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803006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学习目标1、知道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2、思考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学习重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 习 过 程说 明预习板块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教训, , , 。文帝景帝还提倡 ,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 ,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文帝、景帝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 2、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一系列

2、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 的建议,削弱 势力,诸侯国越分越小。接受 的建议,“ , ”。把 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均受到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 ,在长安举办 。以 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 , , , 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预习填写探究板块讨论一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形势?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面临这种形势,汉初几代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讨论二 汉武帝是如何逐步削弱诸侯国势力的?达到怎样的效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来的?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这一建议?你如何理解汉武帝的这一措施?文景之治相关知识。汉武帝大

3、一统的措施(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后两个在13.14两课。检测板块1、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 ) A.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B.减轻人民的负担 C.发展农业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2、从人类诞生到今天,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统治地位,都非常注重加强思想领域的控制。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听取了下列哪位人物的建议( ) A孔子 B李斯 C韩非 D董仲舒3、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在( )A.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4、西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西汉时期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出现在( )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4、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5、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出现于( ) A.孔子创办私学时 B.秦朝统一后 C.汉朝刚刚建立时 D.汉武帝统治时期6、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措施( )A.中央集权 B.经济发展 C.外族入侵 D.儒家学说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施并进。”请回答:(1)材料一是谁向哪位皇帝所提出的建议?其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又是谁提出的建议?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二的观点。(3)材料二中的“六艺之

5、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学说?为了推行此学说,采取了哪些措施?(4)两则材料反映了西汉在哪两个方面完成了大一统?延伸板块秦朝的徭役繁重,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秦朝的刑法很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几种,还有族诛、连坐等刑罚。西汉初年,经济萧条,汉高祖吸取秦亡教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奉行以安民为本的方针,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的新收获:根据材料可以判断出秦朝、西汉初年、汉武帝时期分别采用的是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治国思想?这些治国方略分别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学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