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绍兴市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796195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绍兴市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编》绍兴市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编》绍兴市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编》绍兴市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编》绍兴市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绍兴市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绍兴市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绍兴市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来源:市文广新局 2007-10-31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当前,绍兴市农村文化设施状况如何?农村文化建设是否适应形势发展和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农民期盼什么样的文化?农村文化建设中尚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新农村文化建设怎样搞?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全市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一、绍兴市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情况绍兴市是长三角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日益富足,农村文

2、化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成绩与问题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一)主要成绩与做法绍兴市已有四个县(市)创建成为全国和省级文化先进县,有国家一级图书馆4个,有31个乡镇获“浙江东海文化明珠”称号、19个乡镇为市首批“文化示范镇乡”,还有113个为市级文化特色村。1、抓发展规划,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几年来,绍兴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视和扶持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文件。如中共绍兴市委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以兴建文化设施,拓展文化阵地为重点,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工程”。绍兴市文化强市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了绍兴市2005年至2007年公益性

3、文化设施建设规划,提出了到2007年底,全市70%以上的乡镇的文化活动中心的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70%以上的村建有文化活动中心,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2006年6月,绍兴市委市政府又适时提出了关于加强推进“新农村文化繁荣工程“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农村文化“三个一批”(一批文化设施、一批文化活动、一批文化队伍)建设,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大活力和保障。各县(市、区)也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规划,如诸暨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将在二年内投资2000多万元,大力改善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面貌;嵊州市委市政府制订了嵊州市文化建设发展规划(2004201

4、0),提出了要统筹市区、集镇、乡、村四级文化网络,构建越剧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落文化五个平台,实施越乡文化“六百工程”(百个民营剧团、百支文化特色队伍、百个职工之家、百个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百个社区文化活动角、百个文化示范经营场所),真正让老百姓在富起来的同时也乐起来的总体目标。2、抓阵地建设,为农村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2001年来,全市已累计投入10多亿元,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一批标志性的重点文化设施,如绍兴县在2002年至2005年期间,县镇村三级用于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达4个多亿,投资1.85亿,兴建了全国一流的“三馆一广场”(即文化馆、图书馆、

5、博物馆和文化明珠广场);杨汛桥镇投资3500万元,建成了全国一流的镇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达17000多平方米,内设影剧院和游泳馆;诸暨市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范畴,全市1248个行政村已建造了880个篮球场、1315个宣传窗、100多套体育健身设施。3、抓活动载体,为农村文化建设增添发展活力。2001年始,绍兴市开展了文化、科技、体育“三百特色村” 创建活动,使之成为推动村落文化建设重要载体。在积极开展“浙江东海明珠工程”创建工作的同时,结合绍兴实际于2004年起还开展了“绍兴市文化示范镇(乡)” 创建工作,大大推进了镇乡文化设施建设,也带动了村级文化设施的全面推进。以百场演出进广场,

6、千场戏曲进社区,万场电影进农村的“百千万工程”为载体,推动农村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为人民群众捧上了“文化大餐”。积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分中心和各县(市、区)分中心相继建成,并逐渐拓展到中心镇、骨干村以及学校、企业等,使广大农民群众能享受丰富的文化信息。与此同时,绍兴市深入开展了以民族民间艺术为主要内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面开展了农村文化资源的普查、抢救与保护工作,经初步统计,全市已普查了3358个项目,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一批市级保护名录80项,有10个项目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6月,绍兴市委市政府还专门召开了全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现场会,对新农

7、村文化建设中的先进典型进行总结,对今后的新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为全市新农村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二)存在主要问题近年来,虽然绍兴市的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较快,但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在农村文化设施和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1、农村文化设施普及不够,发展失衡。对照省文化先进县创建标准,文化馆、图书馆面积分别要求达到2500平方米以上,我市有三个县级文化馆和一个图书馆不合格;越城区则没有图书馆和文化馆;各县(市)图书馆、文化馆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绍兴县图书馆的建筑总面积是新昌县图书馆的16倍,新昌县文化馆目前办公用的桌子、椅子等基本上是70年代

8、建馆以来沿用至今,仅有的1架钢琴也是企业赞助,其他文艺设施更是少得可怜,连开展广场文化活动都因缺少音箱设备而采用高音喇叭。全市共有36个文化站有站无舍,占1/3;有52%的文化站站舍在150平方米以下,有的挤在一些破旧的祠堂庙宇,有的还是借用其他房屋,作为临时站舍,且站舍设施大多较落后。不少文化站的同志感叹,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最没有变化的就是文化站。在村级文化设施中,尽管个别比较先进,但总体落后的面貌也没有根本改变,全市1242个村没有文化活动室,占全市行政村30%。2、农村文化队伍人员缺少,素质偏低。当前,我市农村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存在着数量不足,学历偏低、年龄

9、偏大,青黄不接的现象。目前我市文化站编制数438人,但在编人员只有217人,占编制总数的78%。我市文化站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也欠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历较低,大专(含)以上只占53%,高中及中专占42%,而高中以下却占到15%;二是专业技术职称不高,全市文化站管理人员中高级职称仅1人,中级只占24%,76%为中级以下;三是年龄老化,45周岁以上的文化管理人员占37%,30周岁以下仅占16%。文化站管理人员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文化工作的情况也非常突出,各乡镇(街道)名义上都配备了文化站管理人员,但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身兼数职,无暇从事文化工作,大多工作人员从事乡镇(街道)中非文化站业务的工作,新昌县

10、23位在编文化站管理人员中,仅有2位是专职从事文化工作,新昌县梅渚镇的文化站长另兼任文书、出纳和卫生三职,其他许多文化站长作为联村干部到村里工作等,大多数文化站干部处在“荒自己的田,种别人的地”的境地。村级文化管理队伍更是薄弱。目前全市共有村级文化管理人员3633名,平均每千名农民不到1名文化管理人员,且有66%是兼职人员,人员素质也是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市平均每个行政村拥有的文体队伍不到1支,平均近百名农民中才有1 人参加业余文体队伍。3、农村文化活动内容缺乏,需求不足。据调查,当前绍兴市老百姓享受文化生活主要还是看电视、听广播和棋牌娱乐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及产品在性质和形式上仍然较为单一,远

11、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仍然是当前的突出问题之一。(三)主要原因分析1、农村文化工作重视不足,投入偏少。尽管对于农村文化建设上级有要求,群众有需求,但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在农村基层领导层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认为经济出成绩出效益,文化只投入不产出,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文化说说重要,做做次要”,经济与文化“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省发展改革委、省统计局关于印发2003年浙江省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报告的通知中,2003年文化事业经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全省为6.11%,绍兴市为3.79%,在全省11

12、个地市中位居第10名。财政投入的不足,使目前我市的农村文化建设与绍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文化强市建设目标不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不少乡镇对各项农村文化建设政策的贯彻执行尚未真正到位,造成了总体上乡镇文化阵地比较简陋陈旧和不平衡,如诸暨市第一经济强镇(2003年列浙江省第六)的店口镇,曾经是浙江省的东海文化明珠,而其文化站现在是有站无舍;新昌县澄潭镇1995年被授予“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第二年由于资金缺乏,镇政府将原文化楼出让给信用社。2、农村文化政策执行困难,落实不够。近年来,中央、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但落实情况却是不尽人意,文化经济政策

13、执行不力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征文化事业建设费:各种营业性的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音乐茶座和高尔夫球、台球、保龄球等娱乐场所,按营业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纸、刊物等广告媒介单位以及户外广告经营单位,按经营收人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对于这一规定,我省杭州、宁波等市均有明确的返还比例,每年文化部门能得到2000多万用于基层文化建设,而绍兴市的税收返还政策至今尚未完全落实。文化部规定乡镇财政每年用于文化事业的支出不得少于总支出的1%,但绍兴市不少乡镇文化经费支出不到这个比例,人均不足0.5元。3

14、、农村文化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当前,绍兴市的农村文化站管理体制,大多采用编制在县(市、区)文广局,福利待遇主要依托当地乡镇,造成了文化站管理人员工作不能到位、精力不能集中,文化工作附属于乡镇中心工作。特别是在乡镇机构改革后,不少文化站并入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基层文化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能相应弱化,许多文化站难以尽到组织引导、艺术辅导的职责,使农村文化活动停留在自发的、散乱的、无组织状态,难以发展壮大。另外,许多文化站在运行机制上也缺乏活力,面临只依靠政府投入而难以维持生计的窘境。4、农村文化消费观念淡薄,意识不强。我国传统文化中提倡“量入为出”和“无债一身轻”的消费观念,这在绍兴市农村表现得很突

15、出。由于文化素质和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农民对文化娱乐和旅游等精神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很小。农民消费呈现典型的简朴性特点,在相当长时期内都具有强烈的储蓄倾向,一生的花费主要集中在建房、婚丧嫁娶、子女上学等少数几件大事上。平均每月用于文化消费支出在100元以下的农民占到75%以上。可见,农民崇尚节俭的观念基本没变,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依然是绍兴市农民基本的消费行为特征。二、加强绍兴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针对当前绍兴市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要突出以下“六个抓”,着力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规划、投入、示范、队伍、管理、培训、考核等环节。1、抓规划,明确新农村文化发展目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16、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现有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文化产业较快发展,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文化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为我们制订新农村文化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根据这一新农村文化发展总目标,前不久,绍兴市出台了关于推进新农村文化繁荣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要努力构建“五大体系”,即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农村文化阵地示范体系、农村文化队伍培训体系、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