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和平北路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798187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和平北路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北京市和平北路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市和平北路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和平北路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学习目标】掌握1、一届人大的召开与宪法的制定;2、建国初期的中国外交【学习重点】1、一届人大的召开与宪法的制定;2、建国初期的中国外交【预习提纲】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一届人大的召开::时间: ;地点: 制定宪法:(内容)坚持 ,坚持 , 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 选举领导人:选举 为国家主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及内容:首提时间: 。内容: 影响: 周恩来与万隆会议:会议的召开:时间: 地点: 会议的中心议题: “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作用:【课堂练习】列一列:列举出新中国之初最主要的内政和外交活动。说一说:简要说说新中国倡导

2、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想一想:请同学们观看右图,然后回答问题。 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书影 这部宪法是哪次会议上制定通过的?2 该宪法有哪些方面的重要规定?3 该宪法有何特点?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国家政权的性质是什么?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随堂检测】选一选(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 ( )A1949年10月 B1950年6月 C1954年9月 D1982年3月2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人民民主专政3哪三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中国 印度 巴基斯坦 缅甸 朝鲜

3、A B C D4参加万隆会议的主要是哪两大洲的国家? ( )亚洲 欧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A B C D5由周恩来提出的后成为万隆会议原则的是下列中哪一项? ( )A民主原则 B和平共处 C求同存异方针 D不结盟6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其中(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 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全体会议8外交部

4、发言人章启月22日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宣布,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纪念大会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你知道这是()年的新闻。 A.1998B.2000C.2002D. 20209“我们不是来吵架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是周恩来在( )的讲话。A.亚非会议 B.会见印度总理 C.日内瓦会议 D.访问缅甸10周恩来所说的“求同存异”中的同指的是(): A.都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B.都是社会主义国家C.都是新兴国家D.都是黄种人建立的国家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一切权力属于:()A.中国共产党B. 政治协商会议C. 人民代表

5、大会D.人民1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A.筹备新中国的成立 B.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确定国务院各部门领导人13下列关于1954年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并公布C.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4.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A.1953年中国政府与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 B.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时C.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时 D.中、朝、美三国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时15阅读下列材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回答: (1)上述内容通常被称作什么原则? (2)上述原则最早提出于哪一年?这项原则是何时由哪些国家共同倡导发表的? (3)它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