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太平村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797308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太平村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天津市太平村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天津市太平村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市太平村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太平村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学习目标】1、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2、通过学生的探究与思考,分析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比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学习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自主学习】1、匈奴族在 过着游牧生活。秦

2、汉时期,其杰出首领 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匈奴族的 业兴旺发达; 业也发展起来, 被广泛应用;一些匈奴人从汉族那里学会了 。 2、西汉 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反击。 年,派大将 、 大破匈奴,夺回了 地区。 3、公元前一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一部的首领 向汉朝称臣,并同西汉订了 ,还向 帝请求和亲,宫女 嫁给了他。 4、东汉时匈奴分裂为 两部,_ 匈奴向汉称臣内迁;_ 匈奴经常出兵攻打东汉边境,后被东汉大将 _、 击败,大部分向西迁徙【合作探究】1、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何不同

3、?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匈奴族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本课小结】匈 生活区域 奴 首领 统一后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兴 畜牧业 起 生产状况 冶铸业 农业 西汉 帝时国力强盛,公元前 年,派 、 战 大破匈奴,夺回 。匈奴与 东汉时先后派 、 大败北匈奴西汉的 西汉初期,限于国力,对匈奴实行“ ”。战与和 和 西汉 帝时,把宫女 嫁给了匈奴首领 , 意义是 【反馈练习】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2、

4、有位同学暑假想要实地考察“昭君出塞”的历史遗迹,请你告诉他应该去哪一城市( )A. 开封 B. 咸阳 C. 南京 D. 呼和浩特3、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的大一统在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包括( ) 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派大将窦固、窦宪北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 A.B. C.D.4、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已成为千古佳话。这是因为( ) 昭君和亲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友好相处昭君和亲推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交流昭君和亲使我国北方地区再无战乱各族人民历来希望和睦友好相处A. B. C. D.5、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他所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

5、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6、“白马如去,落日悲笳(胡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肯定昭君主要是因为( ) A昭君出塞是为了个人幸福 B 昭君出塞是为了显示其是一个不畏艰险的伟女子C昭君出塞加强了汉与匈奴的友好往来 D昭君出塞为了报效国家,以国家的利益为重7、冒顿建立起强大的国家,他们的主要生产部门中不包括( ) A农业 B.丝织业 C.畜牧业 D.冶铸业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唐戎县咏史材料二、“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董必武谒昭君墓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可看出“汉”对“胡”的政策是什么?并分析作者对此持何态度?(2)材料一中的“妇人”和材料二中的“昭君”分别指谁?(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评价“昭君”?(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就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献计献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