济条件差,防汛部门力量相对较弱,市级防汛部门更有能力建立信息汇集及预警平台,发布预报、警报的区域。对不同山洪灾害特点、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区域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