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33804218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8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四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 师夷长技 1 表现 1 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 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 为了解对手 设立译馆 将 所得夷书 就地翻译 编译出 四洲志 各国律例 等资料 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 编撰 海国图志 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2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含义 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 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实践 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筹划建设近代海军 2 影响 1 开眼看世界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

2、一步 2 中体西用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二 维新变法思想1 早期维新思想 1 背景 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 代表人物 王韬 郑观应等 3 主张 经济上 发展民族工商业 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上 主张兴办学校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上 主张革新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 局限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也没有付诸实施 2 维新思想的发展 1 代表人物及思想特点 康有为 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 宣传维新思想 撰写 新学伪经考 和 孔子改制考 借助经学的外衣 否定君主专制统治 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梁启超 发表 变法通议 宣传伸民权 设议院 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 指出封建君

3、主皆为 大盗窃国 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2 实践 1898年 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 光绪帝实行变法 这就是戊戌变法 3 影响 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 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 主张兴民权 提倡新学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三 新文化运动1 背景 1 经济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2 政治 辛亥革命后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3 思想 辛亥革命后 民主 自由 平等 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同时 袁世凯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 概况 1 序幕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

4、封建文化 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 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蔡培元等 3 阵地 新青年 主要阵地 北京大学 活动基地 3 内容 1 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 迷信 2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3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4 影响 1 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的思想 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4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 原因 1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5、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 五四运动的爆发 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 表现 1 五四运动前 马克思主义传入 1918年 李大钊发表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等文章 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1919年 李大钊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 五四运动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创立社团 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思想转变 陈独秀 毛泽东 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出版刊物 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 劳动界 劳动者 和 劳动者 3 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6、 考点二 考点一 角度1 中体西用 材料社会学者丹尼尔 勒纳在 传统者 和 现代人 之间 设定了 过渡人 这个概念 中国的 过渡人 一直在新 旧 中 西中摇摆不定 他一方面要扬弃传统的价值 因为它是落伍的 另一方面 他却极不情愿接受西方的价值 因为它是外国的 他强烈地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像西方的现代化工业国家 但同时他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 摘编自金耀基 从传统到现代 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近代中国出现 过渡人 的原因 简述近代中国的洋务派是否具有 过渡人 的特征 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原因 西方列强的侵略 民族危机加深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新经济因素产生 西学东渐 传统思

7、想受到冲击 具有 理由 洋务派强调 中体西用 或洋务派主张在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前提下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角度2 维新思想材料梁启超建议 仿行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以取代中国封建主义的诸法合体的中华法系 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 谋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 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 就是 善法 良法 强调法的严肃性 坚决认真贯彻执行 做到令行禁止 取信于民 他认为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 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 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 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 摘编自邱远猷 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问题 根据材料 概括指出梁启超的基本主张 答案 主张 仿行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立法应以谋求国民最多数

8、之最大幸福为宗旨 实行法治必须认真执行 取信于民 立法权应归多数之国民 考点二 考点一 一 全面认识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思想1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即 中体西用 的思想 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 西方的近代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 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2 中体西用 的思想继承了魏源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 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 纲领化 但是这一思想严重削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多年 欲富而不强 的悲剧性结局 3 19世纪末

9、 它与维新变法思想发生了抵触 最终被维新变法思想所取代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是它的承上启下和推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是不容抹煞的 考点二 考点一 二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出现的原因1 特点 1 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 2 托古改制即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为变法制造历史根据 3 将维新思想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2 原因 1 主观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如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来宣扬维新变法的思想 维新派对维新变法的理论认识肤浅 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的 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 2 客观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未得到广泛传

10、播 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考点二 考点一 典例1 2014 天津高考 19世纪八九十年代 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 曾问到西方测温 测热 测电的方法 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 周髀算经 的关系 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 开始开眼看世界B 坚持 中体西用 C 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 关注西方科技 解题思路 从材料的信息中可以看出 李鸿章出的考题中涉及西方的物理 化学 数学等知识 说明当时中国人关注西方科技 故D项正确 19世纪40年代 林则徐等开始开眼看世界 故A项不符合材料时间 错误 中体西用 认为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而不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 材料没有体现 中

11、体 B项错误 从李鸿章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可知他对西方科技的关注 但无法推测出整个社会对西式教育的态度 C项错误 参考答案 D 考点二 考点一 1 2016 郑州一模 19世纪中后期某新式学校开设有英语 法语 基础数学 解析几何 微积分 物理 地理 机械学 船体制造 蒸汽机制造 驾驶 轮机 测绘等课程 下列思想与该校课程理念相吻合的是 A 自强以练兵为要 练兵以制器为先 B 欲自强 必须裕饷 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C 吾国固有之文明 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 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D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 科学之兴 其功不在人权说下 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 解析 根据时间 19世纪中后期 及该校开设的课

12、程可知 该校是洋务派创办的学校 A项强调武器 练兵的重要性 属于洋务派的主张 故A项正确 B项强调发展经济 属于早期维新派的思想 C项上升到了文明高度 D项涉及人权 三项均与洋务运动时期不符 考点二 考点一 2 2015 北京丰台模拟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 西方人讲礼貌 正直 有知识 根本不应该称之为 夷 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 夷 但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 洋 了 该变化反映了 A 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 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 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 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A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人由 夷 到 洋 的转

13、变 体现了国人对西方认识的不断加深 A项正确 夷 不是对西方的仇视 而是盲目自大的表现 B项错误 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的变化是对材料表面意思的解读 其实质是对西方认识的深入 C项错误 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人的态度 与外交政策无关 D项错误 考点二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考点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角度1 新文化运动材料新文化的先驱者欢迎来自西方的各种社会学说 如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德国哲学 英国经济学等各种学说 他们没有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放在截然对立的位置 而是站在更高的层面对中西文化兼收并蓄 新文化的先驱者明确告诉中国人 在世界近代化潮流面

14、前 中国必须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 摘编自张岂之 中国历史十五讲 问题 根据材料 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联系所学知识 概述新文化运动对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 答案 特点 向西方学习 对中西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 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 贡献 促进了思想解放 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促进了文化转型 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角度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材料它的狂飙猛烈地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 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 五四运动 前后 各种各样的 主义 蜂拥而入中国 但在短短几年之后 大多 就风平浪静 了无痕

15、迹了 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 摘编自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 材料中的 它 指什么历史事件 联系所学知识 从社会影响的角度分析 它 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关系 答案 事件 新文化运动 关系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思想解放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 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考点二 考点一 一 新文化运动的 五新 1 新领导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 2 新基础 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 新思想 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

16、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 4 新内容 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 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5 新成果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考点二 考点一 二 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考点二 考点一 典例2 2015 河南洛阳一模 五四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和社团 如女子攻读互助团 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 中华国民女子救国团 妇女救亡会等 这表明当时 A 广大妇女社会地位明显提高B 国人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C 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纲常礼教D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解题思路 材料中 女子攻读互助团 等组织的出现 并不能说明广大妇女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A项错误 材料中 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和社团 并不能代表国人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B项错误 材料中 先进青年 女子攻读互助团 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 中华国民女子救国团 妇女救亡会 的信息说明妇女开始走向社会 冲击传统封建 三纲五常 的伦理观念 C项正确 D项说法绝对 错误 参考答案 C 考点二 考点一 1 2016 河南洛阳一模 1919年 李大钊发文赞成 由人类以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