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笔记】《高考化学》--优秀教师教案精选---高中二年级----- (425页)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133793881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424 大小:9.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状元笔记】《高考化学》--优秀教师教案精选---高中二年级----- (42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24页
【高考状元笔记】《高考化学》--优秀教师教案精选---高中二年级----- (42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24页
【高考状元笔记】《高考化学》--优秀教师教案精选---高中二年级----- (42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24页
【高考状元笔记】《高考化学》--优秀教师教案精选---高中二年级----- (42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24页
【高考状元笔记】《高考化学》--优秀教师教案精选---高中二年级----- (42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4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状元笔记】《高考化学》--优秀教师教案精选---高中二年级----- (42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状元笔记】《高考化学》--优秀教师教案精选---高中二年级----- (425页)(4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从容说课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

2、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 ”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教

3、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课时安排第1节 元素周期表 2课时第2节 元素周期表 3课时第3节 化学键 2课时本章复习 2课时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从容说课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

4、形式,学生只有在了解周期表的结构之后,据周期表来学习周期律,学生才有基础。因此新教材首先介绍周期表。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是学生已经熟悉的著名化学家,教材开始就登出了他的头像,使学生感到一种亲切感,爱屋及乌。教材首先介绍了门捷列夫发现并完善周期表的过程,直到呈现给学生的现在的周期表,不仅给出了周期表的结构,更培养了学生发展的观点,虽是开头聊聊数语,但作用是具大的。之后,介绍了表的周期、族;介绍了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O族等知识,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相对应。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动手数、用眼看、动脑记,形成印象。第二部分是元素

5、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教材是以前面学过的Na、Cl所在的碱金属元素族、卤族为例,借助实验、图表、引导学生推断出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三部分介绍的是核素。核素的概念,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很重要:从分子原子的内部结构,使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产生了一个飞跃。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现代医学上有关同位素应用的素材,帮助学生对核素的了解。本节教学重点:无素周期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本节教学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2、自主探究:探究IA、

6、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2、使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1、周期表的结构。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教学难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玻璃片、蓝色钴玻璃、小烧杯、酚酞试液、Na、K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门捷列夫事迹介绍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是干什么的?他的最伟大成就是什么?生(齐声):知道!他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他的伟大成就在于绘出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师:非常正确!这节课我

7、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板书一、元素周期表师:结合刚才我们观看的门捷列夫事迹介绍,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1、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作为标准来排列元素的?2、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3、哪种依据更科学呢?生:看书、讨论师:巡视生1:一开始,门捷列夫对元素排列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生2:现在编排的依据是核电荷数。生3:以核电荷数为依据更科学些感觉是吧。师:关于第3个问题,学习完本节内容之后,我们就会得出答案。多媒体播放:元素周期表师多媒体播放, 11 Na 各数字的含义 22.99师:初中我们已知道原子的组成。播放:原子组成示意图知道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现在又出现了“原子序数”,它们之间有没

8、有关系呢?关系怎样?师: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数一下Na、C、O三种原子中的质子数、电子数。生:它们之间有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师(指幻灯片元素周期表):请同学们认真分析、研究这张表看看(1)它有什么排列规律?有什么特点?(2)有多少横行,多少纵行?(3)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是否相同?生(讨论):师(巡视):倾听同学们的意见生1:表排列比较乱长短不一。而且表中各元素颜色也不一样。生2:有7个横行,18个纵行生3: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师(微笑):同学们观察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看书:什么叫周期?什么叫族?表中A、B、O的含义是什么?多媒体展示板

9、书一、元素周期表1、周期表 周期 三个短周期 四个长周期 主族 族 副族O族知识拓展多媒体播放: 族、零族介绍例题剖析例1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做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从左至右改为第118列,碱金属族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205 B B第2列元素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 C 第17列元素的第一种元素无含氧酸D D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生1:A正确。因为按118列排列时,第15列则为原来的第VA:含N元素,最高价氧化物为N2O5。生2:B正确。第2列为原第A,无非金属元素。生

10、3:C正确。第17列为卤族元素,第一种元素为F,无含氧酸。生4:D错。第16列为原VIA,84号(P0)为金属元素。教师精讲 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据题中所给信息,对周期表族序号重新排列,但内容不变,因此,要熟悉原周期表结构,在原表中分析各选项是否正确。答案:D例题剖析例2(2002年上海)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I 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 ) AHF BH30 CNaH DH202 生1:选C。若把H元素放在VA,即卤族元素中,则H元素的某些性质应与Cl、F等元素相似,即H元素的化合价应为-1价,支持这种观点的只有C。因为在NaH中 H呈现-1价。师:这

11、位同学是直接利用用信息,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的,还有没有其它方法?生2:我是利用排除法选C的。在选项A、B、D中,H元素的化合价都相同,故不可能为答案。只有C中H元素为-1价,所以选C。师生(鼓掌):同学们听他分析的有没有道理?生(齐声):有!教师精讲 本题属较简单的信息题,利用信息,综合分析,可以求解;但是,有时对信息未理解,或理解不透彻,不妨试一试排除法,因为,选择题的特点就是提供了四个选项。利用排除法可减化思考过程,提高正确率。因此,同学们在解题时,要注意训练一题多解。答案:C师:在主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Na的性质,现象是本质的反映,客观是微观的体现。现在让我们从原子结构这一微观角度来研究微

12、观结构与客观性质的关系。板书: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碱金属元素师:请同学们看书P5,科学探究,并完成该表。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1:核电荷数从LiCs逐渐增多。生2: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为1。生3: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从2层增大到6层师:很好!这是我们从微观原子结构分析而得出的结论,现在,我们再通过客观实验,加以分析、研究。实验:Na、K在空气中燃烧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结论。生1:都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但K先燃烧。生2: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不一样实验二:Na、K与H2O反应请两名学生上台,在教师指导下,同时演示K、Na与水反应。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并写出方程式生1:Na、K与H2O反应都

13、很容易,但K更剧烈,在烧杯中发出了“啪”“啪”的响声。生2:烧杯中滴入酚酞后,颜色都变为红色有碱性物质生成。师:(多媒本展示:Na、K性质比较表)表(一)Na、K与O2反应NaK现象易燃烧火焰呈黄色易燃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结论Na、K都易与O2反应,K先燃烧表(二)NaK现 象(1) 熔化成银白色小球(2) 在水面四处游动(3) 溶液呈红色(1) 相同(2) 相同(3) 相同(4) 有较微爆炸声反应方程式2Na +2H2O = 2NaOH+ H22K + 2H2O = 2KOH + H2结 论Na、K都易与水反应,但K更容易更剧烈请同学们看书P6P7。(多媒体展示:结论)师:碱金属不

14、仅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物理性质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及表1-1推导出碱金属特理性质及变化规律。生1:除CS外,都是银白色质地较软,例如,可用小刀很容易切割。生2:密度都较小,但从Li-CS依次增大。生3:熔点低,且熔、沸点从Li CS,逐渐降低。师(微笑):同学们归纳很好,指出了规律性的知识。知识拓展元素金属性判断依据: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化水物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单质的金属性越强。3、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氧化性强弱判断。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单质金属性越强。测题剖析【例题剖析】【例3】 有某碱金属的单质和其氧化物的混合物198g,加入适量的水使成为氢氧化物后,得到氢氧化物为276g。求原来混合物中的碱金属的种类,和其单质、氧化物的质量各多少克?师(提示):题中碱金属是哪种元素?氧化物是什么?相对原子质量知道吗?两种物质的比知道吗?请同学们针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