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上传人:徐皓 文档编号:133801259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不设GDP增速目标不等于不要增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没有提出明确的GDP增速目标,这既反映了当前全球疫情和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近乎不可测不可控,具体的增速目标就失去了设定的基础,也表明当前政策思路相比以往的危机应对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不再为固守某个具体目标而强刺激经济,而是更加强调守住经济基本盘,集中精力抓好“六保”和“六稳”。当然,不设GDP增速目标不等于不要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诉求已经内化在对就业、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要求上,为保民生、保就业,实现全年800万的新增就业目标,适当的经济增长是需要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和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也

2、为实现“六稳”和“六保”奠定了重要的政策基础。更为定量的看,从赤字率3.6%以上和赤字规模3.76万亿来简单倒推并剔除通胀因素的影响,今年GDP增速的理想目标在3-4%附近,当前位置我们可以积极期待国内经济增速在下半年恢复至去年水平。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有望延续疫情爆发至今,央行先是向市场注入巨量流动性,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再通过降低政策利率和降准等积极引导实体融资成本下行,并利用再贴现再贷款等工具精准助力抗疫保供、复工复产和小微企业融资改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货币政策的基调并没有变化,依旧是稳定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具体要求上,明确提出要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并创

3、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推动利率持续下行,尤其是强调两点: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和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我们认为,在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明了前,流动性将维持较为宽松的局面,边际上将更加注重从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短端利率预计将较长时期在低位徘徊,长端利率波动更为剧烈,但也难以跳出区间震荡的基本格局。财政积极有为聚焦保民生和“两新一重”疫情冲击下,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面临负增长的压力,同时为实现“六保”和“六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仍必须维持一定的强度,为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赤字规模将比去年增加1万亿,同时发行1万亿的特别国债,合计2万亿资金直达县基层,直接惠

4、企利民,上述政策安排突显今年保民生和保就业的重要性。投资方面则聚焦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等“两新一重”,5G应用、新能源汽车、旧改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均是明确的发力方向,在海外疫情演变和经济重启节奏尚面临较大变数的当下,也为权益市场提供了最具确定性的投资方向。旧改接力棚改,房住不炒基调不改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房地产的相关提法基本延续4月17日政治局会议的定调,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地产调控的理想结果是维持房价和地价的基本平稳,防范金融风险的进一步积累,同时维持一定的投资强度,尽量避免地产成为经济的拖累项。预计地产调控在中央层面不会有明显的

5、变化,依旧是地方政府在因城施策的框架下相机抉择,同时积极推进旧改以弥补棚改退坡留下的投资缺口。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将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约占目前全部老旧小区的1/4,粗略匡算带动的投资总额能达到一万亿的规模,而过去三年棚改年均完成投资1.5万亿左右,旧改的确具备部分替代棚改投资强度的潜力。总结分析结合历史经验来看,市场在前后多有正面表现,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往往对于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所期待。从今年最终实际的政策表述来看,财政政策预定赤字率3.6%+,专项债3.75万亿,特别国债1万亿基本均符合市场预期下限,而货币政策虽然关于供应量和社融增速的提法更为积极,但是考虑到目前已经十分

6、充裕的金融市场流动性,未来货币政策的发力点更多是配合财政,并向中小微聚焦,并无超预期的刺激政策出台。由于此前市场对有较高的期待,很多板块估值定价都处在高位,隐含了较强的政策预期,因此短期角度我们对市场持谨慎的观点,建议高位兑现部分收益,并配置一些滞涨的板块。中长期来看,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历史上首次没有提及明确的经济增长目标,而是重点强调了“六稳”和“六保”,以守住就业,保障民生和全面脱贫为底线。结合再次强调房住不炒的表态,政策不走老路,探寻可持续增长的新路的基调比较明确。未来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消费和科技升级将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因此中长期角度,我们重点看好消费和科技两条主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