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知识详解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798897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知识详解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知识详解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知识详解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知识详解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知识详解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知识详解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知识详解 人教新课标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一、1919-1924年 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1、五四运动导火索: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时间:1919.5.4-6.28主力:北京学生-上海工人领导: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主要口号:(1)“誓死力争,还我青岛”(2)“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3)“废除二十一条”(4)“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意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五四精神:核心是

2、“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相关节日:五四青年节2、中共一大时间:1921年7月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内容:(1)党纲:奋斗目标(2)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3)领导机构:中央局(4)领导人:陈独秀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相关节日:七一建党节二、1924-1927 国民大革命1、黄埔军校的建立时间:1924.5地点:广州目的:创建革命军,挽救民族危亡领导人: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周恩来等意义:培养了大量军政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2、北伐战争时间:1926年开始目的:“打到列强除军阀”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叶挺独立团-

3、“铁军”)主要战绩: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结果:失败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建立反动的南京国民政府)三、1927-1937年 土地革命1、三大起义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国民革命军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 毛泽东等工农革命军 1927年12月 广州起义 意义: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2、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 1927年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19

4、30年 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3、红军长征 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目的:战略转移,北上抗日 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 过程:瑞金、湘江、乌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陕甘革命根据地 转折: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核心、三个挽救、生死攸关) 胜利: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 1936年10月会宁会师 意义:粉碎企图、保存力量、转危为安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背景1、1931.9.18 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沈阳)蒋介石不抵抗 东北沦陷局部抗战开始(义勇军、游击队)2、1932年 溥仪 长春伪满洲国3、1936.12.12 西安事变(张、杨

5、兵谏、逼蒋抗日) 中共调停(周恩来)、和平解决 内战(1927-1937)基本结束,“抗统”初步形成二、爆发1937.7.7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29军奋起抵抗(佟麟阁、赵登禹) 平津沦陷全面抗战爆发国共二次合作,“抗统”正式建立(红军改编)三、过程1、1937.8.13 八一三事变 上海沦陷2、1937.9 山西平型关大捷(伏击战、八路军115师、林彪、抗战首次大捷)3、1937.12 南京沦陷,迁都重庆(南京大屠杀)4、1938.3 山东台儿庄战役(国军第五战区、李宗仁、抗战重大胜利)5、敌后战场的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游击战争、战略总后方延安 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三光政策”6、1

6、940.8-12 华北百团大战(破袭战、八路军、彭德怀、抗战主动出击最大规模战役)7、1944-1945年初:敌后战场局部反攻8、1945.4 中共七大(延安、政治路线、两个前途)9、1945.8 美国投掷原子弹(广岛、长崎) 苏联出兵东北 中国大反攻四、结果 1945.8.15 日本投降,台湾回归五、意义1、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2、中国战场是反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重要战场之一,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六、胜利原因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2、全民族抗战(“抗统”)3、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4、两大战场相互依存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的有力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