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0年中考历史 重大热点专题四 古今中外改革和开放(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803783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0年中考历史 重大热点专题四 古今中外改革和开放(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0年中考历史 重大热点专题四 古今中外改革和开放(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0年中考历史 重大热点专题四 古今中外改革和开放(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0年中考历史 重大热点专题四 古今中外改革和开放(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0年中考历史 重大热点专题四 古今中外改革和开放(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0年中考历史 重大热点专题四 古今中外改革和开放(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0年中考历史 重大热点专题四 古今中外改革和开放(无答案)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古今中外改革和开放o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冲破阻力,促进发展,惠及民生;不同性质、不同时期、不同国别的改革;古代中国的开放与包容;古代后期的闭关;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新时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等(一)古今中外改革1、商鞅变法(1)主要内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 的支持下实行变法)编制户口,加强刑罚(体现 的思想);奖励 ;奖励 (旧贵族最反对、平民欢迎);承认 (最能体现商鞅变法的封建性质,以及新兴地主阶级拥护);建立 (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大);统一度量衡(2)历史作用:(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影响:经过变法,秦国 起来,国力大增,为秦 打下坚实的基础。(3)改革认识:改革

2、是推动 的动力。2、北魏孝文帝改革1、内容:(1)迁都 (494年,平城洛阳)(2)实行汉化政策:将洛阳看作自己家乡;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2、意图:接受汉族文化;目的:巩固统治3、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 ,推动了社会进步。3、维新变法(戊戌变法)代表人物:康有为、 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时间:1898年 ,开始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内容:(1)经济:发展农工商业;(2)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3)政治:创办 ,开放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4)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 。结果:失败,变法持续了103天,史称“ ”

3、,即 。影响:在社会上起了 作用, 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始)4、日本的大化改新时间:646年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 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作用: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基础。大化改新成为日本从奴隶社会向 过渡的标志.5、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背景:根本原因是 阻碍了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时间:1861年3月3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正式批准并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领导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 ”农奴在获得“ ”时,可以通过

4、 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解放后的农奴仍归“村社”管理。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 的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评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影响:积极方面:通过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 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转折点)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有积极作用。消极方面:经济上,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而在政治上,沙皇俄国的 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

5、。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6、日本明治维新背景:(1)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手工工场主、商人、地主和富农,他们同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闭关锁国的 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2)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面临双重危机: 危机和 危机) 时间: 年开始 领导人: 天皇 性质: 的改革 内容: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 ”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经济方面,向 学习, ,鼓励发展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允许 ;军事方面,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度,建立 ;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方面,提倡“ ”,实行强制性 。作用:日本走上了发展 的道路,摆脱了 ;日本走上了对外 的道路,成

6、为亚洲和平的新威胁。(明治维新后,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战争; 战争;20世纪30年代的 战争)启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7、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目的:直接目的: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维护 措施:(1)整顿金融业(2)恢复工业,颁布 (新政的核心)掀起了 运动(3)调整农业(4)兴办 (刺激消费和生产又扩大 )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 影响: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 ,开创了国家 的先河, 对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

7、效果,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启示: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促进经济健康地发展。繁荣与危机总是密切相关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制度的国家要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加强协调极为重要,一旦发生危机,各国政府和各国组织要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以便有效地遏制危机,防止危机恶化,扩展、延续。8、赫鲁晓夫改革目的:试图克服斯

8、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 体制造成的弊端。措施:A.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农副产品价格;开展大规模 运动和推行“ ”。 B.工业方面,一度把管理权下放地方;盲目提出赶超美国的目标。结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 ,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9、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内容:经济上提出了社会经济“ 战略”;政治上提出了 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主张由“一党政治”向“ ”过渡。实质: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10、中国的改革开放A、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

9、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内容:思想上: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根本目的: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内容:“ ”这一以家

10、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特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 基础上意义: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把农民的 、 、 紧密结合起来,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2)过程:农村:安徽凤阳小岗村的部分村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方法;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同时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至此,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过了四次变革:第一次,19501952年土地改革;第二次,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第三次,1958197

11、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第四次,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国有企业(略)C、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国覆盖。D、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目的:适应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稳定。建立:我国建立了 、医疗、失业保险和 等社会保障制度作用:促进了企业改革;稳定了社会。E、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从衣食住行等方面,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表述)生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12、;感悟: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如何解决城镇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使用清洁燃料;实行“公交优先”政策;开辟新的公交线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F、经济特区的建立(1)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2)实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过程:设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主要起到了窗口的作用;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对外开放区向内地、边疆发展。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3、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意义: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G、改革的影响: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社会主义改革不断受挫的情况下,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功,也向世人证明:社会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创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模式。H、改革的启示:改革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J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来看:(1)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2)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3)1987年中共“十三大”,比较系统论述了邓小平关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