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799111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四川省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 戊戌变法1、 学习目标1、 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2、 理解戊戌变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3、 认识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感受陶冶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新时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4、教学重难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二、温故知新(仔细回顾上节课内容,回答下列问题。2分钟):1.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有:(中央) ,(地方) 、 、 等。2.洋务运动的口号是: 、 ;性质: 。3.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三、新课学习(一)自主学习(10分钟):仔细阅读教材,圈划、标注

2、关键性词句并识记;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归纳出来。1、 维新变法运动兴起(1)背景: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签订 ,中国民族危机深重。 (2)开始标志:1895年 、 联合在北京参加科举的举人上书 ,反对与日本签订条约,请求 ,史称“ ”,标志着 的开始。(3)维新变法前期活动: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 ,宣传维新变法;后来联合大臣在 成立 ,并把万国公报改作 ,作为 的机关报,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2.戊戌变法(亦称 )(1)背景: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多次上书请求变法。(2)目的: ,挽救民族危亡。(3)经过: 年,光绪帝颁布诏书实施变法;由于变法触及掌握实权的 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3、她于9月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派人士,变法失败。因为1898年是农历 年,所以这次变法称为 ;而变法只持续了103天,故又称为 。(4)变法内容:政治上改革 ;经济上兴办 ;文化上创办 、报刊等;军事上 等。(5)戊戌六君子: 、 、 、 、 、 。(6)影响:有利于 ;有利于中国 的发展;促进了 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 的作用。(二)对学(4分钟):小组内两人组合抽查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三)组内交流检查(6分钟):组长检查成员基础知识的勾画和订正,巩固记忆基础知识。(四)师生互查(4分钟):教师对基础、重点问题抽查,督促掌握。(五)讨论交流(10分钟):1.如何看待康有为、谭嗣同在变法

4、失败后不同的态度?2.戊戌变法的性质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四、知识拓展易混点:戊戌变法是指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戊戌政变是对戊戌变法的残酷镇压,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的大规模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的流血事件,是反动的、具有阻挠和破坏作用,它的发动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五、巩固检测(4分钟)1.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社会政治原因是( )A.洋务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 D.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加深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

5、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战争失败 B.公车上书 C.强学会的成立 D.光绪帝下诏变法3.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 )A.开明地主 B.民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农民阶级4.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光绪帝没有实权 C.顽固派对变法阳奉阴违 D.维新派策略失误5.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 )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 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6.“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B.光绪帝为首的“帝党”与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的斗争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旧势力的斗争D.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斗争 康有为 光绪帝 慈禧太后 谭嗣同7.认真观察下图,下列四位历史人物都与戊戌变法有关。请你简述这四位历史人物与戊戌变法运动之间的关系。六、本课小结知识识记: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