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45中学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无答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798858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第45中学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无答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45中学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无答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45中学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无答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45中学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无答案)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45中学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无答案)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第45中学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无答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第45中学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无答案) 北师大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里,否则不得分。)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1下面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俄国【 】 时间企业数工人数量产值(千卢布)1860年 9911600 79541879年2874200051937A赢得了克里木战争B解放了黑人奴隶C废除了农奴制 D实行了五年计划2沙皇俄国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据此可看出【 】A农奴制已成为俄国社会矛盾的焦点 B改革的目的是挽救统治危机C沙皇想要

2、解放农民 D改革是结果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尖锐的指出“你们不会从沙皇那里得到你们所想要的那种自由。你们是地主的农奴,而地主是沙皇的奴才,沙皇是站在地主之上的地主”由此可以看出1861年改革的实质是【 】A对经济生活进行创新B对农民进行敲诈与勒索C对社会制度进行改革D对军队进行改编4林肯:“如果不解放一个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一个不放;如果解放全部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全部解放;如果解放一部份奴隶,不解放其他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也照办。”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林肯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废除奴隶制是维护联邦统一的一种手段这样做有助于最大限度的

3、打击和孤立叛乱各州的奴隶主 A、B、 C、 D、5.仔细观察有图,我们可以看出南北战争前,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是【 】A、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B、工业品的进出口问题C、是否开放国内市场问题D、是否提高关税问题6几乎在中国洋务运动兴起的同一个时期,有个亚洲邻国也在进行有关国家发展的重大变革,这个变革是【 】A、农奴制改革 B、 大化革新 C、明治维新 D、 宗教改革7有人说:“日本的历史就是两次改革的历史。”日本这两次改革所起到的共同作用【 】A都使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都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C都摆脱了民族危机 D外来文化都深深影响了日本8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但到

4、19世纪后期,两国“相逢之时”,已经“不曾相识”。这是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 】 A.沦为半殖民地 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开始受到西方的侵略 D.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9.日本渡边任藩知事刚到任不久,就被中央改任为县知事。你认为这件事最早发生于【 】A、1868年 B、1869年 C、1870年 D、1871年10下列改革,就性质、结果和影响而言最为相似的是 【 】 日本大化改新 俄国1861年改革 中国戊戌变法 日本明治维新 A B C D11.19世纪中期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依据是【 】A、都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改良 B、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C、都使

5、本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D、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的12.国家的统一、政局的稳定,必然促进社会经济大迅速发展,下列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真理的是【 】俄国废除农奴制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废藩置县后A、 B、 C、 D、1319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巩固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但下列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中,没有体现时代发展主流的是【 】A美国南北战争 B俄国1861年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中国洋务运动14右图所示的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其决定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大机器生产的开始采用C.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15下列新闻中,

6、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的一项是【 】A今年中国汽车产销将实现一成的增长B一架客机坠毁后撞上民房引发大火 C电灯进入千家万户,农民喜气洋洋 D中国2020年生产的电脑占全球一半16.仔细阅读线面一段话,其中有一处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请指出【 】20世纪初,一名英国画家人杰克乘火车旅游,他住在一个豪华的旅馆中,在电风扇下乘凉,他打电话给他的好友詹姆斯,让他对他的油画瓦特(在电灯下研究图纸的画面)提点宝贵的意见.A、 B、 C、 D、17. 汽车工业的发展是科技不断进步的重要表现,每一个车标后面都有一段非同寻常的故事,下列是一些知名品牌的汽车标志,其中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卡尔本茨相关的是【 】

7、A.宝马 B.奔驰 C.大众 D.福特18右图是世界石油开采量的变化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石油开采量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A、电力的广泛使用B、蒸汽机的发明使用C、内燃机的发明使用D、飞机的迅速发展19有史学家认为,一战爆发的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和势不两立的民族愿望。其中“一战”前殖民地的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A英国和美国B德国和法国C美国和德国D英国和德国20.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利益不同 B、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各自利益相互勾结C、争夺巴尔干半岛成为帝国主义国家

8、之间的主要矛盾 D、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2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 】A.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巴尔干半岛 B.萨拉热窝事件C.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D.三国同盟的形成2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其主要依据是【 】A、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 B、交战的双方是帝国主义国家C、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之争 D、主要交战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二、组合列举题(本题共两小题,计10分)23.列举19世纪6090年代中外历史中四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或革命的名称(4分)24.列

9、举第二次工业革命围绕电的发明有哪些(3分)25.列举两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发明的交通运输工具(3分)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历史叙述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前的【 】内打“”,错误的在题前的【 】内打“”并改正。(10分)25.【 】(1)19世纪70年代,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英国和德国走在其它国家的前面。26.【 】(2)右图中英法俄三国组成同盟国集团,德、意、奥三国组成协约国集团, 双方疯狂扩军备战,战争一触即发。27.【 】(3)1861年改革中,农奴“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这块份地是沙皇赏赐的。28.【 】(4)一战中使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是马恩河战役。

10、29.【 】(5)明治维新改革了日本落后的封建制度,使日本迅速崛起,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它也具有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四、 材料解析题(30题18分,31题18分,共36分。)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读下图 图1 1853年“黑船事件”:佩里舰队叩关 图2 1871年日本使团出访欧美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

11、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材料四 日本明治维新时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材料五 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必要对帝国进行一切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式建立一支军队。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图1、图2之间的关系。(

12、3分)(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 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3分)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2分)(3)据材料三、四、五归纳中日两中改革在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3分)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3分)(4)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迅速成为亚洲第一强国,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五、分析与探究题(本题15分)31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次大战、一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图说历史:(1)右图反映的是一战前的什么历史现象?(2分)右

13、图中外圆代表的集团名称叫什么?(2分)追根溯源:材料一:一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国家英法俄德工业产量位次2341殖民地面积(平方千米)3350万1060万1740万290万(2)请你根据材料一的分析,谈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揭穿谎言:材料二: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3)请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二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4分)战争审判: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4)材料三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4分)期盼和平:(5)战争,对人类来说是一场醒不了的噩梦。脚下的白骨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墓碑里的灵魂告诉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